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對對碰,起源與結點,撓頭的你,處理好了嗎?

如何處理好婆媳關係

一、 認知的改變:良好的“婆媳關係”攸關三個人——婆婆、媳婦、兒子,經營和睦的家庭關係需要三方的努力。以“岳母關係”為參照,“岳母關係”的品質普遍好於“婆媳關係”的關鍵在於:岳母把女婿當自己的兒子看(至少是半個兒子),女兒嫁出去較少有失去女兒的失落感,反而又覺得有多了個兒子的親密感和幸福感。這點是和婆婆的心態的區分。太太對老公愛的愈深就愈能接受婆婆如果還未能接受婆婆,至少表明你對老公的愛還不夠成熟、深 。

二、 婆婆的心態:把媳婦當自己的女兒看,不要有“人家的姑娘”的分別心,以對待自己的兒女的心態和她相處,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婆媳對對碰,起源與結點,撓頭的你,處理好了嗎?

三、 太太的心態:把婆婆視作自己的母親那樣照顧,儘可能的去體諒老人的性格或其它不足。同時,當和婆婆有矛盾時,千萬別犯和婆婆“爭老公”的“低級錯誤”。無論老公多麼愛你,你也無法替代她的母親的分量的。而且,你只可以成為他的太太,不可以成為他的母親,如果那樣,你們的婚姻將很危險。

四、 兒子的心態:是斡旋“婆媳關係”的“外交官”。有許多“婆媳關係”是“笨兒子”造成的。如果說,“婆媳關係”有著天然的敏感因素,那麼兒子在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及發揮協調、諮詢的功能就愈發顯得珍貴。

婆媳對對碰,起源與結點,撓頭的你,處理好了嗎?

五、 “不記隔夜仇”:一旦有了“婆媳”的摩擦,立即處理,直接溝通,以真實的感受為出發點,建立有效的衝突處理的機制是關鍵。有些“婆媳關係”開始尚好,後來產生摩擦隱藏於心,形成婆媳之間的“冷戰”,對家庭關係的傷害是巨大的。

概括之,“婆媳關係”並非洪水猛獸,只是一種兩代人的親情關係,完全可以憑藉人為的努力改善之。無論發生了什麼,都沒有對錯,也無須追究對與錯,一切不和諧的因素都是人的心理起的作用,也都可以靠智慧來化解。

婆媳對對碰,起源與結點,撓頭的你,處理好了嗎?

為了幸福美滿的家,讓我們都學習成為有智慧的婆婆、太太和老公吧!!男士在處理婆媳關係中的地位很重要,會辦事的男人既討好了老媽,又討好了老婆.

原則一,不做惡言傳話筒,只傳好聽的話;如果沒有就自編一些;

原則二,細心,當發現婆媳間有矛盾苗頭,要自掏腰包買些禮物討好兩個女人,但要告知是對方彼此掏的錢.

原則三,不在老媽或老婆面前表揚對方的好處,這樣會讓彼此吃醋,對於不打眼的小毛病到可以說說,但不能說致命的大缺點.一定要表揚面前的女人的好,小批評另個女人的差.

原則四,經常回家探望,打電話詢問,或發個短信表示你對2個女人的關心,同時也負上一句,是代另個女人問這 女人的好.

原則五,不要錯過一些特別的日子,生日啊,節日啊,紀念日啊等等,奉送小禮物,或當面祝賀....... 原則六,...還沒想好,想好再告訴你

總之,對代這2個不同的女人,並不比處理老婆與情人的關係更容易,但也都是日常一些小事,只要有心,處理好了,你將受益非淺. 當她們有衝突,你只要記住絕對不要偏袒其中一方,否則你會加劇她們的矛盾。

另外,要學會把問題往自己身上引,主動自我批評,勸開兩個人。

到了她們已經紅一臉的時候,你要先把你媳婦弄進臥室,然後出來好好勸媽媽出去串門,在門口你儘量小聲地表態要狠狠批評你媳婦但別羅嗦,要她消氣就好。

回到臥室,你再誇你媳婦今天已經表現得很大度了,全是你媽有點弄不清情況,但別說的她老人家一錢不值,反正別接你媳婦不好聽話頭就對了。

等她消氣或你買禮物哄她消氣後,你還要做工作,接著誇她怎樣素質高,氣量大,讓她跟你媽主動修好。婆媳關係如何處 說到婆媳之關係,自古以來難相處。不少人為之犯愁,總認為不好處理。特別是有些當丈夫的,是老鼠鑽進風箱裡——兩頭受氣。近幾年,影視、小品等也反映了不少類似現象。原因何在?其實並無根本的厲害衝突。大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可就因為這些小事,彼此很難分清誰是誰非。清官難斷家務事,說的就是此類現象。婆媳之間究竟如何相處?本人雖無靈丹妙藥,但也並非不治之症。由道聽途說,耳聞目矚,揣摩出幾點感想,不妨供有關家庭參考。老要知足少要乖。事從兩來,莫怪一人。一個巴掌拍不響。這個簡單的道理誰都知道。婆媳之間的矛盾關係,也是這個道理。所謂老要知足少要乖,指的是婆媳各自的心態。作為長輩來說,老的觀念也應該改一改了,畢竟時代已不同過去。因此,對晚輩的要求不要太高。也就是說,凡事不必太苛刻。不能成天橫挑鼻子豎挑眼,這也看不慣,那也不順眼。什麼衣服穿的太各色了,什麼說話嘴不甜了,什麼不愛幹家務活了等。這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年輕人愛打扮,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說明熱愛生活。當然,也不能沒有限度。比如,兒媳婦成天穿著露著肚臍眼的衣服,在老公公面前走來走去,婆婆肯定看不慣。說到咱北京的媳婦懶,那是在全國出了名的。記得曾有文章寫過上海的媳婦如何會煲湯,廣東的媳婦如何會做菜,而北京的媳婦如何懶,懶到什麼程度?不僅不愛做飯不愛洗碗,幾天不擦寫字檯,從來不擦窗臺的有的是。可能是由於成天上班工作太累的緣故吧。若是如此,作為婆婆,首先要體諒媳婦的辛苦,每日風裡來雨裡去的也不容易。作為媳婦,也不能懶的出圈。也應適當的做些家務。婆婆畢竟不是老媽子。另外,作為晚輩,還要掌握兩點:一是有時婆婆嘮叨幾句,對的就接受,不對的一笑了之,不可較真;二是要有禮節禮貌。上班走,下班回,都要打個招呼,當然要叫一聲媽,不能用“哎”代替。長輩人最忌諱這一點。

為大家介紹一下成功經驗,不多,僅供大家參考。

我和老婆認識兩年多才結婚,怎麼說呢,老婆就是那種典型的獨生子女性格:任性、嬌氣、內向、朋友不多、家務做不大好、不會做飯、花錢大手大腳……,總之屬於那種不討老人喜歡的類型吧,但我真的很愛她,因為老婆很善良、很可愛,呵呵。

對於老婆和我母親如何相處的問題,在婚前我也考慮過很多,大家想想,兩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毫無感情基礎、不同時代、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觀念的女人,僅僅是因為對我一個人的愛而走到一起,可以說她們之間關係好壞的關鍵,完全取決於我。

婆媳對對碰,起源與結點,撓頭的你,處理好了嗎?

認清這個觀點,負責心油然而生,所以當她們之間出現矛盾時,我首先查找自身的問題,我是不是有失客觀公正?是不是隻看到表面而沒看到問題的本質?

我的母親,永遠是我最親的人,可以說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她的恩情,而我的老婆,也是我最愛的人,我孝敬自己的父母,老婆也很孝順她的父母,但她從來沒有勉強過要我對岳父岳母怎麼樣,將心比心,我也不會勉強她伺候公公婆婆,而且正因為我是男人,家務活我儘量多幹一些,這樣一來,她們就不會因為一些日常瑣事產生矛盾。

其實我的母親對兒媳婦開始是有些想法的,比如怕她耍小姐脾氣、怕她吃不了苦伺候不了我……,但我想,老婆不是保姆,我也很有自知之明(本人第一貌不似潘安,第二富不足以敵國),而且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兩個人都要工作,我再找個又要工作又要家務全包的保姆型妻子,豈不相當於大海撈針,是那麼容易找的嗎?(呵呵,大家不要拍我,我還是比較務實的)所以還是選擇了現在的老婆,並且不斷在老媽面前談論老婆如何如何好,最後老媽也就接受了,呵呵

婚後,我會不時採取一些措施來培養她們之間的感情,比如時常對老婆說“媽又想你了,老唸叨你,咱去看看吧?”,對老媽說“**說天冷了讓你多穿點”“**說最近又有流感了,讓你注意著點!”……,時間長了,兩人好感度也增加了。但我不會讓老婆和老媽住在一起,原因很簡單:女人都比較小心眼、敏感,愛記仇(女同胞不要拍我),老婆平時發些脾氣都會搞的我莫明其妙,所以說不在一起是明智的選擇,否則老婆的小姐脾氣還不把老媽氣壞了,呵呵。

請記住:老媽是無法選擇的,老婆是自己找的,男人是有責任的

婆媳關係處理得好,婆婆和媳婦各自“愛屋及烏”———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關係就會融洽。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婆媳之間會出現衝突,甚至成為僅次於婚外戀的破壞夫妻感情的殺手。

那麼,如何處理好婆媳關係呢?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心理治療科主任唐登華談了一些他的觀點。人生難題《北京參考》: 請您從一位專家的角度講一講,婆媳之間應當建立一種什麼關係?

唐登華: 婆媳關係是一種特殊的家庭關係。它既不像夫妻那樣有親密的姻緣關係,又不像母子那樣有穩定的血緣紐帶。它實際上是一種通過兒子、丈夫這個特定的雙重角色,而發生的間接“血緣———親緣”關係。婆媳關係同其它直接的家庭關係比較,天然的“內聚力”———“愛”明顯地降低,在客觀上導致了婆媳關係的特殊性。《北京參考》: 為什麼婆媳關係比較難處?

唐登華: 有一個比喻,把婆媳關係比作“天敵”。婆婆的情緒裡面,多少認為兒子把愛分給了別人,“媳婦在和自己爭奪兒子的愛”;媳婦認為丈夫應該愛她,應該從母親的愛裡獨立出來。

再有,兩者的期望值不一樣。婆婆希望媳婦愛丈夫像自己愛兒子一樣,但是妻子希望得到丈夫的呵護;同時,婆婆看到媳婦與自己的兒子結婚,走進自己的家,就會本能地形成一種預期,那就是兒媳婦應該像兒子那樣對待自己。可是往往兒媳婦因為缺乏“血緣關係”恰恰無法做到這一點。媳婦婚後改口稱婆婆為“媽媽”,也會本能地將婆婆的行為與自己的母親相比,形成婆婆應該像母親這種預期。當雙方混淆了婆媳關係與母女關係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對方無法滿足自己的預期而漸生不滿。

“婆媳關係”並非對立關係。無論發生了什麼,都沒有對錯,也無須追究對與錯。一切不和諧的因素都是人的心理起的作用,也都可以靠智慧來化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