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老中青」三代校門牌坊,多少師生遊人在此拍照留念


武漢這所大學的校門牌坊應該說在世界上還是有些名氣的!尤其是那倒背、順讀都給人鼓勁的幾個字——學大漢武立國! 至今,在學校校名前冠以“國立”的大學在全國恐怕為數不多吧!

本圖集略說說這武漢大學校門“老、中、青”三代牌坊的故事。 詞條解釋:牌坊,中華特色建築文化之一。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又名牌樓,為門洞式紀念性建築物,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屬建築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豐功偉績,兼有祭祖的功能。

這個牌坊是武漢大學的“中”號牌坊,於1992年破土,1993年9月10日落成。

2012年10月4日,武漢市因改造武大校園南面的八一路並修建八一路隧道,這個“中”號牌坊被拆除重建。

時值國慶期間,武大校門張燈結綵,鮮花簇擁。

清晨,眾多師生員工以及遊人都來到校門前拍照留念,作為對這校門的記憶。

在校門前拍照的一家人。

進入校門,當時校門牌坊的北面。

進入校門,當時校門牌坊的北面。

路口售賣武漢大學畫冊紀念品的小攤,不少攤主是在校學生。

當時校門牌坊的北面有一個“中”號牌坊落成紀念牌,上面刻有捐贈者的名字。

紀念牌前駐足觀看的遊人。

紀念牌前駐足觀看的遊人。

當時校門牌坊的北面。

當時校門牌坊的北面和學校的入口。

進入校園,前行約一站路就是櫻花大道、老齋舍——武大最著名的歷史建築。

校門口拍照的遊人。

當時的八一路,武大的南北校區被其分割,師生往來通行十分不便。

在武大南校區路口看武大校門。

這是位於武昌街道口勸業場的武大校門“老”牌坊。

1931年,一座四柱三間歇山式結構的木製牌坊豎立在街道口勸業場,但次年毀於龍捲風。這座牌坊為武大最早的牌坊。 1937年,武大在原址建造鋼筋水泥沖天式牌坊。四根八稜圓柱,表示喜迎來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學子;柱頭上的雲紋和背面用小篆書寫的“文法理工農醫”六個大字。

武大校門“老”牌坊正面。

武大校門“老”牌坊正面。1992年,為迎接建校100週年華誕,武大以民國老牌坊為藍本,在八一路校門口興建新的大門牌坊,於1993年教師節前建成;後於2012年拆除。

2013年,八一路校門新牌坊落成。校園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校門廣場建成、八一路地下通道通車,文理學部、信息學部連為一體,實現了南北校區“無縫對接”;廣場氣勢恢弘,佈局協調,設計精巧,景色清新,給優美校園又添一抹亮麗的光彩。綠是珞珈山的主色調,校門廣場與之相映生輝。總面積2.5萬平方米的廣場,綠化面積達1.3萬平方米。

這是2018年春之櫻花季,通過武大校門牌坊入校參觀的遊人絡繹不絕。 這就是武大,全國最美、最有魅力的綜合性大學之一。

武大校門前的八一路隧道地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