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的專門學校學生有過逃學經歷,工讀教育重在教育和保護

■樣本介紹

本研究對全部93所專門學校的情況進行了解,設計了專門學校、教師、學生及其家長四類調查問卷,實地深入了8所專門學校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1021份,回收有效問卷852份,有效率為83.4%。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除港澳臺地區外,在中國教育學會工讀教育分會註冊的專門學校有93所,比2005年(67所)增加26所。新增加的專門學校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其中,四川省由1所增加到9所,貴州省由2所增加到14所。在地域分佈上,目前專門學校分佈在2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比2005年(22個省)增加了3個省(自治區),這3個省(自治區)分別是江西、海南、新疆。至今,仍有7個省(自治區)沒有恢復或建立專門學校。

56.9%的专门学校学生有过逃学经历,工读教育重在教育和保护

“問題少年”的十字路口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專門學校教育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重要環節

與2005年相比,專門學校的辦學經費得到較大改善;專門學校離市區更近,校園環境有所改善,生均建築面積擴大,學生的住宿條件有所改善;教育教學設施有所改善,90%的學校建有網絡教室、心理諮詢室等專門教室(2005年不足60%);體育運動設施比以前更豐富。

專門學校的辦學類型呈現多元化。在學校類型方面,95.2%的是公辦的專門學校,4.8%的是民辦或民辦公助的專門學校。在學校的主管機關方面,95.7%的專門學校由教育機關主管,少數專門學校由教育部門和綜治部門雙重管理或者由司法行政管理部門管理。在有些省份,專門學校由綜治部門建設,建成後移交教育部門管理。

在學校功能方面,專門學校教育是義務教育的重要形式,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重要環節,其主要功能是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學生進行教育矯治。一些專門學校將教育矯治的功能向前延伸和向後延伸。向前延伸主要是將對不良行為的教育預防功能延伸至專門學校的預備生和普通學校的校外教育;向後延伸主要是專門學校與未成年犯管教所建立合作關係,對被監禁的未成年犯開展義務教育,直接服務於未成年人的重新犯罪預防,有此合作模式的省份主要是廣東省、浙江省和吉林省。另外,部分專門學校通過建立德育實踐基地、法治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形式,對普通中小學學生開展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對普通中小學的教師、家長進行教育培訓,提高普通中小學教師和家長對學生不良行為的教育預防和矯治能力。

學生到專門學校學習的主要原因是在原學校學習成績差和有嚴重不良行為

對學生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學生到專門學校學習的主要原因中,69.1%的是在原學校學習成績差,32.5%的是有嚴重不良行為,20%的是有犯罪行為。

對學生家長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學生到專門學校學習的主要原因中,85.9%的是在原學校學習成績差,10.9%的是有嚴重不良行為,4.9%的是有犯罪行為。

對學校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學生到專門學校學習的主要原因中,在原學校學習成績差的佔69.6%,有嚴重不良行為的佔78.3%,有犯罪行為的佔39.1%。

對教師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學生到專門學校學習的主要原因中,有不良行為的佔39.5%,有嚴重不良行為的佔28.9%,有輕微犯罪行為的佔21.9%。雖然不同主體對於學生到專門學校學習的主要原因存在著不同認識,但是以上調查數據相互印證了目前專門學校仍保持原來工讀學校對有嚴重不良行為或者輕微犯罪行為的學生進行教育矯治的基本職能,這也正是專門學校在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系統工程中的功能所在。

學生到專門學校學習的方式具有多樣性,警察送學生到專門學校學習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在學生到專門學校學習的主要方式方面,對學生的調查數據分析發現,16.4%的是警察送來的,22.7%的是被父母送來的,43.4%的是原來學校建議的,13.1%的是學生自己主動來的。其中,與2016年的調查數據相比,被警察送來的學生所佔的比例增加了10.7個百分點。對教師的調查數據表明,在學生到專門學校學習的主要方式中,18.4%的是警察送來的,38%的是被家長送來的,3.8%的是原學校建議的,11.6%的是學生自己主動要求的。由此可見,學生到專門學校學習的方式主要是被父母送來及原學校建議。近年來,警察送生的比例有所增加,反映了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開展分層矯治的現實需求。

專門學校的學生結構與專門學校的功能定位和招生方式密切相關,這也反映了專門學校的教育改革現狀和發展趨勢。在學生人數方面,專門學校的學生人數呈下降趨勢,2013年工讀學校學生人數為9300人,2014年為8500人,2015為7920人,2016年為7181人。在所抽樣調查的21所專門學校中,截至2017年10月,在校學生人數為2215名,多數學校的在讀學生沒有達到飽和度,甚至有兩所學校沒有學生。在學生性別結構方面,以男生為主,在所抽樣調查的學生中,男生的比例為90.2%,女生的比例為9.8%。另外,專門學校學生主要集中在14至17歲,佔84.4%,平均年齡為15.48歲,呈現低齡化趨勢。

56.9%的专门学校学生有过逃学经历,工读教育重在教育和保护

專門學校教育矯治內容趨於科學化、專業化

隨著社會經濟和教育的發展,專門學校教師的學歷有較大的提高,2017年調查數據顯示,79.6%的教師是本科,比2005年(50.1%)提高了29.5個百分點;4.4%的教師是研究生,比2005年(1.1%)提高了3個百分點。師資力量的提高為提升專門學校教育質量奠定了基礎和前提。

教師隊伍結構的科學性和穩定性有所增強。教師的專業結構具有多學科性,其中80%以上的學校配齊了義務教育學科教師,90%以上的學校配有專兼職的心理教育教師和法治教育教師,還有一些學校聘請專職的科技教師或非遺教師。調查發現,專門學校教師的教齡在10年以下的佔69.1%,10年以上的佔30.9%,保存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

專門學校普遍開設義務教育和校本課程。調查數據顯示,80%以上的專門學校開設了義務教育規定的課程,76.1%的學校開展的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79.1%的專門學校老師能用多種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專門學校開設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主要包括美髮、刺繡、茶藝、陶藝、篆刻、書法、足球等,對學生進行生活技能教育和健康教育,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文化素養。

專門學校注重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品德教育方面,專門學校注重行為養成教育,通過持續的、生活化的行為養成教育,矯治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培養文明禮儀,確立良好的道德規範和行為規範。調查數據顯示,94.3%的專門學校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專門學校開展優秀品質教育。調查數據顯示,92.9%的專門學校通過多種活動進行責任心、感恩、誠信、友善等方面教育。在法治教育方面,專門學校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法治教育活動,提高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專門學校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專門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調查數據顯示,學校老師給學生講過心理健康問題的佔94.1%,認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形式多樣的佔83.0%,學生對學校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效果很滿意的佔82.3%。

改善專門學校學生家庭教育情況可取得明顯教育轉化效果

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家庭教育環境是未成年人價值觀形成和行為規範習得的基礎環境。家庭教育環境通過形成具有共振性和彌散性的家庭氛圍,対孩子形成無形的影響,使其產生某種心理評價,形成某種心理狀態,進而支配其行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包括一個有著互敬互愛的夫妻關係、親切融合的父母子女關係、充實的精神生活內容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家庭環境。通過調查數據比較分析發現,與普通學校學生相比,專門學校學生的家庭教育環境相對較差,存在著家庭關係緊張、父母教養方式粗暴、監護不力等問題。其中,家庭關係緊張主要是指父母感情失和、經常爭吵,不利於營造教育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氛圍;父母監護不力致使未成年人容易遭受疏忽照料;父母教養方式粗暴致使未成年人容易受到虐待。調查發現,25.1%的專門學校學生的父母之間經常吵架,比普通學校學生(13%)高12個百分點。25.7%的專門學校學生平時很少見到父母,比普通學校學生(10.6%)高15個百分點;11.6%經常被父母打,比普通學校學生高7個百分點。

56.9%的专门学校学生有过逃学经历,工读教育重在教育和保护

親子關係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兒童社會化和人格發展的核心要素和主要動因,對兒童的成長有著決定性影響。調查發現,與普通學校學生相比,專門學校學生存在著親子關係疏離的問題。僅有5.1%的專門學校學生認為父母總是幫助和鼓勵自己,比普通學校學生低8.5個百分點;72.6%認為父母尊重自己的意見,比普通學校學生低約14個百分點;30.6%的認為父母不關心自己在想什麼,比普通學校學生高17個百分點;16.9%的認為父母不關心自己交什麼朋友,比普通學校學生高7個百分點。調查數據顯示,56.9%的專門學校學生有過逃學經歷,部分學生存在著打架鬥毆、強行索要財物、吸毒和故意毀壞財物等違法犯罪行為。

專門學校加強家校互動,改善專門學校學生的家庭教育狀況,可以取得明顯的教育轉化效果。專門學校有家訪制度,教師與家長保持著密切聯繫,開展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矯治。90%以上的專門學校有家長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介紹學校的教育情況,介紹學校正在或準備開展的教育活動,並請家長給予配合,共同達成教育目標。學校開展親子活動,調節家庭親子關係。調查數據顯示,76.7%的學校經常指導家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60.8%的家長認為孩子進入專門學校之後性格變得開朗,53.4%的家長認為孩子學習成績有所提高,51.1%的家長認為孩子改正了以前的不好行為,38.6%的家長認為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有所改善。這些可以在對學生的調查數據中得到印證。在情緒管理方面,80.1%的學生有巨大壓力或情緒低落時,能夠自我排解,82.6%的學生能夠積極樂觀看待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83.6%的學生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在自我認知方面,86.7%的學生了解自己的優缺點,83.3%的學生自理能力較強。

(作者:路琦,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秘書長;郭開元,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長)

56.9%的专门学校学生有过逃学经历,工读教育重在教育和保护

光明教育工作室出品

56.9%的专门学校学生有过逃学经历,工读教育重在教育和保护

長按識別關注 為您解讀教育中國

56.9%的专门学校学生有过逃学经历,工读教育重在教育和保护

內容:《光明日報》

統籌:陳鵬

製作:楊雪丹 常瑩

你還會喜歡:

56.9%的专门学校学生有过逃学经历,工读教育重在教育和保护

語情局

56.9%的专门学校学生有过逃学经历,工读教育重在教育和保护

光明學人

56.9%的专门学校学生有过逃学经历,工读教育重在教育和保护

光明講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