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系統要收費?因爲開源虧大了?心疼安卓用戶

什麼是開源?

開源軟件,英文表示是open source software,簡稱為OSS,直接的字面意思是公開源代碼的軟件。軟件既然連源代碼都公開,因此開源軟件具備可以免費使用和公佈源代碼的主要特徵。

1997春天,自由軟件社團的一些領導者聚集到加利福尼亞州。這個社團包括EricRaymond,TimO’Rerlly,VA Research的總裁Larry Augustin等人,他們所關心的是一種尋找方式,來向以前躲避自由軟件思想的人們推廣這種思想。他們擔心,自由軟件基金會的反商業信條會讓人們對自由軟件敬而遠之。

在Eric Raymond的堅持下,這群人同意他們所缺乏的是市場營銷活動,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贏得思想,而不僅僅是市場份額。最後討論的結果產生了一個新的術語來描述他們所推進的軟件:Open Source(開煩擾軟件)。他們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導原則,用來描述哪些軟件可以有資格被稱為開源軟件。

Bruce Perens 為制定開源軟件的定義做了很多基礎性的工作。GNU工程的正式目標之一就是創造一個自由可用的操作系統,以作為平臺來運行GNU軟件。從軟件引導(softwera boottstrapping)的傳統觀點來看,Linux已經成為那個平臺,L inux是在GNU工具的幫助下創造出來的。Perens曾經是Debian工程的領導者,它所管理的Linux發行版本,只包括那些符合GNU精神的軟件。Perens已經在“Debian社會契約”(Debian Social Contract)中明確地闡明瞭這一立場。開源軟件的定義是“Debian社會契約”的直接產物,因此開源軟件是與GNU的精神一脈相承的。

與GPL相比,開源軟件的定義允許更大授權自由。特別是當軟件中混合了專有軟件和開源軟件時,開源軟件的定義允許在它們的基礎上生成更大的混合。

安卓系統要收費?因為開源虧大了?心疼安卓用戶

結果是,開源軟件許可證能令人信服地允許使用和再分開開源軟件,而不必考慮補償或者信用問題。舉例來講,你可以得到偉大的Netscape瀏覽器的源代碼,並且把它作為連同另一個軟件(可能是專有軟件)一起發佈出去,而用不著去通知網景(Netscape)公司。網景為什麼會希望如此呢?原因很多,最引人注目的是,這樣做可以為他們的客戶端代碼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這些代碼與他們的商業軟件一起工作得的非常好。從這個角度來說,奉送源代碼是建立平臺的一個很好的方式。這也是網景的人不使用GPL的原因之一。

歐盟委員會於日前對谷歌處以約43.4億歐元(約合50億美元)的罰款。針對此事,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發表文章,警告稱由於歐盟的決定,Android可能無法保持免費。如今,由於有著的Android的存在,有超過24000臺設備,來自包括荷蘭,芬蘭,法國,德國,匈牙利,意大利,拉脫維亞,波蘭,羅馬尼亞,西班牙和瑞典的手機制造商所營造的1300多個不同品牌,他們佔據了手機的每一個不同的價位。

安卓系統要收費?因為開源虧大了?心疼安卓用戶

那麼開源的Android會收費嗎?

Android源代碼收費至少現在是不可能的,Android早在開發的時候就說了開源,而且Android的根源是Linux,Linux不收費,Android也不會收費,而且它有一個條約,寫明瞭用Android源代碼開發出來的東西也要開源。Android 是目前市佔率最高的智能設備操作系統,有超過 20 億的設備使用,儘管並不會因為此判決而被禁止,但相關業者恐怕仍須修改相關程序,將造成業界相當大的損失。同樣的,如果安卓系統要收費,那安卓手機用戶也要遭殃了。

不過谷歌最近很不順。上半年的甲骨文Java侵權案告一段落,歷時八年之久的心結,谷歌被要求賠償88億美金。Google 發言人指出,他們對法院推翻之前的立場相當失望,Java 應是一個開放的免費平臺。兩次罰款加起來,超多130億美金..心疼谷歌。

儘管如此,谷歌在科技界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動。比如在人工智能領域。

安卓系統要收費?因為開源虧大了?心疼安卓用戶

谷歌越來越關注神經網絡和人工智能,以解決搜索、圖像處理和其他計算領域的問題。它也正在通過“AIY項目”這樣的計劃來促進開發人員和DIY社區對人工智能的興趣,這些計劃本身代表了人工智能。AI 無疑是如今最火的領域。2017 年上半年,Google 宣佈了一個新的開源計劃--AIY Projects(AIY計劃),其目標是讓每個Maker(創客)都能DIY自己的 AI 人工智能產品,讓更多人能學習、探索並體驗人工智能。谷歌一共為自己的AIY項目發佈了兩款AI硬件產品—— AIY Voice Kit 和 AIY Vision Kit。

安卓系統要收費?因為開源虧大了?心疼安卓用戶

Voice Kit 是 Google 首個推出的 DIY 人工智能產品。它可藉助 Google Assistant SDK 和 Cloud Speech API,將樹莓派轉換為語音數字助理。用戶可在此基礎上創建虛擬語音助手,為自己的項目添加語音交互功能。

Vision Kit 則是 Google 推出的第二彈 DIY 人工產品。它是一套簡單的計算機視覺系統,可運行 3 種基於 TensorFlow 的類神經網路模型應用程序。除了工作應用及個人開發愛好,Google AIY 套件也已經逐漸被運用到教育科學領域中,用來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科學的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