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接力刷屏!人民日報頭版重磅解讀「晉江經驗」,配發評論員文章

央媒接力刷屏!人民日报头版重磅解读“晋江经验”,配发评论员文章

昨天,新華社刊發重磅雄文《敢為天下先 愛拼才會贏——“晉江經驗”啟示錄》

今早,央媒接力刷屏!人民日報頭版重磅解讀“晉江經驗”,在專欄《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刊發《敢為天下先 愛拼才會贏——踐行“晉江經驗”探索與實踐(一)》

人民日報

央媒接力刷屏!人民日报头版重磅解读“晋江经验”,配发评论员文章
央媒接力刷屏!人民日报头版重磅解读“晋江经验”,配发评论员文章

愛拼才會贏

國家“十三五”集成電路重大生產力佈局規劃的重點項目——晉華存儲器集成電路生產線已進入全面竣工倒計時,國內首個擁有自主技術的千億級內存製造產業呼之欲出。

央媒接力刷屏!人民日报头版重磅解读“晋江经验”,配发评论员文章

福建晉江,這座素以運動鞋、紡織服裝等輕工產品聞名的城市,眼下正以集成電路、石墨烯、高效光伏等一批新興產業來撬動自身發展。40年改革開放積聚的能量,如泉州灣的潮水澎湃激盪;16年前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總結提煉的“晉江經驗”,給這片發展熱土以思想的引領和精神的滋養。

央媒接力刷屏!人民日报头版重磅解读“晋江经验”,配发评论员文章

“晉江經驗”是大膽探索和成功實踐的總結

去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今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盼盼”食品集團的產品均進入會場。不久前舉行的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盼盼”再度亮相。“這就是‘晉江經驗’帶給晉江民營企業家的榮耀。”“盼盼”食品集團董事長蔡金垵的激動和自豪溢於言表。

央媒接力刷屏!人民日报头版重磅解读“晋江经验”,配发评论员文章

晉江曾經是一個“高產窮縣”。蔡金垵的企業名為“盼盼”,其寓意不難理解。改革開放,照亮了晉江人的夢想。1980年,晉江縣委出臺“五個允許”政策(允許集資辦企、僱工、股金分紅、價格隨行就市、供銷人員按供銷額提取業務費)後不久,蔡金垵跑起了供銷。1984年,他在上海賺到人生第一桶金——成功賣出50箱雪花銀耳。12年後,他創辦了“盼盼”。

改革開放在晉江成就了許許多多的“蔡金垵”,也讓這座城市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1984年

陳埭鎮成為福建第一個億元鄉鎮,並被譽為“鄉鎮企業一枝花”。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平均三年再造一個新晉江;經濟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

1991年

晉江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之列。

1992年

晉江撤縣設市。

2001年

晉江跨進全國百強縣市前10名。

“晉江模式”一時成為官員和學者研討改革開放實踐時的熱議話題。

晉江的發展成就有時代宏大背景和中央正確方針的引領,也源自晉江廣大幹部群眾的大膽探索和開拓創新。2002年6月,習近平同志冒著酷暑來到晉江下企業、進社區、訪農村,帶著一連串問題調研。

基於這次晉江之行和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習近平同志提出了以“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好五大關係”為主要內容的“晉江經驗”:

央媒接力刷屏!人民日报头版重磅解读“晋江经验”,配发评论员文章

始終堅持以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改革和發展的根本方向,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發展經濟,始終堅持在頑強拼搏中取勝,始終堅持以誠信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始終堅持立足本地優勢和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經濟發展,始終堅持加強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引導和服務。

處理好有形通道和無形通道的關係,處理好發展中小企業和大企業之間的關係,處理好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係,處理好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係,處理好發展市場經濟與建設新型服務型政府之間的關係。

習近平同志在稍後發表的文章中指出,“晉江經驗”是“晉江人民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大膽探索和成功實踐”。

“晉江經驗”從此成為引領福建加快改革、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精神財富。2011年,福建省委在晉江召開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工作會議,提出深刻學習領會“晉江經驗”的精神實質。對照“晉江經驗”,提出“誰在解放思想上領先,誰就能在發展中贏得主動”。年底,“晉江經驗”首次被寫入福建省黨代會的文件

在“晉江經驗”的鼓舞下,恆安、安踏、361°……一批批充滿活力的民企,在晉江這片民營經濟的熱土中,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央媒接力刷屏!人民日报头版重磅解读“晋江经验”,配发评论员文章

2014年5月,福建30名企業家致信習近平總書記,以《敢於擔當 勇於作為》為題,就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加快企業改革發展建言倡議。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勉勵企業家們繼續發揚“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闖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敢於擔當,勇於作為,不斷做大做強,促進聯合發展,實現互利共贏,為國家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目前,晉江民營企業已達到5萬多家,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連續24年位居福建縣域首位,連續17年名列全國百強縣市前十。可以說,晉江已經成為全國縣域經濟發展的典範。

央媒接力刷屏!人民日报头版重磅解读“晋江经验”,配发评论员文章

壯大實體經濟,不斷轉型升級。

“晉江經驗”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咬住實體經濟發展不放鬆。如何實現傳統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林海鷗家在陳埭鎮洋埭村,靠“鞋”吃飯,主營鞋材輔料。別小看這“一雙鞋”,它為晉江帶來的是4800多家企業、28萬個就業機會、1200多億元產值,還有“全球每5雙旅遊運動鞋中,就有1雙來自晉江”的自豪。

然而,自2012年起,陳埭鎮的鞋業遭遇空前挑戰:原料、人工等成本不斷上漲,大批製鞋企業開始搬離。輔料企業如果再保不住,晉江最早產生千億產值的實體產業也必將動搖。“我們原來在‘老鞋都’有3間店面,近200平方米。市場逼著我們很早就開始轉向,投入輔料創新研發。可這麼點面積根本施展不開,研發出來的產品也用不上。”林海鷗當時急得上火。

2012年,晉江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洋埭村規劃一座佔地7000多畝的國際鞋紡城。2017年初,首期工程建成。“一樓到三樓,貨車直通;商鋪和車位各2000多個,未來還將配套智能物流。我們的定位是亞洲最大鞋紡專業市場、一站式國際商貿採購平臺。”鞋紡城總經理李宵還說。

央媒接力刷屏!人民日报头版重磅解读“晋江经验”,配发评论员文章

去年4月,林海鷗第一個搬進國際鞋紡城,經營面積擴到1500平方米,他每年投入數千萬元研發的“一體化成型、功能性鞋面紡布”成了“制勝秘笈”。剛搬進去,他就被鞋紡城邀請參加廣交會、上海國際鞋材展,由此成了美、德等國多家公司的供貨商。生意好到什麼程度?數億元的銷售額!

咬定轉型不放鬆,轉型過程不輕鬆。

2014年到晉江之前,業內專家羅騫博士沒有聽說過這座城市,對於留在這裡是否有前途也心存疑慮。當時,招引他來晉江的金石公司還處在“燒錢”狀態,這是一家剛從薄膜技術路徑轉向晶硅異質結技術路徑的太陽能科技企業。

勇於變革的人,總是比別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晉江市有關部門看好金石公司的發展,認為它將帶動全市產業結構轉型,於是為金石量身定製了一套扶持措施和人才政策,使金石得以繼續堅守“技術突破、產業路線,只能靠自己,絕不靠買來”的理念,持續攻關。今天,金石不僅成功破圍,轉化效率比肩先進水平,而且率先具備了整線輸出的產業化能力。

羅騫的改變,就在今年3月。通過比較,富士康公司最終選定金石公司。

“我決定留下來。因為晉江雖然只是小城市,卻是一個可以讓人無後顧之憂、安心創業的地方。”羅騫說。

實體經濟是晉江的“傳家寶”,歷屆市委、市政府都堅定不移地發展實體經濟。每到晉江發展的關鍵時期,市裡都會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品牌立市、鼓勵研發創新、吸引各類人才等措施實實在在,保障和激勵企業堅守實業、做大做強。

央媒接力刷屏!人民日报头版重磅解读“晋江经验”,配发评论员文章

目前,全市已建成紡織服裝、製鞋2個產值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建材陶瓷、食品飲料、紙製品、裝備製造、化纖等5個產值百億元的產業集群,產值超億元企業逾800家,上市企業46家。全市的地區生產總值中,來自實體經濟的貢獻佔比達60%以上,由實體經濟創造的產值、稅收和就業崗位,佔比都在95%以上。

晉江的產業發展逐步從粗放的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生產模式,轉化為集約、綠色、可持續的發展方式。

發展惠民,城鄉建設水平持續提升。

吳建國是晉江市磁灶鎮大埔村一位普通農民,家有兩子,兩代三戶,住在老宅。何時能世代安居呢?其實大埔村早就是個富裕村,很多村民都有自己的別墅或聯排住房。但就像“伸出五指還不齊”一樣,總有一部分群眾相對困難。

央媒接力刷屏!人民日报头版重磅解读“晋江经验”,配发评论员文章

2014年,晉江開始探索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大埔村“構建多元住房保障體系”的創新,給吳建國提供了這樣一套方案:老宅換樓按原有宅基地面積1:2置換。結果老吳180平方米的舊房變成了3套單元房,自己一套,146平方米,兩個兒子各一套,分別為146平方米和96平方米,超出的面積僅按每平方米2800元的標準補差。算下來,不到8萬元就化解了他的“心病”。

發展為民,發展惠民。晉江一直是這麼做的。

每年將65%以上本級財力投入民生領域,構建完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環境和社會保障等七大民生體系,許多領域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在全國,率先探索新農合跨省異地結報,率先實現被徵地人員養老保險“即徵即保”,率先實現治安巡邏村社全覆蓋。

在全省,率先推行“居住證”制度,110萬外來創業務工人員享受30項市民待遇,真正讓外來人口“引得來、留得住、融得入”;率先實行公辦高中和中職學校免學費,每年都有超過4萬名學生受益;率先實行鄉村醫生養老保障制度和城鄉環衛保潔一體化。

這些年,晉江加快補齊城鎮化短板,“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成為全國試點,城鄉品質在新型城鎮化中脫胎換骨。

看理念

把全市649平方公里作為一座城市來統籌規劃建設,真正實現全市一座城、城鄉一體化。

看佈局

加快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向基層延伸、向農村傾斜,推動城鄉“6+1”(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化、環保和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整合教育、衛生、文體、市政配套、社會福利等資源,打造晉江任何地方15分鐘內上高速、市區20分鐘內到達任何一個鎮、各鎮之間30分鐘內通達的“152030”快速交通圈,以及海陸空鐵為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

看內涵

深入開展植樹造林、清水淨海、治汙減排、環衛保潔等四大專項行動,市區綠化覆蓋率達44.04%,綠地率達39.93%,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長期保持在97%以上。房價始終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來人,都能在晉江買得起房、住得起房。

晉江逐步從一個“城市不像城市、農村不像農村”的“特大鎮”,成為一座生態宜居、功能完善、初具規模、“本地人留戀、外地人嚮往”的現代化品質城市,成為全國中小城市樣板。

央媒接力刷屏!人民日报头版重磅解读“晋江经验”,配发评论员文章

在晉江這片熱土上,改革大潮催生了“晉江經驗”,“晉江經驗”又為推進改革開放進程注入強大動力。

“在新時代的新徵程上,我們將不斷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總結的‘晉江經驗’,繼續發揚愛拼敢贏的精神,為把晉江建成一座國際化創新型品質城市而努力奮鬥。”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說。

人民日報評論員還發表了《“晉江經驗”孕育發展奇蹟》。全文如下。

近些年來,晉江始終是福建經濟發展最快、實力最強的縣市之一,常年位列全國百強縣市前十。為什麼晉江能創造這樣的發展奇蹟?是什麼給了這個縣級市不斷超越的動力?無論是在晉江當地深入採訪,還是與專家學者座談晉江發展,人們都不約而同給出一個答案——“晉江經驗”,將它視作以理論指導改革發展實踐的典範。

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動下,晉江人發揚愛拼敢贏的精神,從閒房、閒資、閒散勞動力“三閒”創業起步,探索獨具特色的縣域發展道路。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將其總結提升為“晉江經驗”,即始終堅持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堅持在頑強拼搏中取勝,堅持誠信,堅持立足本地優勢,堅持加強政府引導和服務;正確處理好有形通道和無形通道、發展中小企業和大企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市場經濟與建設新型服務型政府之間的關係。16年來,“六個始終堅持”與“處理好五大關係”的要求,指引著晉江、泉州乃至整個福建繼往開來、跨越發展。

堅定不移發展實體經濟是晉江的“看家寶”,也是“晉江經驗”最鮮明的特色。無論是初創時的“鄉鎮企業一枝花”,還是如今的“秀木聚成林”,實體經濟在晉江的經濟格局中始終佔據突出地位。從以實業發端起步,到以“質量立市”“品牌強市”,再到以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老樹發新枝”,晉江始終堅持以實業為根本、深耕市場、不斷增強發展韌勁,實現了屢遇危機而不倒、活力長盛而不衰。如今在晉江,實體經濟創造的產值、稅收和就業崗位佔全市的95%以上,兩個年產值超千億元產業集群拔地而起,5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次第開花,樹起了“中國鞋都”“中國傘都”“中國食品工業強市”“中國陶瓷重鎮”等響噹噹的品牌。實體經濟塑造著晉江的發展氣質,也引領著晉江的城市風采。

全面協調發展,是“晉江經驗”的核心內涵。晉江的全面發展之路,正是這一思想指導實踐的生動範例。晉江的發展也曾面臨不協調、不全面的問題。比如,工業化快速發展,但城市化建設一度滯後,導致“城市不像城市、農村不像農村”;陶瓷產業風生水起,卻也造成“稻穗低不下頭,龍眼結不了果”的嚴重環境問題。在“晉江經驗”指引之下,晉江不斷加強改革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從培育高新產業,推動集成電路、石墨烯、新能源等產業發展,到承辦世界級體育賽事,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從加強城鄉一體化統籌,實現城鄉面貌脫胎換骨,到構建日益完善的民生體系,突出“待遇均等化、保障全覆蓋”;從推進生態修復、整治落後產能,到保護傳統文化、深化文明創建,晉江逐漸向現代化城市蛻變,不斷邁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晉江曾見證“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華盛景。如今,在改革開放的壯闊潮聲中,晉江描繪著更加昂揚奮進的時代圖景,並且為全國縣域經濟的發展、中小城市的建設,提供著可供學習借鑑的寶貴經驗。堅持改革開放,不斷續寫“晉江經驗”新篇章,我們一定能創造更多縣域經濟發展的奇蹟,為高質量發展打開更廣闊的空間。

今晚,央視《新聞聯播》也將推出晉江經驗相關重磅報道,敬請期待!

央媒接力刷屏!人民日报头版重磅解读“晋江经验”,配发评论员文章

來源 | 人民日報、晉江電視臺

部分圖片來源 | 晉江市攝影家協會

往期回顧

加“大美塗嶺”

大美塗嶺,與您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