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這話說得對嗎?

請您在閱讀本文之前,點擊右上的“關注”,以後您就可以免費收到[農技分享]每天推送的最新價格行情、三農政策、農業、園藝、養殖、花卉等內容了。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在農村,人們對於親緣宗族關係是十分看重的,過去的村落大部分都是同姓聚居,所以在農村有“宗族”的概念。逢年過節之時,宗親之間的來往非常密切,在平時村子裡誰家有紅白喜事,大家也都回來幫忙。農村有句老話“親管三代,族管萬年”,意思就是宗族關係甚至比三代之後的親戚關係還要親。親戚關係有親疏遠近,過去在農村有“三親,三不親”的說法,其中一句印象深刻:“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你認為這句話說得對嗎?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這話說得對嗎?

一、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

在人們的傳統思想中,總是對於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更親近。姨媽、姑姑、舅舅是父母的親兄弟姊妹,血緣關係很近,自然是很親的。但是他們的配偶就不一樣了,姨夫、姑父、舅舅的媳婦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人們總認為和他們親不起來。姨媽、姑姑、舅舅可以說見證了外甥、侄兒的出生和成長,有些甚至幫忙帶大了外甥、侄兒,其中的感情自然深厚。而姨夫、姑父、舅媽沒有這種從小的情誼,平時的來往也不多,所以才會有“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的說法。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這話說得對嗎?

這個說法在過去農村還是挺流行的,但並不完全對。在有些家庭氛圍好的家庭,這些親戚都是一視同仁,不分血緣不血緣的,都是自己的親戚。但是呢,在某些家庭,這種說法還是挺準的,特別是那些姨媽、姑姑遠嫁外地的,一年到頭也見不了兩次面,所以也就親不起來。總而言之,親與不親,還是要看個人,看這個家庭的關係。俗話也說“見面三分情”,親戚之間多多來往是沒錯的。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這話說得對嗎?

二、天上雷公,地下舅公

這句話是來自客家農村的一句俗語,意思是舅舅的地位就如同天上的“雷公”一樣,地位非常重要。在農村新人出嫁之時,一般都是“舅公”送嫁,男方對舅公會非常熱情、尊敬,在酒席上還必須得讓舅公坐“上席”,千萬不能怠慢舅公。如果出嫁女在夫家受到欺負了,通常也是舅公出面去找夫家人談判理論,所以舅公的權利還是很大的。以前外甥如果沒大沒小,不尊敬舅公,那長輩就會教訓他“天上雷公,地下舅公”,讓後輩對舅公要有禮貌。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這話說得對嗎?

農村這些關於親緣關係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舅家的牛,外甥家的頭”,雖說都是一些大白話,但細細品味的話,會發現這些都是對生活經歷的總結。至於有沒有道理,說得對不對,就交給讀者朋友們來判斷了。

本文旨在分享農村俗語文化,旨在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文中所提到的俗語均來自民間,不能代表作者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