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爲區塊鏈?

區塊鏈的特性是分佈式賬本,共同記賬,而不是一箇中心化機構決定的,意味著區塊鏈天然存在信用基礎。分佈式記錄和分佈式儲存這是兩個核心,從技術角度來說的話,它不是一個單一的技術,它是多種技術的組合,比如說P2P組網技術,還有密碼學等,這幾種技術綜合組成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技術有哪些特徵?

第一,開放和共識,你如果認可我這個協議,那麼你就可以進來玩,它是開放的。

第二,去中心、去信任,比特幣是世界上最大的公鏈,天然去中心和去信任的。還有最核心的,雙方交易是透明的體系,每個地址的交易歷史是可以追溯的,賬本不可篡改。

何為區塊鏈?

引申開來,有一個Token,比特幣衍生出Token的定義,Token首先是一個生態權益的證明,第二,它嚴格按照代碼運行,它不受任何機構和個人控制,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出它的核心,第一個核心是發行靠社群共識,第二個,連接是靠去中心化的系統,第三,運行靠複雜的代碼和智能合約進行,唯一控制權是私鑰。所以比特幣越來越值錢的很多原因是早期因為忘記私鑰而丟失了很多幣,丟失可能發生在交易所,在網絡運行中,很多項目上都丟了很多的幣,這個不好控制。

朱嘯虎說,完全不講人性的創業,從來都沒有成功過。區塊鏈滿足了怎樣的人性呢?為什麼我們會選擇這個東西,它的邏輯是什麼?

第一,隱私性。我們之間不需要第三方,只要發起一個通道,就可以進行P2P的交易。

第二,安全感,控制私鑰就是控制了整個世界。

第三,效率性,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整個系統的服務器,包括節點,包括其他第三方服務商,都不可能控制這個交易過程。

第四就是一個保值性。Token一般不會增發,所以誰先拿到Token,到後面用的人越多Token越值錢。Token沒有任何邊際成本,發行以後靠社區系統的交易量,交易量越大,用的人越多,Token會越來越值錢。作為發起人的話,只要控制很少一部分Token,就會非常非常值錢,所以大家看到區塊鏈很多產品,它的增長曲線是往上的,這一點很吸引人,就是說它的邊際成本是為零的。就像中本聰一樣,他只要前期挖一點幣,因為前期很好挖,我估計他現在也是很有錢的,所以Token發行的核心是自己先捏一小部分,忽悠大家用,用得越多就越來越值錢,這就是Token保值的核心邏輯。

第五,便捷性。全世界都可以轉帳,這比私人匯款便捷多了,它滿足了人性化,所以才這麼瘋狂地發展起來。2012年我在國外黑客網站上面看到很小眾的東西,變成全中國都在玩的東西,這是我沒有想象到的一個現象。

區塊鏈歷史是一個什麼樣的演變過程?

第一,貨幣時代,對標是比特幣,它只有一個去中心化的賬本體系,而且它類似於黃金髮行的機制,最開始買比特幣是很簡單的投資邏輯,比特幣像黃金一樣,黃金的儲存是有限的,黃金是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黃金的生產需要成本,黃金是便攜可以增值的,比特幣跟黃金很相似的。

第二,智能合約時代,主要基於以太坊,支持圖靈完備,可以支持EVM虛擬機。

第三是智能社群時代,支持高並法、分片確認。 現在國內很多團隊也在在公鏈,但是我對國國內公鏈持悲觀態度,我看到很多操作系統,做得不是很成功,如果要投資我建議投資國外的公鏈,國內投一些應用項目,這個是可行的。如果一窩蜂在國內做公鏈的話,跟以前手機的操作系統一樣死得一塌糊塗,這是有歷史教訓的。

何為區塊鏈?

區塊鏈有不同的時代特點,像比特幣是分佈式記錄,沒有任何權益和資產,只是交易的一個介質。而到了智能合約時代,這是一個有條件的交易過程,需要一個觸發機制,還要支持一個凍結、擔保等複雜條件的交易,核心就是以太坊,社群時代的話,它有一個變化,我總結是三條,自組織、自金融,自管理。餘教授表示最不能理解的是白皮書代寫,白皮書就是公約,美國人很注重這個的,你能想象美國獨立宣言是找人替寫的嗎?中國就不一樣了,淘寶3500一套就可以買到了,這完全違背了自組織的過程,現在監管很嚴格也因為有這些亂象。還有自金融,社群募集這個資金,都是基於白皮書好,按照白皮書做,社群才給你錢。還有自管理,大家建立分佈式賬本體系,這個記錄大家的勞動過程,然後按這個過程分配,我總結是滿足這三個要點的,不能滿足這三個要點的話不能達到智能社群的時代。

是不是所有場景都需要區塊鏈呢?

不一定的,總的來說,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無法同時滿足的悖論,比如金融的悖論是流動性高,收益高,風險小;找工作,就是事少,離家近,工資高,對區塊鏈來說就是不可能三點,去中心化,執行效率,安全性。 因此我們要考慮,去中心化是不是真的需要,是否從技術上解決了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分佈式賬本真的能提高效率嗎?核心是要解決具體的商業場景,具體的用戶需求,然後根據區塊鏈的三個特性,開發出合適的系統。

場景特徵有:多方交易,複雜交易,敏感信息傳輸,大量高頻交易,對監管高度透明。而區塊鏈上Token的核心是確權,儲值,流轉,清算。

我們看到,淘寶很霸道,數據是我隨便用的,利益是我的,風險是你的。到後面,所有想做數據的互聯網公司,最後只有被迫賣給他們,包括很多獨角獸下場很悲慘。

對基於區塊鏈的訴求來說,數據原值不可改,數據沉澱可確權,數據交易可追溯,數據收益歸用戶。這樣你跟大公司談的話,他不會跟你談的。

區塊鏈是一種社會業態

按照諾貝爾經濟學大神思想,未來社會組織是意見領袖加去中心化平臺加社群共識加平臺自僱的模式,靠去中心化代幣作為社群的GAS金融工具。很多機構看懂這些的話,他會瘋狂地投這種企業。所以說區塊鏈不是一個產業,它是一個社會的業態,它對生產關係進行調整,然後讓大家更好地在這種生產關係中發揮更好的生產效率。所以說區塊鏈是一個社會業態。

目前區塊鏈創業圈,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個是公有連的開發和維護,比如EOS。

第二、具體應用類DAPP的開發,側重於C端。

第三、BAAS及聯盟鏈私有鏈等企業級區塊鏈服務。

老幣圈的人會投資公鏈,然後拉用戶。股權圈子的人不這麼玩。所以兩個圈子不相容。所以目前生態大概是這樣的。

何為區塊鏈?

還有一些機構進來他看不懂,看不懂怎麼辦?抓流量關,因為互聯網流量為王,流量一起來就會賺錢,所以大家看到,機構的投資方向在交易所和媒體。

Token設計存在的問題,首先是山寨貨幣問題,簡單的轉帳功能,幻想取代央行。第二,積分營銷問題,所謂挖礦積分兌款商品,大家不要玩這個,這是積分營銷的東西,第三,黑箱問題。中心化的、無多方參與竟然叫區塊鏈,這很搞笑。第四,掛鉤權益,基於實物資產或者股份收益,這種風險非常大,容易觸及監管紅線,這一點大家要注意,要從法務上規避。 第五,層級營銷,承諾收益,這是金融傳銷詐騙。做資金盤的太多了,金字塔型的金融傳銷,一崩就全塌了。

另外,我想強調的是,募到的錢不是賺到的,不是利潤,都是負債,到後面都得還掉,而且還的比高利貸還狠。Token的長期價值在於它的功能解決了什麼社會問題,是用戶基數有多大,市場容量有多大,所以Token波動不要怕,短期投資看形勢,長期投資看邏輯。機構投資、職業投資絕對是看邏輯的,看3到5年內的趨勢。

區塊鏈產品設計的原則總結如下

1,社群多元,共識一致

2,多方參與,多方協作

3,數據確權,互利共盈

4,真實場景,付費用戶

5,各方監督,賬本真實。這是一個產品設計的原則。

未來的流量入口,一個是錢包,一個是瀏覽器,一個是交易所,在這幾方面做產品的話會非常有前途的,他本人並不看好共鏈。

當然很多區塊鏈創業亂象已經過去了,第一比如拿比特幣源代碼改一改做幣,第二拿白皮書空手融資,第三,傳統互聯網技術團隊轉型做公鏈的機會已經過去。第四亂買代幣躺著掙錢的時候過去了,第五大部分跑步進場的團隊都會死去。

區塊鏈創業原則和機制

要認真做創業實際也很簡單,社區需要進行一個淨化,必須有一個監管的過程,而創業團隊要公佈團隊的簡歷和情況,創業團隊要註冊共同地址,然後多重簽名控制募集的資金,按月發放給員工,員工對工資進行簽名,投資通過區塊鏈核對進行發放。這樣一個機制是非常重要的,全部要通過區塊鏈流量進行核查。

目前區塊鏈創業,我覺得應該有這種機制。還有人問我,員工不接受Token怎麼辦?我說不接受Token就不要讓他做員工啊,自己不相信的事為什麼要做,我跟創始人說,你的員工不接受Token的話,你不要去找他,他沒信仰的,正兒八經覺得這個東西好的人他不會去賣的,這種員工才有戰鬥力,就像股份一樣,這個員工對公司的股份都不在乎了,這個員工是沒價值的。

區塊鏈是數字金融的創新,創新是合情合理,但不一定合法合規,未來就是要把變成合法合規,這是非常有價值的。比如說滴滴,一開始是黑車,不合法合規,現在合法合規了,所以滴滴很值錢。所以說我們幣圈跟有些人沒法對話,他們天天看投資報表等,玩幣他們不敢玩,他們更不敢賭這個反轉。

其實VC掙的是趨勢反轉的錢,就包括阿里巴巴也是一樣的,以前在網站上去做一個淘寶,買賣雙方看不見,拿了貨不給錢,拿了錢不給貨,但是馬雲他敢做,做到最後反轉了,所以阿里巴巴估值非常大,所以我們要投資要投大家都不看好的,但是邏輯站得住,我們要等它反轉。 當然,金融是國家的根本,社會安全是第一的,鑄幣權是國家的根本 金融的核心在於合法合規,而不在於技術。

ICO是融資方式的革新,他能改變金融的效率,但是他改變不了金融的本質,金融的本質一個是風險,一個是信用,一個是槓桿,這是千百年來都不會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