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男子靠祖傳祕制豆腐乾絕藝 供出倆大學生

陝西農村網-陝西農村報安康訊(通訊員 郭健)初夏時節,在安康市石泉縣見到一種形狀奇特的食品,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這種色澤金黃薄如蟬翼,四方有孔用草繩串起來的五香豆腐乾,遠遠地就散發出淡雅清香,誘人食慾,從草繩上取下一塊放入嘴中,細嚼勁道彈牙,豆香濃郁,鹹度適中,十分解饞。

石泉男子靠祖傳秘製豆腐乾絕藝 供出倆大學生

這種豆腐乾是地道的石泉本地美食,已經傳承近200年,因其形似銅錢,很多人又稱它為銅錢豆乾,曾和西鄉牛肉乾、松花變蛋並稱為陝南三大名產。銅錢豆乾製作工藝複雜,曾一度被石泉很多豆腐坊拋棄,只有何定根始終在堅守著這門絕技。

石泉男子靠祖傳秘製豆腐乾絕藝 供出倆大學生

今年56歲的何定根家住城關鎮二里社區一組,世代以製作豆腐為生,何定根是第五代傳人,談起製作銅錢豆乾的秘訣,何定根說:“主要還是水源,因為在我家附近有股清泉水,冬暖夏涼,祖輩都是靠這種泉水製作豆腐,還有就是要用土磨來磨豆漿,才能事半功倍。”

石泉男子靠祖傳秘製豆腐乾絕藝 供出倆大學生

在何定根的豆腐作坊中看到,在細細磨製好豆漿後,然後倒入大鍋中熬製煮熟,在此期間何定根還向鍋內灑了大料水。何定根說:“以前是將八角、花椒、茴香等大料和黃豆一起磨,這樣雖然香味很足,但是現代人對食品追求淡雅,口味也沒有那麼重,我改良為煮大料水投放的工藝,這符合現代人口味。”

石泉男子靠祖傳秘製豆腐乾絕藝 供出倆大學生

在豆漿煮開後經過點漿,要讓豆腐花充分凝聚,然後要進行澆製和壓榨,先將豆腐乾木製方框模型放在模型板上,再在模型框上鋪上包布,把豆腐花快速輕輕地舀入模型內,再把包布的四角蓋在舀入的豆漿花表面上。把澆製好的模型框逐一搬到木製“千斤閘”架的石板上,不斷壓榨,直至黃漿水不斷排洩出來,榨乾為止。

石泉男子靠祖傳秘製豆腐乾絕藝 供出倆大學生

何定根說:“後續主要是劃坯和滷煮,這時候是關鍵程序,揭開包布後要先用刀把多餘四角切掉,然後再把豆腐切成均勻大小的四方塊,再放入秘製的滷湯中滷煮,這一道工序是豆乾好不好吃的關鍵。滷煮過後晾乾就可用草繩串串上街售賣了。”

石泉男子靠祖傳秘製豆腐乾絕藝 供出倆大學生

據何定根回憶,自己從父親那裡學到手藝後正好趕上80年代,那時候石泉這種銅錢豆乾非常暢銷,自己也憑藉這門家傳絕藝成為當時村上為數不多的“萬元戶”之一,後期全家生活開支,包括兩個兒子上大學的開銷都是靠它。如今兩個兒子一個在湖南工作,一個在本地工作,這門家傳手藝將面臨斷代,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傳承人是何定根最大的心願。

石泉男子靠祖傳秘製豆腐乾絕藝 供出倆大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