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的「南充實踐」

□鄧偉果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張小星 文/圖

農穩天下安,民富天下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對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日前作出重要指示。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指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紮實抓好“美麗四川·宜居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造幸福美麗新村升級版。

面對四川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新機遇,作為南充建設成渝第二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充鄉村振興該如何起步、如何破題?

“要加力加勁推動鄉村振興,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針’,發展壯大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大力推進‘美麗四川·宜居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7月2日晚,在專題傳達學習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的南充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上,南充市委書記宋朝華對南充鄉村振興發出了最新動員令。

鄉村振興,成為南充在“三農”領域落實四川省委“一干多支”發展戰略,邁步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時代課題。

去年,圍繞脫貧攻堅和農業轉型升級,南充“三農”工作既“多點開花”,又“精準發力”:脫貧攻堅連戰連捷,共退出貧困村794個,脫貧49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0%降為1.5%;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強力推進,農業產值突破900億元,建成脫貧奔康產業園926個,帶動貧困戶7.2萬戶,戶均增收1.2萬元以上;新村建設快馬加鞭,成效顯著,建成幸福美麗新村613個(含扶貧新村468個);特別是“五方聯動”建設“脫貧奔康產業園”的“南充模式”被多地借鑑推廣……

近年來,南充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把培育富民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舉,以建設“脫貧奔康產業園”為載體,大力培育脫貧奔康長效產業,確保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在全市所有貧困村全覆蓋建設“脫貧奔康產業園”,帶動貧困群眾入園發展、穩定增收。

5月24日,全省貧困縣摘帽和產業扶貧現場推進會在閬中市舉行。來自省直機關、21個市(州)以及今年計劃摘帽的30個貧困縣的主要負責人參觀了脫貧奔康萬畝產業園,晚熟柑橘產業帶給與會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目前,園區建設已投資3.5億元,建成晚熟柑橘5萬畝,其中3萬畝即將投產。”閬中市農業局局長寇銀德介紹,柑橘產業帶覆蓋河溪、寶馬、金埡、洪山、朱鎮5個鄉鎮,輻射帶動105個村7543名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建脫貧奔康產業園,僅僅是精準脫貧、產業扶貧“南充模式”的一個縮影。

南充是四川第二人口大市、傳統農業大市,是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經2014年精準識別,全市共有1290個貧困村、19.1萬貧困戶、57.8萬貧困人口,貧困人口居全省第三位,佔全省貧困總數十分之一、佔南充農業人口十分之一。

群眾不能脫貧奔康,就談不上鄉村振興。於是,南充史上最大規模、最具時代影響力的脫貧攻堅大會戰就此打響!

“脫貧攻堅是天大的‘事’,要使天大的‘力’,要盡天大的‘責’,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堅定不移打贏脫貧攻堅戰。”面對空前繁重的脫貧攻堅任務,宋朝華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發出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鏗鏘誓言。

為此,南充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責任、最大民生工程、最大發展機遇,發揚“工匠精神”、狠下“繡花功夫”、做足“精準文章”,脫貧攻堅取得了輝煌戰果。截至2017年底,全市794個貧困村成功退出,49萬貧困人口成功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0%下降至1.5%。目前,嘉陵區、儀隴縣正準備迎接國家第三方評估,閬中市、營山縣正全力衝刺“摘帽”。

“在脫貧攻堅戰役中,南充聚焦脫貧質量,大抓產業扶貧,創造性地推出了‘五方聯動’建設脫貧奔康產業園的‘南充模式’。該發展模式走在全省前列,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批示該發展模式在全省推廣。”南充市扶貧移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所謂“五方聯動”建設脫貧奔康產業園模式,即針對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無門路、無資金、無技術、無市場、無膽量“五無”問題,堅持黨政引導、龍頭帶動、群眾主體、金融支持、合作社組織“五方聯動”,用抓工業的思維和市場經濟理念,在所有貧困村建設脫貧奔康產業園,讓貧困戶戶戶入園、戶戶增收。同時建立龍頭企業招引三級統籌機制,鄉鎮無法招引到龍頭企業的由縣級統籌,縣級無法統籌到的由市級統籌,確保每個園區都有一個有實力、懂技術、有市場的農業龍頭企業、專合組織、業主大戶、農村能人等新型經營主體。完善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根據貧困戶實際情況,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下成為業主大戶或家庭農場主,讓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產業到戶資金、產業扶持基金、小額信貸資金等政策資金入股龍頭企業或合作社享受分紅。對實在不具備條件建設園區的,採取“飛地扶貧”等方式,讓貧困戶以政策資金入股等方式“異地入園”享受產業發展紅利。創新產業發展風險防範機制,在200個貧困村試點建立“扶貧保險+風險基金”的風險防控機制,每個村建立10萬-30萬元的產業發展風險基金,並引入保險機構承保,一旦發生信用風險、種養風險,先由保險公司理賠,再由風險基金補助,增強貧困戶在發展產業過程中的抗風險能力,最大限度解除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後顧之憂。

“脫貧奔康‘五方聯動’建產業園的‘南充模式’,有效破解了貧困群眾發展脫貧產業面臨的一系列現實難題,找到了一條讓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有效路子。”南充市扶貧移民局相關負責人說。

讓貧困戶全面融入現代農業產業鏈,把穩定脫貧、逐步致富作為發展的主線。這是南充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舉。

6月11日,記者來到嘉陵區一立鎮塘灣村,但見民房錯落有致,村道寬闊平坦,高標準建設的脫貧奔康產業園似棋盤一般鋪展開來。

“以前,貧窮讓人看不到希望;如今,政策越來越好,我不僅脫了貧,還能掙錢養家。”年逾60歲的村民蒲世春給記者算了筆賬,村上建起了脫貧奔康產業園,發展桃子、李子、柑橘等產業,他把家裡的6畝地流轉給業主,每年能得近3000元土地流轉金,加上在產業園務工、種植庭院經濟等收入,他一年能掙到2萬元左右。

一立鎮黨委書記吳鵬介紹,該鎮已發展起20萬隻跑山雞、8000畝伏季水果、2000畝乾果、2000畝中藥材產業。產業發展帶動了脫貧增收,截至2017年底,該鎮退出貧困村3個,脫貧551戶、1856人。

下足“繡花功夫”,南充產業扶貧一路快跑——2017年,全市農業綜合產值躍上900億元臺階,農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躍居全省第四位。

此外,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南充大力建設“西充-南部-儀隴、高坪-蓬安-營山”和嘉陵脫貧產業帶,統籌推進特色產業、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村風文明建設。

“今年,南充要新建萬畝現代循環農業園區20個以上,新增晚熟柑橘基地25萬畝以上,到2020年全市柑橘產業基地達到200萬畝以上。”南充市農牧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南充將以“五方聯動”為抓手,傾力建設“中國晚熟柑橘之鄉”和“中國木本油料之鄉”,力爭將所有貧困人口全部納入產業鏈。

創新機制 擦亮農業金字招牌

在宋朝華看來,鄉村振興,重在“兩業”:農村要產業、農民要就業。他表示,南充是農業大市,必須擦亮農業這塊金字招牌。要堅持區域、流域、全域佈局,在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上狠下功夫,大力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因此,抓好機制體制創新和品牌建設,同樣是南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破題之舉。

7月3日,西充縣第六屆充國香桃品果節在該縣古樓鎮過江樓村開幕。桃園裡,一顆顆色澤均勻、飽滿圓潤的香桃十分誘人。“隨便嘗,隨便選,也可以親自採摘。”在桃農的招徠下,慕名前來的外地遊客品嚐後紛紛購買。

古樓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西充特產的充國香桃,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在川東北水果市場有極高的美譽度,遠銷成渝甚至港臺等地。

近年來,西充縣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做強鄉村振興產業,做強區域公用品牌,深入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加快“區域品牌+產品品牌”雙品牌體系建設,成績令人矚目。目前,牛奶豬、航粒香大米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充國香桃”“西鳳臍橙”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好充食”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成為該縣有機農業的一張張靚麗名片。

做大做強農業品牌,僅僅是南充市擦亮農業這塊金字招牌的其中一個“大招”。

南充決策層認為,擦亮南充農業大市這塊金字招牌,實現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深化改革和創新機制體制,力爭為更多品牌的誕生創造條件——

聚集農業發展要素。去年,南充市依法有序流轉土地162萬畝,流轉規模土地142萬畝、增長2.1%。

推進農業對外開放。2017年組建專業招商隊伍10個,對接客商196家(次),推介項目125個,參加和舉辦南充農業投資推介會等招商活動4次,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農業重大項目51個,投資總額189.5億元。

探索創新體制機制。堅持把創新機制作為脫貧攻堅的活力源泉,始終以最嚴格的要求、最嚴厲的督查、最嚴肅的問責傳導壓力,切實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落地落實。2017年,全市農村土地確權頒證率達90.84%,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全面鋪開。

“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使南充獲取了‘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範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中法農業科技園區’等四大‘國字號’金字招牌。”談到未來農業品牌創建,南充市農牧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南充將集中力量做大柑橘基地,打造“晚熟柑橘之鄉”,重振南充“果城”雄風。同時,全力打造“南充造”農業品牌,大力實施“南充嘉作”品牌創建行動,把特色品牌鑄成“金字招牌”。

探索求變 農旅結合建新村

青居鎮煙山村、團結村是南充市高坪區柑橘產業環線上的兩個村,這幾年,兩個村的柑橘大面積進入豐產期。以鄉村旅遊為“引爆點”,兩村每年累計接待遊客10萬人次以上。

“在區域內加快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通過旅遊+扶貧,走三產互動路子。”高坪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這一思路,如今,高坪區5鄉鎮連片發展了百公里柑橘產業,環線串起了10多個村。該區依託柑橘產業環線,發展鄉村旅遊,實現產業聯動。在南充決策層看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鄉村旅遊已成為促進城鄉融合、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之一,對農民增收致富、城鄉統籌協調、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為此,近兩年來,南充以新村建設為依託,不斷加快農旅融合步伐,加快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閒農業。

——南部縣八爾湖鎮純陽山村堅持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開展產業、生態、文化、組織、人才等方面的探索,不僅實現了貧困村退出,今年初還被省委農工委、省水利廳評為“水美新村”,開啟了三農發展的新模式。

——西充縣堅持將鄉村旅遊作為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富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全力打造以鄉村旅遊為引領、三產業融合互動發展的“中國西部現代農業公園”。2017年,共接待遊客407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2、24.4%。

——蓬安縣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大美公園引人陶醉。桑博園、蠶桑文化博覽館、嫘祖廣場、生態酒店,讓“蜀北桑海”成為全省首個集桑樹規模化種植、蠶桑綜合加工、循環養殖、休閒旅遊為一體的脫貧奔康產業園,吸引了各地遊客前來遊玩。……

著力“三類建設”,狠抓“三項配套”,創新“三大機制”,推進“三個塑造”……在南充,作為鄉村振興重要內容的新村建設,正如火如荼,高潮迭起。

南充市委農工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7年,南充市擬建幸福美麗新村500個,已建成幸福美麗新村613個。

美麗新村建設為農旅融合、產業轉型帶來新活力,2017年全市鄉村旅遊總收入75.3億元,接待遊客1567.5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3.5%和16.7%。預計2018年全市鄉村旅遊總收入將達到83.5億元,接待遊客1738.2萬人次。

在轉型中謀變,在謀變中提質,南充現代農業在轉型升級中實現了量質齊升。

鄉村振興 “五大重點”促跨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指出,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高質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對南充來說,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抓住脫貧攻堅這個“牛鼻子”,打贏脫貧摘帽攻堅戰。

“今年,按照市委堅決打贏脫貧摘帽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我們緊扣‘閬中、營山2個貧困縣摘帽、411個貧困村退出、7.8萬貧困人口脫貧’三大年度目標任務,各項工作正強力推進。”南充市扶貧移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與此同時,在新村建設方面,南充將堅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注重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統籌推進易地搬遷、建設拆遷、危房改造、風貌整治。在人才回引方面,南充將多措並舉,優化農村發展環境,吸引有資金、有技術、有理念的在外務工人才回鄉創業,逐步解決鄉村空心化、農戶空巢化、農民老齡化問題。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在鄉村振興的壯闊征程中,南充鎖定了加快現代農業轉型升級、跨越騰飛新方向:

——突出基地建設,夯實產業基礎。堅持全域規劃、區域佈局、高標準示範、連片推進,用6年時間使全市新增晚熟柑橘基地70萬畝,聚力打造“中國晚熟柑橘之鄉”。

——突出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加快推進川東北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建設,打造成為全國農產品加工園區示範樣板。

——突出品牌運營,提升產業效益。做響“南充嘉作”品牌,加速推進線上農產品電商運營,著力健全高端有位、中端有面、錯峰有量、遠近通達的農產品流通和營銷體系。

——突出主體培育,強化產業支撐。深度研究和解決經營主體有關問題,強化引導扶持。

——突出創新驅動,激活資源要素。大力推廣南充市探索創新的一系列好機制、好模式、好經驗,促進資源要素集聚激活。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煙帶月碧於藍”。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筆下的嘉陵江清澈秀美;如今,秀美的新農村畫卷正在嘉陵江流域徐徐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