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智慧交通 描繪未來城市——2018智慧城市交通論壇綜述

6月18日—21日,2018世界交通運輸大會在北京召開。作為大會主題論壇之一,2018智慧城市交通論壇於6月20日舉行,由中國公路學會主辦,美團、中國公路學會城市交通分會協辦。

2018智慧城市交通論壇邀請了行業管理部門、研究機構與有關企業的十餘位專家代表,圍繞擁堵治理與汙染控制、軌道與公共交通發展、大數據應用等主題,就智慧城市交通主要趨勢展開研討。

科技助力出行創新服務發展

——訪美團集團黨委書記、集團辦秘書長鍾永健

在2018世界交通運輸大會上,美團的亮相吸引了眾多目光。這個曾在不少人眼中“提供美食服務”的企業,為何推出美團打車、收購摩拜單車,大舉進軍交通出行領域?美團的出行服務又有哪些不同的特色?美團集團黨委書記、集團辦秘書長鍾永健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多方合作滿足多樣化出行需求

問:美團為何要進入交通出行領域?

鍾永健:從需求角度而言,在美團主要提供的消費服務裡,包括到店消費、到家消費、旅行消費等,都包含人或貨的移動,都涉及交通的需求。所以我們需要把交通的需求解決好,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

美團是一個科技公司,需要通過科技的能力、網絡平臺的能力,來服務好各種各樣有交通能力的企業,比如公交、地鐵、出租車等。服務好這些公司,一起更好地滿足用戶消費過程中的交通需求。

問:美團目前在交通出行領域有哪幾個板塊?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鍾永健:在到店、到家、旅行這些場景當中,有很多交通需求。比如在“到家”場景裡,有大量的配送隊伍,配送隊伍的管理調動靠一個高科技實時調度系統,它能實現自動調度,並且有一個很快的速度。“旅行”場景中有飛機、火車等交通需求;“到店”也有交通需求,比如吃飯、看電影需要打車等。美團業務所處的生活消費領域,交通需求是處處存在的。

未來,美團一方面要跟更多樣的出行方式合作,給消費者提供最大化的豐富選擇;另一方面,則是將多樣化的交通方式進行有效的組合串聯,比如用戶在平臺選擇一個餐廳用餐後,我們會推薦用戶先騎摩拜再打車或者是坐地鐵後再騎摩拜,讓用戶更高效便捷地出行。此外,美團還要和各方一起,在法治體系裡,建立有序的市場秩序。

尊重社會分工科技與社會同步創新

問:如何看待城市智慧出行的發展方向?

鍾永健:首先,城市智慧出行的發展應該有一個整體規劃,這個規劃應由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的政府部門牽頭設計。

其次,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不同交通出行主體應該結合自己的優勢,“有所為,有所不為”。

最後,在智慧交通發展過程中,科技創新和社會創新兩個能力要並重,不可偏廢。因為科技創新,才有了美團外賣、摩拜單車,美團打車下一步的發展才有生命力。但是,以法治為根本的社會創新不容忽視,只有在法治的軌道上,科技創新才不會“走偏”,才能真正讓社會創新和科技創新彼此作用,促進新業態形成經濟新動能。

問:如何看待企業在智慧出行中的社會分工?

鍾永健:各個交通出行主體應該結合自己的優勢,“有所為,有所不為”。像美團這樣的互聯網平臺,通過科技能力搭建網絡平臺,擁有很多用戶和數據。平臺可以利用優勢,讓外賣調度更有效率,進一步節省用戶“吃飯成本”;讓車輛空駛率降低,使真正有出行需求的用戶有車匹配等。

“有所不為”的地方是,不能什麼都幹,作為科技公司的定位是“做綠葉,做配角,做助手”,通過科技服務好出租車、公交、地鐵等有交通能力的企業。各方各司其職,發揮所長,整個智慧交通系統才能做得更好。

路網融合基礎設施更加智慧

“要加快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和運載工具的數字化、網絡化與智能化,推廣應用自動駕駛與新能源交通裝備。”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副主任王兆榮介紹,北京市積極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測試工作。

北京市除發佈指導文件外,已經確定了首個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地,並選取105公里道路作為首批開放測試道路。目前,已有3家公司的7輛車獲得了上路測試牌照。

王兆榮介紹,北京市已開展智慧高速公路試點工作,並對延崇高速進行智慧公路前期研究。此外,在初步形成城市副中心智慧交通總體框架時,北京市同步編制了智慧道路設計與設施建設規範,推動道路基礎設施智慧升級。

美國交通運輸研究委員會執行主席尼爾·皮特森提出,推廣自動駕駛技術的同時,也要注重基礎設施的技術升級。可以通過研發智能傳感器確保網聯車輛間的信號傳遞,還可以建設自動駕駛專用車道與設置智能交通標識,保障車輛與道路的互聯互通。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邁克爾·沃頓也認為,自動駕駛已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基礎設施建設應順應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例如,在傳統的交通信號無法滿足自動駕駛技術的需求時,交通信號公司就應改變自身技術模式,提供“更為智慧的交通信號”,其他基礎設施公司也應如此。

數據共享出行信息更加精準

今年2月,北京地鐵首次發佈車站擁擠度信息,乘客出門前可通過手機客戶端或微信公眾號查詢附近地鐵站擁擠度,還可以選擇舒適度最高的車輛上車。一時間,基於動態客流數據檢測併發布軌道交通實時擁擠度成為熱點。

在北京市交通運行監測調度中心副主任張可看來,雖然我國城市交通運行動態數據體系建設取得一定進展,但也存在對綜合交通運行體系的感知能力不足,無法全面實現一體化精準出行服務等問題。張可建議,應建立全社會開放、共享的交通大數據管理體系,全面動態監測全區域綜合交通各個領域。

王兆榮介紹,目前北京交通行業大數據中心已實時接入40餘個系統,8000多項數據。北京市還正在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

國際路聯ITS委員會比爾·斯威爾認為,研究並利用出行數據有利於建設一站式出行服務平臺。尼爾·皮特森也建議,要整合不同類型的交通模式構建起綜合交通體系,為出行者提供更加豐富詳實的數據,包括預測停車位、提供充電樁位置、如何在充電過程中最大限度省電等一系列交通服務信息。

合作共贏新老業態融合發展

今年3月,美團打車繼在南京試運行一年後正式進入上海;2016年4月成立至今,摩拜單車業務覆蓋超200個城市;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00個城市開通了公交移動支付……

與蓬勃發展的新業態、新技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國公交客運量持續下降,道路客運公司運營收入下降,巡遊出租車駕駛員流失……

面對新老業態發展矛盾,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與軌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洪洋認為,應通過傳統業態網約化、提升服務水平、開展合作等方式,促進新老業態融合發展。例如,面對城際拼車衝擊,許多傳統客運企業加緊轉型升級,目前,已有15個省份的客運企業開展定製服務,包括江蘇“巴士管家”與廣東“淘巴士”等。

美團集團辦秘書長鍾永健提出,在互聯網與交通實體經濟不斷深度融合過程中,美團等互聯網企業應重點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等優勢。他介紹,美團外賣通過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研發並持續優化一項高性能的實時調度仿真系統,實現“美團外賣,送啥都快”;美團打車在對“出行+消費”創新模式進行探索,通過出行串聯用戶生活全場景,帶來更便捷、更舒適的消費體驗;摩拜單車是基於物聯網技術進行創新,為解決市民出行“最後一公里”提供智能方案。

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可持續交通部門康斯坦丁諾斯提出,城市公共交通需要藉助技術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他提到,未來公交車輛應全部實現電動化,並內置“黑盒子”,既可以在車輛停止行駛時自動為車輛充電,還能記錄車輛行駛軌跡等,助力提升公交服務水平。

針對日益普及的公交移動支付技術,廣東嶺南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振東表示:“互聯網條件下,公交支付應步入電子支付2.0時代。”具體表現為產品形態虛擬化、實現用戶識別、應用場景多樣化、數據清算面向大數據分析等。藉助電子支付行為產生的軌跡大數據等,繪製用戶畫像,從而進行客流預測、交通規劃與決策等。

交通與社會系統整合

“很難想象未來交通運輸系統的具體情境,但一定是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統一。”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楊曉光認為,新技術為交通與社會融合發展創造了條件,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的應用,用戶的交通需求與其他社會需求將充分整合,最終表現為一站式綜合出行服務或需求導向性服務。

邁克爾·沃頓提出,在交通新技術推廣的過程中,面對政策調整與機構改革,各級政府需要思索在交通領域扮演的角色,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完成“交通與社會系統整合”這一巨大工程。

世界銀行經濟師南希·萬迪科提出,“零排放、零傷亡是我們希望的未來”。南希說,他們正在建立全球交流平臺,將各國研究機構、企業與專家學者聯繫在一起,通過與政府溝通,共同打造平等、有效、安全、環保的交通運輸系統,確保每個人都獲得無縫銜接、清潔安全的道路使用權。

城市交通論點集萃

解決我國停車問題的出路有三,一是權屬化,二是市場化,三是法制化。對大城市而言,將小汽車從人口高密度區域緩解出去,對緩解停車難和交通擁堵都十分有利。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院長郭繼孚

對各種運輸方式總體規劃、建設進展、運行狀況、發展質量等方面進行綜合管理,形成綜合交通運輸“一張圖”的過程,本質就是整合各類交通數據的過程。

——中國公路工程諮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上官甦

未來的服務是一站式服務,但不僅限於交通一站式服務,在用戶購物同時還解決其出行,將娛樂、消費、出行等結合起來,都是一站式服務的內容。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與軌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洪洋

高品質服務是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障。基於客流數據分析,可以更加精確地優化公交線網和調度;同時,“互聯網+”催生了移動支付、智能監控等新模式,有助於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

——北京工業大學城市交通學院院長陳豔豔

美國舊金山對共享單車企業採取按月收取車輛佔道使用費的管理模式,以控制城市共享單車數量。車輛佔道使用費一方面可用來加強自行車停車設施建設;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投資者更加理性,推動公共資源有效管理。

——廣州市交通委員會客運管理處處長蘇奎

當發生突發事件、市場機制失靈時,共享經濟輕品牌的運作機制與用戶、政府的安全和監管要求不相匹配,平臺必須要承擔相應的安全保障責任。更規範的經營模式與管理規則,與新的共享經濟生態和傳統行業相結合,將是共享出行發展的方向。

——美團公共政策研究總監張騰

共享汽車的發展離不開高效的車輛管理,將運營管理和科技創新結合,才能夠將現有的共享汽車的運營管理與出行效率提升到用戶滿意的水平。

——GoFun出行首席運營官譚奕

(以上觀點由韓光胤楊美霞根據現場發言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