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紛紛放言零售革命 新零售浪潮還會遠嗎?

當共享經濟還在探索新模式時,新零售已開始重塑線下零售生態圈。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連鎖便利店成為資本追逐的新風口,新零售浪潮似乎已來臨。

去年10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首次提出“新零售”;今年3月,蘇寧控股董事長張近東提出“大力推動實體零售向智慧零售轉型”;7月,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在媒體發表《第四次零售革命》署名文章。電商巨頭為何紛紛將目光聚焦零售,

進軍線下 開拓新空間滿足新消費

電商緊盯新零售,其中一個原因是線上紅利日漸式微。

去年10月,馬雲在杭州召開的雲棲大會上坦言,純電商很難存在。從中不難看出,新零售對電商來說是一場自救,這場自救讓零售業迎來一次難得的變革契機。

歷經十幾年發展,中國電商大格局已基本固定,淘寶、京東和天貓等已經佔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依賴流量紅利的時代即將過去。

與此同時,沃爾瑪的調研也顯示,如今已沒有純粹的線上或線下消費者,大家傾向於全渠道購物。消費者對高品質、個性化的消費品與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傳統零售與線上電商均難以響應新的消費需求。

“純電商或者是純線下實體已經不能滿足現今的市場環境。而‘新零售’恰好滿足了消費者的新需求。”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隨著新零售業態的不斷落地,新零售浪潮即將到來。

按照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定義,新零售的核心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會員、支付、庫存、服務等數據的全面共享。

“共享經濟首先是開放經濟,也就是說,開放合作才能共享成果。”長期關注家電流通研究的中國家電商業協會副秘書長吳鹹建認為,無論是線上巨頭還是線下企業,保守、封閉幾乎無法生存。

此輪新零售浪潮的崛起,恰恰是電商巨頭們一致迴歸實體銷售、尋找新的增長點使然。它們憑藉互聯網、大數據、物流和支付能力,與零售業合作伙伴展開商業重構。

電商紛紛放言零售革命 新零售浪潮還會遠嗎?

新零售剛起步 未來形態更豐富

共享單車一波未平,無人超市一波又起。24小時營業,沒有一個收銀員,7月8日,當馬雲的第一家無人超市在杭州街頭正式開業時,許多人感慨生活即將被顛覆。

除了無人超市,被公認為是“新零售活樣板”的盒馬鮮生,在北京、上海、寧波開設13家門店後,也於近日宣佈在北京開啟複製模式,並將深入到更多城市。此外,已於近期推出精選店、汽車超市的蘇寧易購本月將推出無人商店。而針對京東之家、京東便利店,京東也即將發佈新的擴張戰略。

可以說,線上電商的線下生意正紛紛落地,併成為當前最熱的風口。

不過曹磊認為,當前這些新零售業態的落地並不能完全代表未來新零售的業態,現今的零售業態還不夠成熟,只是單單代表了一部分零售的新方式以及新趨勢。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運營,新零售的展現方式肯定會變得越來越豐富。

在吳鹹建看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超市等移動智能科技驅動的新零售,目前還是京東、阿里、國美、蘇寧等“巨頭的遊戲”,中小商貿流通企業距離新零售大門還很遠。他同時認為,無人超市可能對不需要專業選購意見和後續服務的快消品零售帶來巨大沖擊,但這並不意味著實體零售店將消失。

獵豹全球智庫分析稱,隨著新零售概念蔓延至更多垂直行業,線上線下的融合趨勢將加速,誰能最大限度模糊線上線下的區別,誰能更多方位的獲取和使用數據,誰就更能掌握未來。

依託“黑科技”驅動新零售

不難發現,在這股新零售浪潮背後,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在線支付等“黑科技”發揮重要作用。

“新技術”是馬雲提出的“五新”之一,可以理解成是“新零售”發展的重要基礎。劉強東認為,技術的更新與零售業態的改變息息相關,技術賦能時代已到來。在張近東看來,零售業如果沒有技術做支撐,將會寸步難行,技術就是智慧零售最核心的支撐。

技術革新的背後是企業對消費場景數據化的探索,而不是簡單地通過技術降低成本。大數據和以顧客為中心,被視為新零售背後的核心驅動力,因為只有打通數據後,企業才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精準的營銷和個性化服務。

雖然技術正驅動新零售商業體的誕生,但曹磊認為,現今的技術發展還並不十分成熟,數據使用不夠深入,金融市場不夠完善,生產製造能力不夠強大,零售業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面對越來越多元化的消費方式,儘管技術上仍有待突破,但不能否認的是,新的零售業態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當然,新零售也是零售,必須迴歸零售的本質。吳鹹建說,線上與線下的互動融合,歸根到底還是手段和方式的變化,並沒有改變“零售=服務+產品”的本質,用戶才是最終的裁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