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園區智慧能源項目落地

如何推动园区智慧能源项目落地

智慧能源是科技進步與電力改革情境下的發展共識,也是能源革命的大勢所趨,“能源產品+綜合服務”的模式越來越受重視。目前傳統電力企業都在積極轉型,佈局智慧能源領域。在具體的項目實踐中,工業園區和產業園因其電力用戶集中、能源和服務需求量大,受到電力企業的青睞。但智慧能源項目涵蓋技術廣、模式複雜、能力要求高、可借鑑的成熟經驗少,業務整體還處在探索階段。筆者想就企業如何推動園區型智慧能源項目落地貢獻幾點粗淺的認識。

1 推進園區智慧能源項目落地存在的主要難點

目前,發電企業推動的園區智慧能源項目主要以天然氣分佈式多聯供系統為核心,業務從多種能源供應切入,逐步向能源配送中間環節、用戶側服務環節擴展。但在項目實施過程依然面臨許多困難:

園區規劃落地週期長,園區企業數量和能源消費能力增長存在不確定性,能源設施的設計能效難達標,存在設備能力閒置風險;

企業用戶對能源產品的價格敏感,對能源增值服務帶來的價值認識不足,付費意願較低;

由於分佈式能源設施規模小,導致單位造價與運維成本偏高,另外,由於天然氣價格高,天然氣分佈式系統生產的電、熱等能源產品銷售收入難以覆蓋成本;

園區的熱網、氣網、配電網等中間輸送環節利益相關方協調難度較大;

地方政府對園區智慧能源項目發展的公共政策支持有限。

另外,由於園區智慧能源項目可借鑑的成功案例少,開發者缺乏實踐經驗,項目推進緩慢。

2 推進園區智慧能源項目落地在認識上的思考

第一,要提升角色定位。園區智慧能源其實質是局部區域內多種能源互聯+供需實時互動的生態系統。從生態系統中的角色定位看,主導者相對參與者具有天然優勢,主導者通過對關鍵資源的掌控,為參與者提供價值創造平臺、制定利益分享規則,其競爭力更獨特、盈利能力更強。

因此,在推進園區智慧能源項目落地的過程中,企業應將角色由能源供應項目的所有者或經營者轉變為能源供需資源的整合者,這是思考實際工作的基本出發點。

第二,要重新認識客戶。發電企業向服務轉型將擴大原有業務領域,客戶範圍也將進一步擴展。發電企業的客戶已不再侷限於電網公司、電力消費大用戶,各類用能企業、設備廠家、各級政府、金融機構、諮詢公司等都可能隨市場發育,逐漸成為服務對象。

此外,市場發展的不同階段,客戶的認識水平和實際需求並不相同,企業需要主動利用專業能力教育和引導客戶,以實現創新帶動需求的增長。因此,企業應將客戶服務對象從園區用能企業,擴展至輸配環節企業、園區政府、甚至同行,洞察各方需求、分類施策。

第三,要追求合作共贏。面對更加複雜、多元的園區智慧能源生態系統,能源業務進一步細分,在多種技術和能力要求下,利益相關方的最優策略是將是合作。園區中,即使存在同行競爭者,彼此建立聯盟,共同發展,也符合單個企業利益最大的原則。對於供需雙方企業而言,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加強供需實時互動,是實現效率提升與成本下降的必由之路,更有利保障雙方的共同利益。因此,企業應將“合作共贏、做大蛋糕”作為處理與園區其它相關方利益衝突的根本原則。

第四,要樹立品牌思維。裝機規模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是衡量發電企業增長的一個關鍵性指標。但當前的電力行業內外部形勢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高價值正由生產端向用戶端移動,綜合能源服務轉型成為發電企業當下的理性選擇。

面對創造價值方式的轉變,企業必須適應新規則。服務型企業致勝的關鍵在於:通過高品質服務,在客戶中樹立口碑,從而實現品牌價值提升和客戶數量的爆發增長。因此,電力企業綜合能源服務轉型的近期目標應該是樹立品牌,而非發展規模,重點是打造有口碑的標杆項目。

3 加速園區智慧項目落地在操作上的建議

第一,要將園區智慧能源項目設計方案前置。由於業務模式新、系統性強,決策者和參與者均缺乏對智慧能源的直觀感受,強行推進項目可能適得其反。因此,在項目開發初期,應儘早選擇設計理念先進的龍頭設計公司或單位,提前介入規劃,將智慧能源發展的理念、不同企業的價值主張、園區的個性特點等因素融入具體規劃,通過可操作的前瞻性設計方案,充分展示企業的專業能力和實幹作風,從而獲得園區政府和用戶的認可與支持。

第二,要將自身優勢領域作為項目切入點。面對智慧園區的多種能源服務需求,企業應優先選擇自己的傳統優勢業務切入園區項目,可採取輕、重資產結合的發展模式,全力打造智慧能源的基礎設施,同時圍繞用戶的真實需求,及時推出個性化的綜合服務,提高客戶黏性。對於傳統電力企業非擅長的業務領域,可通過利益分享機制的雙贏設計,引入合作方,發揮其他企業的優勢,進一步改善園區智慧能源服務體驗。

第三,要加強能源服務業務的精細化管理。結合園區用戶實際需求,將可能開展的能源服務業務分為三類:即功能類(電、氣、熱、壓縮空氣等能源產品的供應)、體驗類(能效服務、電務維修等)、個性類(自有屋頂分佈式光伏、供應鏈金融等),對應從產品和服務價格、客戶服務滿意度、企業價值提升三個方面制定差異化的業務品質改善措施和市場推廣策略。建議完善並推廣菜單化的能源服務形式,加強能源產品和服務的成本收益核算,確保每個企業的能源服務組合方案均具有經濟價值。

第四,要分批分步建設,確保項目投資效率。對於園區項目的建設規模,既要有超前謀劃的眼光,又要對企業的興衰更替規律保持警惕。建議從能源效率和設備利用率出發,適度從緊控制園區能源供應設施的近期建設規模,同時,要為園區的遠期發展預留空間;對於小規模的增量需求,可引入融資租賃的金融手段,以最小的代價實現保供;在項目的推進節奏上,應協調好“供能設施、用能企業、管理平臺”三個方面的同步性。

第五,要在組織能力建設上大膽創新。涉及企業轉型的任何新業務都需要來自企業高層的強力推動,建議參與園區智慧能源項目的電力企業首先要在內部建立起高層領導協調機制,自上而下推動關鍵資源獲取和特殊政策支持;在崗位設置上,應從業務實際需求和儲備轉型人才的高度出發,加強項目的人力資源配置;對於短期攻關工作,可結合實際需要,由項目公司決定在企業內、外部招募專家,組建目的性和靈活性更強的臨時攻關小組,同時配套建立基於工作成效的激勵措施。

以上建議供參考。希望更多的電力企業能正確應對園區智慧能源項目發展的機遇,早日實現項目落地。(來源:晶見 作者:空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