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新三景你了解嗎?江寧正在借力打造

夏天本不該是南京湯山溫泉旅遊的“消費季”,位於滬寧高速以南、湯山北麓的歡樂水魔方填補了這一檔期,暑期以來,每天有四五千名遊人前來嬉水衝浪。

與喧騰的水魔方相比,銀杏湖樂園呈現的是一片“清涼水世界”。驅車從湯山沿南京繞越高速西南行20分鐘到谷裡出口,往南,銀杏湖3000畝水面被山林、長堤隔成一口口層次錯落的湖面,湖水清幽,被稱為“江蘇的九寨溝”,每天有近萬人來這裡消暑避夏;往北,是山林疊翠的牛首—祖堂山系,群山之中一塔擎天,是牛首山文化旅遊區。

沿繞越高速分佈、彼此相距20多公里的牛首山文化旅遊區、銀杏湖樂園和湯山世界溫泉小鎮,被譽為南京“新三景”,以區別於中山陵、夫子廟、總統府三大傳統景區。“新三景”在美麗鄉村眾星拱月地烘托下,連綿而成南京環繞越文化休旅帶。

時光回到十年前,江寧旅遊可沒這麼風光。那時湯山溫泉旅遊剛起步,年旅遊收入才1.5億元,銀杏湖二期還是一片荒山溝,“牛首煙嵐”也少人問津,可以說是“白手起家”。江寧旅遊近年來爆發式增長、高品質發展,背後是全區上下對旅遊業發展的高度共識和強力推動。“文化旅遊對江寧來說不只是自身產業發展,還關係生態修復、新型城鎮化和地區發展環境營造,是江寧的支柱產業、魅力產業、富民產業,助力江寧建設現代化國際性主城南部中心。”江寧區委主要領導說。

從歷史資料和廢棄礦坑中“整”出世界級景區,牛首山的蝶變頗具樣本意義。“牛首山是佛教牛頭宗的發源地,然而改造前名氣很響,遊人卻不多。”牛首山景區負責人介紹,景區建設前,牛首山西峰變成一座巨大礦坑,塔寺院牆斑駁,沒有看相。利用供奉佛頂骨舍利的契機,牛首山巧用礦坑建成地宮,“藏地宮、補天闕、現雙塔”,不僅為山體療傷,還建成了歎為觀止的建築組群,加上地宮內精美莊嚴的構造設計、藝術展陳,很快一炮打響。如今,牛首“雙塔護衛地宮圖”,已成南京和江寧旅遊的新地標。開業三年,牛首山遊客量已突破350萬人次。“我們的目標,是建成中國著名旅遊度假區和世界知名文旅勝地。”管委會副主任畢有寶說,圍繞牛首山文旅核心區,他們正推進金陵小鎮、佛城西路文創街區、太極禪院等六大工程,修復岳飛抗金故壘,籌建鄭和文化園、南唐文旅景區,對東山副城西部繞越高速、牛首大道、寧丹路間50平方公里區域整體規劃建設。

把生態修復好,把歷史講述好,把規劃編制好——有了這“三好”,文旅大項目便紛至沓來,古鎮湯山的振興故事同樣很勵志。在發展溫泉旅遊前,湯山露採礦山隨處可見,整治復綠、“重整河山”的同時,湯山挖掘溫泉資源,梳理民國文化,建成湯山地質公園、南京直立猿人博物館,吸引了百聯奧萊、房車營地等服務配套,以及御庭、御豪、香樟華萍等十多個國際品牌的度假酒店落戶,給遊人“野奢”的度假體驗。建設10年,湯山拿到“世界溫泉小鎮”和“國家級溫泉旅遊度假區”兩塊金字招牌,旅遊綜合收入增長80倍,今年上半年達72億元。眼下,利用寧句城際即將開建機遇,湯山全鎮規劃為湯西、老街、溫泉公園等六大片區,整體改造老鎮,綜合開發康養、商住、會務等衍生產業,和仙林一道打造南京東部副城。

“破田低山丘,十年九不收,米缸掛在扁擔頭(挑水灌溉)”,這是江寧撤縣建區前谷裡鎮銀杏湖一帶的民謠。臺商林銘田相中這裡,礦山復綠,興修水利,改造林相……把窮山溝收拾成了驚世駭俗的郊野公園,登高望去一層層山、一層層水,網友驚歎“美得讓人窒息”。“你不要問我栽了多少樹,單是栽了死去的樹就值3000萬元,後又全部補栽成活。”林銘田說,公園的靈感來自於歐洲花園,在水庫邊山溝溝裡栽下了一片片花海,面積有幾千畝,每年從春到秋,梅花、月季、杜鵑、山茶花趕趟似地開,很壯觀很浪漫。夜景更漂亮,負氧離子8000多,好多遊人待到晚上9點才肯走,來這裡享受“空氣旅遊”。

“兩山一湖”加上芳草連天的美麗鄉村,去年,江寧吸引遊客3300萬人次,佔南京1/3,實現旅遊收入350億元。今年上半年,遊客接待量已近20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00億元,同比都是兩位數增長。“我們的目標是發展全域旅遊,把江寧建成美麗中國典範區。”江寧區旅遊局負責人說,全域旅遊不僅壯大了旅遊產業,還提升了江寧影響力和美譽度,改善了人居、投資環境,對地區發展可謂“功夫在詩外”。“我們園街招商引才都會奉送旅遊小冊子,介紹江寧的‘兩山一湖’,這兩年2000億元大項目落戶江寧,國家‘千人計劃’和‘萬人計劃’引進位居全省前列,全域旅遊帶來的魅力指數提升作出了貢獻!”

本報通訊員 陳春晴 嚴 帥

本報記者 顧巍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