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肥東工業總產值翻了1600多倍!

改革开放40年,肥东工业总产值翻了1600多倍!

集群發展,肥東工業書寫輝煌

改革开放40年,肥东工业总产值翻了1600多倍!

從6049萬元到1017億元,這兩個數字一個是改革開放以來肥東工業發展的起點,一個是肥東工業發展的今天,兩個數字之間的距離就是40年間肥東工業篳路藍縷的歷程。40年間,榮電實業、中鹽紅四方、金陽環保……一家家投資數十億乃至上百億的大型企業落戶肥東,肥東工業實現了從弱到強的轉變;40年間,肥東經濟開發區、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相繼建立,肥東境內相繼建立了10個工業聚集區,工業集群優勢日益顯現。

改革开放40年,肥东工业总产值翻了1600多倍!

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

工業興則百業興,工業強則百姓富。自2002年以來,肥東縣連續躋身安徽省縣域經濟“綜合十強縣”和“動態十佳縣”榜單,多次獲得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先進縣、全省製造業發展綜合十強縣稱號。在“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的榜單中,肥東位列第七十四位,排位較上年前進了三位。

創造輝煌,卻不止步。立足現有基礎,肥東正從注重規模、速度轉變為更加註重質量和效益同步發展,一個個新興產業落戶肥東大地,一個個產業核心技術在這裡誕生,肥東工業正從一個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

改革开放40年,肥东工业总产值翻了1600多倍!

集群發展10個“搖籃”孕育肥東工業成長

改革开放40年,肥东工业总产值翻了1600多倍!

改革開放40年,肥東縣工業經歷風雨見彩虹(來源:合肥在線 王曉峰攝)

1991年,肥東建立了第一個工業園區——龍崗綜合經濟開發區。嚐到甜頭之後,肥東縣又陸續建立了肥東經濟開發區和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兩個工業園區,同時在撮鎮鎮、店埠鎮、梁園鎮、元疃鎮、眾興鄉、八斗鎮和白龍鎮建立了7個鄉鎮工業聚集區。10個工業發展主戰場集中了全縣的土地、資源、人才和技術優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創造了肥東工業史上的奇蹟,全縣工業總量的95%以上都集中在此。

說起肥東工業園區的集群發展,就不得不提起位於該縣的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2006年3月,安徽省“861”行動計劃重點項目“合肥化工企業搬遷工程”在園區培土奠基,合肥化學工業園(“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前身)由此誕生,最初建園的目的就是承接中鹽、馬鋼等一批合肥市主城區企業“退城進園”,發展化工產業。

改革开放40年,肥东工业总产值翻了1600多倍!

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

多年來,園區始終堅持循環經濟產業鏈招商理念,著力打造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等循環經濟產業鏈,並在每個產業鏈上,力爭形成企業間原料、中間產品及廢棄物的互供互用,實現上下游企業間“無縫鏈接”,同時在每個產業之間也形成循環鏈接。

近年,隨著最嚴環保法的落地,作為汙染大戶的化工及肥料企業認識到,環保是否達標已經成為決定企業生死的一道門檻。但是,環保設備的添置,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是一筆沉重的負擔。為此,循環園管委會建成10萬噸/日工業水廠1座、3萬噸/日的工業汙水處理廠1座,同時,園內還沿道路鋪設12公里長的管廊,用於輸送蒸汽、工業氣體、液體等。園區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為企業發展減輕了負擔,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同時,循環園區還積極鼓勵、幫助企業實現轉型。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謝中平表示,作為進駐園區的大型國企,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厚積薄發,勇立潮頭,通過實施“退城進園”、“三個結合”等戰略,積極探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二次創業”的新路徑,成功走出一條“安全為天,綠色發展”的轉型突圍之路。

“十三五”以來,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調整發展定位,重點發展新材料、重大裝備製造、高端智能和生產性物流四大產業板塊,走出了一條因化工而生,依託化工,但不依附化工,在新常態下轉型升級、優化結構,重點發展新材料產業和智能裝備製造產業的新路子。

改革开放40年,肥东工业总产值翻了1600多倍!

鋁模板智能機器人生產線(來源:合肥在線 王曉峰攝)

工業產業集群發展,讓肥東工業在轉型過程中更有優勢。目前,肥東縣已形成機械加工、新型化工、食品加工、新型家用電器等支柱產業,並具有各自的產業優勢。在推動工業產業轉型升級上,肥東縣以產業集群化發展為方向,以市場配置資源為基礎,以骨幹企業、特色和品牌產品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科技進步為支撐,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轉型創新新興產業助推肥東工業再騰飛

在極限低溫下,輸送液體的管道經常會因冰凍而導致堵塞。在工業領域,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是在管道外敷設自限溫伴熱帶,為管道加熱防止冰凍。但在以前,自限溫伴熱帶的設計、生產技術都掌握在國外企業的手中。如今,位於肥東經開區內的安徽環瑞電熱器材有限公司已成功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

改革开放40年,肥东工业总产值翻了1600多倍!

徽環瑞電熱器材有限公司

“以前國內企業的輸油管道,使用的自限溫伴熱帶都是從美國進口的,因為我們沒有這項技術,進口價格高昂,每米需要2000元左右。現在我們公司攻克了這項技術後,自限溫伴熱帶的價格已經降到了每米20元左右。”安徽環瑞電熱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計成志說,雖然公司目前規模並不大,但他卻相信,由於掌握了核心技術,企業一定會成為行業內的一匹“獨角獸”。

自2015年以來,圍繞省、市政策熱點和全縣工業發展實際,肥東縣連續三年出臺了促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政策,在新引進工業項目、企業技改創新、節能獎勵、上臺階獎、工業企業人才培訓、貸款貼息、小微企業和雙創平臺建設、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等多個層面對企業進行扶持,三年來累計兌現縣級政策配套資金超億元。如今,肥東縣深謀發展之策,重抓改革創新,用政策扶持推動了一大批企業的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2015年,肥東縣出臺《中共肥東縣委肥東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創新轉型升級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工業經濟發展以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和傳統產業壯大工程為抓手,以提升創新能力和兩化深度融合為途徑,力爭攻克和掌握一批達到全國領先水平的產業核心技術,重點領域和新興產業的關鍵裝備、技術標準。

改革开放40年,肥东工业总产值翻了1600多倍!

肥東經濟開發區集中了榮事達榮電等一批優質企業(來源:合肥在線 王曉峰攝)

肥東縣還在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兩化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該縣加速製造業結構優化,助力實體經濟邁向中高端。啟動實施以數據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為載體的“萬千百”創新工程,積極推進企業信息化從基礎應用、單項應用向集成應用、創新應用、產業鏈協同應用轉變。目前,該縣共有2家“智能工廠”和34個“數字化車間”獲得市級認定,8家企業獲得國家級及省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

如今,按照強化改革推動、創新驅動、融合帶動,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的思路,肥東縣正著力構建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宜的工業發展新格局,實現工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