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家長們,多關注一下自家的孩子吧!

所有家長們,多關注一下自家的孩子吧!

很多家長,特別羨慕別人家孩子,想讓孩子學習好、懂事。孩子表現的不好,家長馬上就生起氣來。孩子怎麼寫作業這麼磨蹭?他怎麼一直打遊戲?他怎麼跟算盤珠子似的,撥一下才動一下?這麼想著,不好聽的話就直接說出來了,“你能不能快點?”“我說的話你就是記不住是嗎!”家長越是這樣,孩子對家長的反應越是冷淡、遲鈍。

家長應調整好心態和態度,加強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讓孩子做事分清主次、學會分配、制定計劃等。

所有家長們,多關注一下自家的孩子吧!

關於時間管理,家長要知道的三件事

1. 時間管理是孩子自己的事

讓孩子學會合理分配時間,上學不遲到,按時寫作業,按時睡覺。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這麼小,怎麼可能這麼懂事?

這就是家長的問題所在。管理型的家長,總是把孩子該考慮的事都幫他安排好,要求孩子無條件無從命令,孩子做不到,家長就生氣。

仔細想想,既然知道孩子年紀還小,又怎麼能要求他服從這種軍事化管理呢?這不是更違背孩子的天性嗎?

家長到底是想要孩子聽話、服從,還是想要孩子能夠管好自己的時間,成為一個做事有計劃的人呢?到底哪一種才是真正對孩子好?

顯然易見答案是後者。家長首先要知道,管理時間就和吃飯穿衣一樣,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的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這樣的好習慣,這樣,將來孩子就懂得遵守時間,做一個誠信的人,懂得管理時間,做一個生活充實的人。

2. 孩子應該尊重他人的時間

很多家長的口頭禪是“都是為了你好”,孩子聽多了也煩。事實上,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這個世界不會圍著孩子轉,讓孩子在小時候就要明白這個道理,他才不會變得任性驕縱。

孩子有了珍惜他人時間的概念,就會自發的守時守信。書裡有一個例子,美國的一個媽媽和她3個孩子約定,當媽媽坐在椅子上閱讀或是織毛衣,都屬於媽媽自己的時間。於是,每次她坐在椅子上,孩子們都懂得不去打擾她。

3. 孩子的時間感與成年人不同

大家都知道,小時候時間過得慢,年紀越大,越感覺時間飛逝。所以,小孩子做事沒有緊迫感,經常毫無意義地打發時間。童年的悠閒時光對孩子而言是很珍貴的回憶,家長不必為孩子的“無所事事”感到焦慮。

但是家長又想培養孩子的時間感,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怎麼辦?答案是慢慢來。家長要陪著孩子,一起在摸索中成長,切不可急於求成,以成年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所有家長們,多關注一下自家的孩子吧!

教孩子時間管理,家長能做什麼?

1. 加強孩子的時間意識

特別小的孩子沒有時間意識怎麼辦?志津香給出了兩個特別實用的方法。

第一, 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有意識地帶上時間。“起床啦”,可以換成“7點了,該起床啦”。“快點收拾出門”,可以換成“10點的時候要出門,我們要提前準備好”。孩子不認識鐘錶的時候,也可以指著錶針對他說,“等短針指到數字6的時候,我們就要吃晚餐啦”。

第二, 在家裡的每個房間都放一個時鐘。比起電子時鐘,走時針、分針的時鐘更容易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的流逝。知道某個時間可以做想做的事,孩子就會更多地去看時鐘。

2. 親子共同列清單

家長可以通過引導提問的方式,讓孩子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來。當家長問孩子,今天晚上要做什麼,孩子可能會說,想要打遊戲,想要看動畫片,還要完成作業。家長把這些事都記錄在紙上,然後問孩子,哪件事是今天非做不可的,哪件事是第二重要的。這樣,孩子就會主動分析事情的優先級,主動給事情排序。如何沒有時間做所有的事,就和孩子商量把玩樂推遲。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作用是引導,讓孩子意識到什麼是最要緊的,什麼是可以推遲的,切不可命令孩子,為孩子做決定。

3. 學會計算時間和分配時間

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估算一下,一天要做的每一件事都需要多少時間。對於幼兒園階段的小孩子,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記錄做每件事情的開始和結束時間,最後計算出每件事花費的時間;對於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家長可以先讓孩子預測一下花費的時間,事後再記錄下來,預測的準,就畫個大笑臉,預測的不準,就畫一個哭臉,這樣孩子就對做事花費的時間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學會了計算時間,孩子就有能力對要做的事進行時間上的分配。列出放學回家要做的事之後,孩子就能估算出這些事是不是能做完,今天該做哪些。

4. 制定目標,倒推計劃

讓孩子瞭解要在什麼時候做什麼,準備時間是多少,孩子才能更好的掌握時間。

孩子動不動就玩過了睡覺的時間怎麼辦?父母提前和孩子約定好晚上幾點前要上床睡覺,也告訴孩子,睡前換衣服、刷牙需要30分鐘來做準備,這樣,孩子在睡前的30分鐘,就知道該做準備了,不會掌握不好時間。

所有家長們,多關注一下自家的孩子吧!

計劃失敗了,怎麼辦?

1. 最重要的是溝通

孩子該做好的事沒做好,答應的事沒完成。怎麼辦?

別發火。看著孩子的眼睛,慢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孩子作出答覆。

只有心平氣和,才有溝通的可能。如果一味地朝著孩子發火,孩子是接收不到正確的信息的。

用商量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問問孩子:這次不能按時完成一定是有理由的,可以告訴媽媽嗎?以後怎樣做才能按時完成呢?

2. 敢於讓孩子碰壁

讓孩子知道,這是他自己的時間,需要自己管理。如果自己不守時,那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一個媽媽每天早上都要催促孩子們起來上學,孩子總是磨磨蹭蹭,出門的時候手忙腳亂,媽媽天天喊著“快點!要遲到了!”絲毫沒有作用。這一天,媽媽對孩子們說,媽媽再也不催你們快一點了,但是每天早上8點準時開車出門。結果第二天,孩子還在磨蹭,媽媽卻在8點真的開著車走了。這下,孩子們知道不守時的後果了,連學校都去不了了。這之後孩子們就再也不用媽媽催促,開始主動收拾,在8點前準備好一切,等待出門。

3. 結合孩子的特點,調整計劃

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順利完成書中的練習。這時候,就要家長認真瞭解孩子的情況,調整計劃。比如說,孩子天性好動,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那麼在制定寫作業計劃的時候,父母可以提議孩子,每隔15分鐘休息一下。

只要父母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總能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完成計劃。

孩子各不相同,實際是沒有現成的不變的方法,用在這個孩子身上有效的辦法換一個人常常會失效,所以,除了看書,還要通過了解孩子的性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園丁的功能,讓花歸花,樹成樹。


尚領國際教育專為學生/教師/學校,提供全方位“教育資源服務”“跟培教”三位一體解決方案。引領教育10餘載,全國分公司10餘家,服務客戶200餘萬,成為新環境、新形勢下教育資源的有力補充,被譽為“新型教育先鋒”。更多詳情,請關注“尚領教育”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號:ishining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