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再出改革舉措,CBA新規對誰更有力?

  1. 本文閱讀約需要4分鐘;

  2. CBA改革新規如何解讀?

  3. CBA改革新規的目的是什麼?

  4. CBA改革新規將對誰有利?

關心中國籃球的球迷,這幾天相信都被新聞“刷屏”了——姚主席的改革組合拳又打出了新的一擊,CBA聯賽將推行新的球員註冊及轉會規定。其中最核心、最受外界關注的地方在於,所有俱樂部、所有球員的合同將會統一化、透明化。

新CBA合同“模板化”

目前來看,所有CBA俱樂部現行的合同將維持現狀,從下賽季開始所有新簽訂的合同就要按照新規,遵循CBA統一的合同模板來簽署。國內球員與俱樂部的合同將被分為5個類別:新秀合同、保護合同、常規合同、頂薪合同和老將合同。每個合同有自己不同的定義和適用階段,從形式上來看,比較像NBA的合同分類方式,只不過沒有NBA那麼細緻和完全。同時,轉會球員將會收取培養費。

姚明再出改革举措,CBA新规对谁更有力?

一年一步,姚明在CBA改革道路上走得很穩健

籃球圈對於這份新規的主要解讀是:鼓勵青訓、鼓勵俱樂部培養球員。按照新規,我們假設一個出自梯隊的球員18歲進入CBA,與培養他的俱樂部簽下職業合同。那麼按照新秀合同最多簽訂到22歲的規定,俱樂部能夠跟他簽下一份工資保障為60%,為期4年的合同。等他22歲,新秀合同年滿之後,俱樂部可以把他轉出,但也可以在享有優先續約權的情況下,選擇與他簽下一份工資保障為80%的保護合同或者常規合同,最長5年。

而等這第二份合同到期之後,俱樂部可以用簽下頂薪合同的方式把他留下來,頂薪合同最長也是5年,同樣享有優先續約權,但每支球隊僅限3份頂薪合同。如果這位18歲進入CBA的球員在一支球隊把新秀-保護-頂薪這三份合同全部打完,那麼最長可以達到14年,屆時他已經32歲,將滿足老將合同的要求——為單一俱樂部累計效力12年以上,或者說個人年齡達到34歲以上。頂薪合同與老將合同都是100%保障薪水,也只有這兩類合同擁有百分之百的保障額度。

姚明再出改革举措,CBA新规对谁更有力?

劉煒日後就能簽下老將合同

新秀合同到期後,球員可以提出轉會。但是每一次轉會,新俱樂部都需要按照新合約裡“不含獎金的年平均工資數額”向原俱樂部支付培養費。這裡要注意一點,是“新合約”而不是“原合約”。舉例來說,A隊用一份四年4000萬,平均每年1000萬的合同打動了球員甲,同時他跟球隊B的合同到期了,允許轉會。那麼A隊支付給B隊的培養費不是按甲原來每年500萬的合同,而是要給新合同的年平均工資1000萬。當然,這裡也留了個口子,如果兩傢俱樂部達成一致,那麼可以放棄培養費。

新合同、新轉會制度鼓勵青訓

這麼一梳理我們也能看出,新規定顯然照顧了那些青訓發達,能夠培養出高水平年輕球員的俱樂部。對於培養出來的好苗子享有長達十年的優先續約權——我們還不能完全確定這裡的優先續約是指什麼,先姑且定義為匹配外界合同之後優先簽約的權利——如果人才溢出,那麼也可以通過轉出球員獲得良好的收益。那些揮舞鈔票的土豪球隊也不是不能挖來優秀球員,但是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需要向那些擁有優良青訓基礎的球隊讓渡更多經濟利益。

姚明再出改革举措,CBA新规对谁更有力?

新合同體系有利於遼寧這樣擅長培養年輕球員的俱樂部

新的合同與轉會規定,可能會對球員的流通性造成一定影響。畢竟以前引進球員不涉及現金支出,增加了培養費,那麼一些球隊的引援計劃以及給球員開出的合同金額也會減少。因為按照新規,五類合同裡只有老將合同不需要支付培養費,30歲以下的球員裡基本不會有純粹的自由球員了。球員的轉會,要麼受到體制限制,要麼受到培養費制度的限制。

但是,我們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這份新規的目的在哪裡,對於CBA聯賽又具備著什麼樣的價值。CBA聯賽並不是一個完全職業化的聯賽,一部分球員是體制外球員,還有相當一部分球員的所屬權在地方體育局,算是半體制內運動員。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完全自由的球員流通制度就算推行了,實際上也很難被完全執行。而且中國籃球想要進步,青訓體系的建設總歸是核心問題。

這份新規的真正核心內容在於,它在自由流通市場和俱樂部青訓之間進行了取捨,然後選擇了後者。

姚明2017年2月當選為中國籃協主席,上任之後,“改革”成為了中國籃球的頭號關鍵詞。上賽季我們看到了聯賽賽制改革、裁判報告、雙國家隊等一系列變化,2018-19賽季是他上任後的第二個賽季,又著手推動合同體系的變化,再往後還會有工資帽等一系列新的舉措。可以看出,姚主席的改革計劃只是剛剛開始,還有非常非常多的事情等待著中國籃球人去做。

姚明再出改革举措,CBA新规对谁更有力?

德承

《940體壇風雲》8:00-9:00

《辣椒Sports》 11:30-12:00

足球、排球、網球解說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