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豆網、錢爸爸、永利寶……接連爆雷,P2P終到清盤季

銀豆網、錢爸爸、永利寶……接連爆雷,P2P終到清盤季

“我現在一天只吃一碗泡麵,泡麵湯都喝乾淨了”。“投資被騙,維權被趕,我個人的尊嚴已經被踐踏完了,我等會兒要跳樓了,請大家拍下這一幕”。這是投之家逾期事件發生後,一位投資者的原話,但其後跳樓一說被證實為一種維權手段,目前並未走到那一步。

這也是最近P2P行業的寫照。幾乎每天都有多家P2P平臺出局,投之家、永利寶、火理財、銀豆網、聚財貓、利民網、金銀貓等排隊爆雷,而一些投資者甚至連踩多雷,傾家蕩產。行業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恐慌情緒與日俱增,各種消息充斥網絡,真假難辨。有業內人士連連感嘆道,“今年是互金死年”。

當年,P2P因其能夠覆蓋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無法提供資金支持的領域而備受推崇,一度達到5000家平臺的巔峰規模。如今短短几年,行業卻突然急轉直下,備受考驗,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P2P又為何在這段時間集中爆雷?

天天爆雷,有增無減

7月18日,銀豆網在官網發佈公告稱實際控制人李永剛失聯,資金無法兌付,其CEO已經報案。即日起,銀豆網停止運營和發標,所有線上交易無法操作。

同日,聚財貓、利民網、金銀貓等平臺也宣佈停止運營。據零壹數據不完全統計,7月1日至15日,至少有50家平臺出問題,涉及待還本金至少在350-400億元以上。其中,立案或經偵介入的平臺佔到12家,清盤24家,跑路或失聯6家。另外,16家平臺出現部分項目逾期,或暫停發標。

近兩個月,P2P保持持續爆雷狀態,維權的投資者也越來越多。“一些業內口碑還不錯的平臺都陸續離場了。”這是業內人士最大的心聲。

從今年5月份左右開始,P2P平臺就陸續進入清盤,諸如領頭鳥、泓源資本、麥穗金服、沃時貸、長投在線等,為了響應政策合規整改而採取合理催收,降息等方式,但是維持成本居高不下,又因為企業規模小,無法通過做大規模來降低成本,最終只得清盤退出。

然而,獨角金融發現,最近宣佈清盤的平臺並不像之前那麼簡單,很多是因為實控人跑路或者涉嫌犯罪而爆雷。

7月17日,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通報了深圳連續三起平臺爆雷案件的最新進展。零錢罐、發財豬這兩家平臺被以涉嫌非吸立案偵查,投之家則被以集資詐騙罪立案偵查。7月5日,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分局對佐助金服(牛板金)涉嫌非吸立案偵查,公司創始人兼CEO王旭航被採取強制措施。此外,諸如永利寶、銀豆網等平臺均因老闆失聯跑路而爆雷。

備案還未落定,P2P平臺的數量卻以燎原之勢迅速減少。值得思考的是,為何P2P在最近幾個月集中出事,而且呈惡性爆雷的趨勢?

查看每家爆雷平臺的清盤公告,幾乎都會發現相同的原因,不外乎是這幾點:宏觀經濟變化,市場資金流動性迅速收緊;借款企業短期內還款能力不足;用戶恐慌情緒蔓延,資金流出劇增。

對此,獨角金融請教了一些業內人士,具體從外界環境原因和P2P行業自身原因分析集中爆雷的問題。

天雷滾滾,究竟為何?

崑崙健康保險資管首席宏觀張瑋對獨角金融表示,首先從宏觀經濟上來看,“金融降槓桿在今年上半年的操作主要是表外回表內,限制了非標融資,部分行業融資渠道受限,直接影響了企業資金流,加重了違約風險,這也是今年以來信用利差和等級利差不斷走擴的原因。”

企業融資渠道受限,融資難融資貴,而一向被寄予厚望的銀行也自身難保。“受金融降槓桿的影響,

銀行不良率上升應該不會是短期現象,大概率會與經濟去槓桿的鬆緊程度同步。”張瑋說道。聯想到道口貸逾期,其借款企業童創童欣(837514.OC)就在逾期原因中提及流動性資金緊張的問題。

這對於資產端包含眾多中小企業的P2P平臺來說,宏觀環境的影響無疑是一個大問題。

此外,P2P行業本身存在的痼疾,也是點燃這次爆雷潮的重要原因。在目前已經“觸雷”的平臺中,不乏發假標自融、期限錯配的情況。

期限錯配指的是,把長期的標的拆成單標滾動發行,舉個例子,把一個一年期的借款合同拆分成3個月的融資項目。資金流正常的情況下,需要發4期產品。但是全社會資金緊張,沒有人願意投資P2P,假設第一期的融資項目還未到期,投資者就選擇贖回,且第二期也募集不到資金,但平臺對企業的債權未到期,這種情況下,平臺的資金鍊必然發生斷裂。P2P平臺只能拿自有資金墊付投資者,如果沒有充足現金流就只能垮掉。

目前情況下,無論是期限錯配還是自融的情況,對資金流的需求都是比較高的。但說到底,這種情況還是

P2P企業自身的問題,逾越了信息中介的本位,缺乏對監管的敬畏之心,才有了當前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比較之下,銀行有同業、有央行撐腰,而P2P就如同“無根之萍”,沒有充足的現金流,抗風險能力比較弱,闖了禍沒有人能一起扛。

如今行業負面消息滿天飛,投資者普遍對其失去信心,紛紛擠兌贖回。牛板金當時的清退公告顯示,在以前正常的情況下,工作日的日均贖回量在8000萬左右,周贖回量在4.5億元。而自從行業一系列事件發生後,尤其是唐小僧事件後,工作日的日均贖回量上升到了1.6億元左右,一度到達2.2億元的巔峰值,而周贖回量幾乎是正常的2-3倍。

從數據上就可以看出投資者的恐慌情緒,這對行業的衝擊不言而喻。許多正常運營的平臺也受此波及,運營成本高企繼而難以經營,只得選擇清盤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波爆雷潮中,還要提防一些平臺惡意倒閉、借款人惡意逾期的情況。可以看見的是,目前眾多平臺都宣稱是良性清盤,分2-3年兌付投資者,但是,兌付的具體情況我們不得而知,也沒有相關機構對其進行監督。至於借款人,是真的沒錢還是渾水摸魚逃避廢債,也不一定。

慶幸的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在7月16日召開座談會表示,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打擊惡意逃廢債等行為。

回到P2P行業,這波爆雷潮恐將還會持續。業內人士直言,“泡沫在破,現在也只能靜待監管出臺。”

P2P,會有轉機嗎?黎明何時到來?您有什麼看法,歡迎來留言區聊幾句。關注P2P的讀者,可在“獨角金融”後臺回覆“P2P”,加入交流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