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閃電」上市,扭轉A股「逆淘汰」機制

“獨角獸”迴歸A股或在A股上市,一個大背景就是,中國股市存在的“逆淘汰”機制將優質企業擋在了A股之外,導致國內優質的科技企業基本都在海外上市,國內投資者難以在A股市場獲得投資這些優質企業的機會。

富士康“閃電”上市,扭轉A股“逆淘汰”機制

近期,主管部門對此有積極的姿態,指出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能、高端製造四個行業若有“獨角獸”,可以“即報即審”,不用排隊。

2月28日,360成功迴歸A股;3月8日,富士康“閃電”通過IPO發審,讓不少人對中國獨角獸公司登陸A股充滿信心。

富士康IPO審核只用了36天,閃電審批被業內人士解讀為政策利好的表現,也讓智能製造領域的獨角獸公司們看到了機會。

富士康“閃電”上市,扭轉A股“逆淘汰”機制

“獨角獸”迴歸對A股制度提出挑戰

從監管部門和政策部門來看,在表達希望迴歸願望的同時,還要考慮應該對市場制度做何改革和改進。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A股市場的現有制度,會在獨角獸迴歸時發生摩擦甚至碰撞。

根據多家媒體最新報道,第一批入圍中國存託憑證(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CDR)名單已出爐,共有8家企業,除了BAT,還有京東、攜程、微博、網易以及香港上市的舜宇光學。

然而,對於體量更小的獨角獸公司來說,似乎機會並不大。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符合證監會要求的“四新”行業的獨角獸公司有28家。

富士康“閃電”上市,扭轉A股“逆淘汰”機制

新政下,獨角獸公司登陸A股的阻礙仍然明顯。

《財經》媒體獲悉,人工智能領域多家公司近期被證監會相關部門約談上市規劃事宜,但《財經》採訪的一些公司對A股上市並未抱太大希望。

一家獨角獸公司負責人說道,“第一批受益的應該是那些已經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對於我們來說,只是提供了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

客觀來看,多數獨角獸公司成立時間均在近6年間,仍處於業務拓展和戰略佈局早期,絕大部分都還未實現盈利。這不符合證監會的現有制度要求,即申請公司最近3個會計年度淨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因此,盈利門檻是“獨角獸”上市A股最大的限制。

——更多財經分析,請關注頭條號“星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