俄海軍飛行員上遼寧艦訓練,中國持「開放態度」

俄海軍飛行員上遼寧艦訓練,中國持“開放態度”

隨著俄羅斯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進入幹船塢進行大修,俄羅斯海軍飛行員如何進行艦上訓練也就成為一個難題。近日,俄羅斯自由媒體(Svobodnaya Pressa)網站國防記者、軍事專家弗拉基米爾·圖奇科夫刊文認為,俄羅斯飛行員可以在人民解放軍海軍遼寧號航空母艦上進行訓練。美國媒體認為,這取決於“中國的開放性”。而看空天認為,這從技術角度可行。但還取決於兩國的軍事互信程度、俄羅斯是否會放下面子,以及遼寧艦的訓練資源和俄羅斯飛行員獲取飛行資質的緊迫程度。

俄海軍飛行員上遼寧艦訓練,中國持“開放態度”

一般來說,固定翼飛機在航母降落是一種“易腐技能”,如果沒有經常性的訓練,那很快就會遺忘。因為操縱飛機降落航母上屬於精細操作,主要使用小肌肉群控制,如果沒有持續訓練,很容易出現偏差。俄羅斯海軍如果沒有找到替代航母進行訓練,到2021年或2022年,當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按照預期重返艦隊時,俄羅斯海軍飛行員很可能失去這種能力。俄海軍飛行員可以在位於克里米亞半島的尼特卡(NITKA)岸基艦載航空兵訓練設施進行訓練,以保持其基本技能。然而,這種訓練無法替代海上真正的航母。畢竟,航母是運動的,同時伴有橫搖、縱搖以及甲板風等,這些都是陸上模擬基地很難模擬出來的。所以,艦載機飛行員必須在航母起降才能保持基本技能。美國艦載機飛行員在間斷一段時間後重新上艦,都要進行上艦資格重新考核。

俄海軍飛行員上遼寧艦訓練,中國持“開放態度”

由於戴高樂號航母大修,法國海軍飛行員今年開始在布什號航母上進行訓練。但是這並非別國可以輕易模仿,因為兩國海軍有何深厚的合作基礎,陣風更是美國航母的常客。圖為陣風於2005年的一次演習中降落在艾森豪威爾號航母上。

今年4、5月份,法國海軍陣風戰鬥機、E-2C預警機赴美國布什號航母進行訓練,為迎接戴高樂號航母今年大修完畢做準備。

俄海軍飛行員上遼寧艦訓練,中國持“開放態度”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國防記者和專家,圖奇科夫在最近的專欄文章中提出,如果未來五年俄羅斯飛行員沒有從實際的航空母艦甲板上起飛哪怕一次, 俄羅斯僅有的航母飛行員的任何飛行技能都將崩潰,無論是否使用“尼特卡”模擬訓練設施。圖奇科夫還預測,基於俄羅斯造船廠管理大型項目的能力(比較差),庫茲涅佐夫的現代化將不可避免地延遲。 “事實是,即使根俄羅斯聯邦]國防部的計劃,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的修復和現代化也有可能被推遲,直到下一個十年的中期。

俄海軍飛行員上遼寧艦訓練,中國持“開放態度”

這意味著俄羅斯將不得不尋找一些替代方式來訓練其在海上的艦載海軍飛行員。在圖奇科夫看來,解決方案顯而易見:克里姆林宮必須與北京達成某種協議,這將使俄羅斯飛行員有機會在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母艦遼寧艦上進行訓練。

美國的《國家利益》雙月刊也刊文認為,與中國談判也許是莫斯科挽救這種能力的唯一途徑。 鑑於俄羅斯和中國在地緣政治上越來越接近,北京有可能接受讓克里姆林宮的海軍飛行員在遼寧進行訓練的想法。“隨著華盛頓對這兩個大國施加壓力,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北京可能會對這種安排持開放態度。”《國家利益》還認為,這對雙方都有一些明顯的好處。它將為俄羅斯和中國的海軍飛行員提供相互學習和分享戰術、技術和程序的機會。

俄海軍飛行員上遼寧艦訓練,中國持“開放態度”

米格-29K和遼寧艦的艦機匹配性還需驗證。另外,俄羅斯飛行員著艦方式與中方不同。俄羅斯飛機由於攻角傳感器精度較差,通常保持一定速度下滑,而中方通常採用保持一定迎角下滑方式。

實際上,這種蹭航母的方式在西方國家確有先例。例如,由於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去年進行大修,美國允許法國海軍飛行員在美國航母上進行訓練。今年3月份法國海軍開始派出飛行員和地勤入住美國海軍航空展和航母,“陣風”戰鬥機5月份在與美軍的一次聯合演習期間降落到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布什”號上。

看空天認為,從技術上說,基本可行。遼寧艦是在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未完成的姊妹艦瓦良格號船體基礎上翻新建造的,與俄羅斯“庫艦”的大部分佈局相同。而殲-15也和蘇-33在機體上也有一定淵源,這為俄機降落中國航母奠定了一些技術基礎。但是兩國航母和艦載機還是略有不同的。俄羅斯飛行員駕駛俄軍機停靠中國航母海有些技術問題要解決。比如,在航母上起降需要艦機協同,但是遼寧艦的艦上設備和殲-15的機載設備是中國標準,遼寧號與俄羅斯蘇-33、米格-29K之間的兼容性還有待檢驗。遼寧號的航母甲板傾角與庫艦也不同,庫艦為12度,而遼寧艦為14度。中方與俄方飛行員的駕駛習慣和著艦方式存在不同。另外,後勤和技術保障方式、指揮模式、口令、手勢也不盡相同,還存在語言障礙等等,對於要求精密的航母操作來說也都是不小的問題。相對來說,美國和法國處於北約體系下,這種障礙就小很多。但總體來看,俄機降中國航母技術上問題是能夠解決的。

俄海軍飛行員上遼寧艦訓練,中國持“開放態度”

美、法處於北約體制下,這種聯合訓練的障礙就小一些。而且,戴高樂號航母的彈射器都是直接從美國採購的。

注意陣風起飛時後緣襟副翼處於上偏狀態,以增加抬頭力矩。這種鴨式佈局,由於鴨面較小,距離重心近,抬頭力矩較小,需要襟副翼配合。但是襟副翼上偏會減小機翼升力。

但是問題首先在於,俄羅斯會不會放下面子。目前這個建議只是俄羅斯民間的一種呼聲,俄羅斯官方尚沒有提出這一解決途徑。如果俄羅斯飛行員駕機到遼寧號訓練,肯定要按照中方的規程來,根據中方的要求,接受中方的考核,而不是簡單地把甲板“租借”給俄羅斯。之前一直在軍事合作中追求主導地位的俄羅斯首先得接受這個現實。而且,看空天認為,俄羅斯在未來幾年內讓艦載航空兵飛行員始終保持艦上操作能力既無必要,也不現實。因為庫艦已經入塢,按照俄羅斯專家的看法,五年內不可能復出。在這種情況下,讓俄羅斯目前的飛行員保持艦上操作資質是一種極大的浪費。相反,俄羅斯一個比較划算的做法是近快培養新飛行員,首先在陸基設施上進行訓練。待庫艦即將重返艦隊之前,再考慮飛行員體現獲取著艦資質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中俄軍事互信與合作是否能達到這種水平。這種上艦共同訓練是典型的互操作,必然涉及技術、戰術、飛行方式的深度交流和合作,這是中俄之前的聯合演習、軍事比賽進行合作的程度達還沒有達到的。其實這主要涉及保密觀念的問題

俄海軍飛行員上遼寧艦訓練,中國持“開放態度”

遼寧艦的訓練資源必須首先滿足中國海軍飛行員的培養需求。圖片來自於網絡,版權由作者所有。

第三個問題,也是最主要的問題是中國的訓練資源的問題。目前,中方只有遼寧號一艘航母,第二艘航母已經開始海試,交付海軍只是時間問題,建造更多航母的呼聲也很高。這需要大量的艦載機飛行員。遼寧號以及第二艘航母肯定以滿足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訓練為首要任務,而且這個任務目前來看還很急迫。有沒有足夠的時間留給俄羅斯飛行員,還要進行精確的評估。相比之下,美國航母數量很多,法國的航母飛行員的訓練水平也較高,總體來說對美國航母艦載機聯隊的影響比較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