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 AI 領域實力追趕美國,或將改變地緣政治格局

當你在搜索網站上輸入「AI」、「美國和中國」這樣的關鍵詞時,你會發現,諸如「中國和美國要在 AI 領域一決勝負」、「中國想要超越美國在 AI 領域的領先地位」和「AI 軍備競賽:中國和美國競爭大數據主宰權」這樣的新聞標題,撲面而來。

從媒體報道的「熱情」上來看,觀察人工智能產業的一個重要維度,已經落點在了中國對美國的追趕上。而就在 6 月 25 日,官方機構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和科睿唯安聯合發佈了《G20 國家科技競爭格局之辯》系列報告,這份報告指出,在 G20 國家中,中國在科研和技術創新力方面表現突出,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實力僅次於美國,且增速明顯。

與此同時,面對這場兩國間的「近身肉搏戰」,有言論稱一場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冷戰已經打響。AI 專家 Ian Hogarth 則是認為,中美兩國在「大煉」AI 的工程中,都已「民族主義化」,他稱之為「AI 民族主義」(AI Nationalism)。

中美競逐人工智能

中國正以高調的姿態顯示出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進步。

卡內基梅隆計算機科學院院長安德魯·摩爾(Andrew Moore)稱,提交給大型人工智能會議的論文,50% 都來自於中國,而在十年前,這個數據是 5%。除開學術研究,去年,中國的 AI 初創公司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融資中,所佔的比例為驚人的 48%,遠遠高於 2016 年的 11%。

Google 中國前負責人李開復認為,人工智能正在從美國引領的探索時代轉變到中國擁有重大優勢的落地應用時代。數據、計算能力和優秀的工程師是這一過程中的主要驅動因素,而這一切都有利於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騰訊公司副總裁姚星也持有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人口越多,產生的數據就越大,這在發展人工智能上是很大的一個優勢。姚星稱在 AI 的應用上,「中國不弱於美國,甚至可能更好。」

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稱,很多人都知道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國也是對人工智能抱持最為開放態度的國家。」阿里巴巴副總裁華先勝在接受 CGTN 採訪時表示:「中國在開發各種 AI 應用方面發展地非常迅速。在中國,人們對人工智能非常開放,願意嘗試新事物,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態度,這也是 AI 行業在中國如此充滿生機的原因。」

但即便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顯示出一片蓬勃發展的景象,卻依舊與美國存在差距。

科研方面,雖然中國發表的 AI 論文數量巨大,但從 Google Scholar 的引用數據來看,北美和歐洲的科研人員,依舊是人工智能學界最有影響力的。

另一個問題則是中國長久以來的「芯」病。

中國在 AI 領域實力追趕美國,或將改變地緣政治格局

科技分析師、Creative Stategies 總裁 Tim Bajarin 認為,雖然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成就應該得到承認,但它不應該被誇大。「我同意數據很重要,但管理和創造數據的能力同樣重要,例如,針對 AI 設計的功能最強大的半導體,這樣的基礎設施,仍然由英偉達、IBM 和英特爾生產。」據瞭解,中國每年進口的半導體相關產品達 2600 億美元,已經超過石油方面的開支。

此外,就基礎研究的人才結構而言,美國仍領先於中國。姚星指出,美國的 AI 人才培養體系歷史悠久,擁有數學、統計、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和機器人等多個細分領域。「但在中國,我們幾年前才開始建構培訓體系。」

不過,中國急起直追的架勢,依舊讓美國科技業界不敢懈怠。

博思艾倫諮詢公司 CEO Horacio Rozanski 稱,相較於中國,美國在 AI 領域的優勢並不大,如果沒有中國那般國家戰略的加持,就很可能會落後於中國,「這不是我們在航母建造方面那般所擁有的 50 年的差距優勢,這是一場近身肉搏戰。」

中美掀起 AI 冷戰?

這場「近身肉搏戰」,也讓美國政府越來越擔心,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高速進步,可能會對美國數十年來的技術優勢造成威脅。

華爾街日報 6 月 25 日披露的消息,為了阻止中國推進「中國製造 2025」戰略,特朗普政府正計劃對中國投資和對華技術出口設置新限制,意圖禁止中國公司投資美國科技公司。據悉華盛頓方面最快將在本週對外公佈相關計劃。

而在此前,特朗普政府與中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貿易衝突,以及針對中國學生在美國學習尖端技術的簽證限制措施,已經表達了這種擔憂。也因此不斷有輿論聲音認為,中美間在 AI 領域的技術冷戰,已經來臨。

中國在 AI 領域實力追趕美國,或將改變地緣政治格局

AI 專家 Ian Hogarth 還預測稱,面對中國的競爭壓力,針對谷歌和亞馬遜的美國國內反托拉斯行動不會實現,因為現在華盛頓將更注重加強自身的力量來加強力抗中國。Facebook 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此前在美國參議院接受隱私醜聞質詢時就曾表示「打倒 FB?美國科技公司可是美國的重要資產,被打倒只會讓中國愈來愈強。」

但也有人對中美間的 AI 角力保持著樂觀的看法。

37 年來一直關注科技行業、見證 AI 發展的硅谷分析師 Tim Bajarin,就更願意將中美間的 AI 競爭視作是良性的「雙馬比賽」(two-horse race),「我不認為這會是一場只能有一個贏家的比賽。中美兩國都將扮演領導角色。」

「AI 民族主義」將改變地緣政治格局?

「中美兩國沒有浪費時間和聯合國討論人工智能的風險或是制定政策,而是優先發展國內的產業」,被認為是中美兩國 AI 獨步全球的原因,也因此,中美兩國被 AI 專家 Ian Hogarth 稱為「AI 民族主義國家」。

Ian Hogarth 的理論認為,機器學習的持續快速發展,將推動新一類的地緣政治出現。「我一直把它稱為 AI 民族主義,」Ian Hogarth 說:「機器學習是一種會被全方位利用的技術,將觸及社會的各個領域。機器學習給經濟和軍事帶來的變革,將會在國家和國際層面造成不穩定,迫使政府採取行動,人工智能政策將成為政府政策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國家之間將出現加速的軍備競賽,我們將看到各個國家以保護主義的姿態來因應,阻止外國公司的併購與人才外流。」

他特別提到,在 AI 產業中至關重要的半導體上,中國大陸十分孱弱,產業規模不僅比美國弱 9 倍,還和韓國、臺灣地區有著相當大的差距,他認為「這也意味著臺灣地區和朝鮮半島,將成為中美兩國外交政策中,地緣政治博弈更為激烈的地區。」

Ian Hogarth 指出,民族主義是一條危險的道路,尤其是在國際秩序和國際規範將會因此而變化時,他認為 AI 民族主義終將過渡到全球合作的時代,在那個時代,AI 將會和現在的 GPS、HTTP、TCP / IP 及英語一樣,被視作是全球共有共享的公共物品。

總的來說,從智能手機到醫療保健服務,從交通運輸到遊戲娛樂,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官媒 CGTN 所言,中國人以遠比許多發達國家民眾「開放」的姿態,擁抱了人工智能。

中國在 AI 領域實力追趕美國,或將改變地緣政治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