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爲中盧關係勾勒新圖景

中新社北京7月24日電 題:習近平為中盧關係勾勒新圖景

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當地時間22日至23日對盧旺達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盧建交47年來,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問“千丘之國”。

习近平为中卢关系勾勒新图景

當地時間7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基加利,開始對盧旺達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機場受到盧旺達總統卡加梅和夫人珍妮特等熱情迎接。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受訪專家相信,習近平飛越千山萬水訪問盧旺達,既是為兩國47年的友誼予以加固,亦將為中盧關係的未來定方位、畫藍圖,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盧關係和中非命運共同體這道宏大命題繪製出清晰輪廓。

歷史性之訪

“我一踏上盧旺達的土地,就深深感受到盧旺達政府和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習近平抵達盧旺達後,道出這樣的感受。

在外界看來,這份傳統友誼,不僅體現在兩國經受住47年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更體現在雙方相互尊重、政治互信,以及在發展戰略對接和各領域合作中締結的豐碩成果。

中國已成為盧旺達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工程承包方;中國援建的阿馬霍羅國家體育場裡上演了多場精彩賽事;中國公司修建的公路佔盧旺達國家公路總里程70%……

盧旺達總統卡加梅感嘆:“中國帶給非洲的,正是非洲人需要的。”

习近平为中卢关系勾勒新图景

7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基加利同盧旺達總統卡加梅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前,習近平在卡加梅陪同下檢閱儀仗隊。 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海方告訴中新社記者,習近平作為首位訪問盧旺達的中國元首,無疑是對兩國過去合作成果的高度認可,亦向世界再次展現中國提出的“義利相兼、以義為先”的義利觀。通過對盧合作,助力盧旺達謀求自主和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中盧雙方的共同繁榮。

劉海方認為,當中國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與盧旺達致力於實施“2020遠景”發展規劃相遇時,將為中盧合作發展開創歷史性機遇,身在其中者,更可真切感受到惠及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成果。

“中國夢”與“非洲夢”

“非洲正如奔跑的雄獅。”在與卡加梅會談時,習近平這樣形容這塊充滿希望的大陸。

對於非洲,習近平顯然並不陌生。5年前,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之後,首次訪問就包括非洲。此次連任國家主席後的首次出訪,又選擇了非洲。

“作為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非洲一直是中國外交‘基礎中的基礎’。”中國前駐盧旺達大使舒展表示,無論放在歷史的宏大視角中審視,還是迴歸當下的中非關係,廣大發展中國家是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天然同盟軍,“友誼的大船就停靠在那裡”。

习近平为中卢关系勾勒新图景

7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基加利同盧旺達總統卡加梅舉行會談。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在劉海方看來,盧旺達總統卡加梅擔任非盟輪值主席,習近平的到訪,從另一層面展示出中國把非盟視為非洲一個整體力量來看待。

習近平指出,發展同非洲國家團結合作是中國對外政策重要基礎,也是中方長期、堅定的戰略選擇。

卡加梅亦從戰略高度看待中非關係。卡加梅說,中國對非洲始終平等相待。中非都把自己和對方視為追求繁榮進步的力量。這在當代國際關係中具有重要意義。

再過1個多月,中國將主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中國夢”與“非洲夢”如何更好地同頻共振,書寫答案的將是每一位參與者。

“一帶一路”為中非合作“帶路”

觀察家發現,習近平此次中東和非洲之行,中國已分別與阿聯酋、塞內加爾和盧旺達簽署關於“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文件。

习近平为中卢关系勾勒新图景

7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基加利同盧旺達總統卡加梅舉行會談。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一帶一路”倡議緣何引發多國共鳴?卡加梅這樣強調:“一帶一路”倡議對盧旺達、對非洲都是重要機遇,盧方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框架內合作。

作為中國為世界提供的一項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已經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一大批重大合作項目落地。

去年,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習近平的演講,向全世界系統梳理“一帶一路”建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為各國增信釋疑,為共建“一帶一路”樹立信心。

“如今,‘一帶一路’倡議從中國自身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需求,逐步發展為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舒展說。

“當這項公共產品走進非洲時,如盧旺達這樣沒有任何出海口的‘陸鎖國’,將有希望通過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編制一張從‘千丘之國’向外延伸到東非地區的信息之網,豐富和壯大自己的比較優勢,實現與各國戰略對接、優勢互補。”劉海方認為,“一帶一路”,正在為中非合作的前景“帶路”。(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