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擁專欄」思南:彈奏新時代軍民融合發展的雙擁動人樂章

「双拥专栏」思南:弹奏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双拥动人乐章

「双拥专栏」思南:弹奏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双拥动人乐章
「双拥专栏」思南:弹奏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双拥动人乐章

千里烏江,悠悠思南。在這片紅色的沃土上,思南正意氣風發、奮力譜寫全國雙擁模範縣(城)“七連冠”的動人篇章。

「双拥专栏」思南:弹奏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双拥动人乐章
「双拥专栏」思南:弹奏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双拥动人乐章

思南,曾是烏江中下游地區商品集散地和經濟文化中心,為貴州開發最早的縣份之一,素有“黔中首郡·烏江明珠”之稱。這裡不僅山青水秀、風光迤邐,而且曾留下紅六軍團領導人任弼時、肖克戰鬥的足跡,是貴州省較早成立中共地下黨組織的縣份之一。

這片紅色的沃土,孕育了紅軍高級將領曠繼勳,中共思南地下黨組織書記肖次瞻、熊大贏,抗日英雄肖炳琨、抗美援朝戰鬥英雄阮再福等知名人物。

「双拥专栏」思南:弹奏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双拥动人乐章
「双拥专栏」思南:弹奏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双拥动人乐章

2017年思南縣紀念建軍90週年晚會現場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是思南的美麗衣裳,紅色沃土賦予了思南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就是這片美麗紅色的沃土,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成為思南軍地的優良傳統,思南軍地視全國全省“雙擁模範縣”為自己的最大榮光。自1992年以來,思南連續八次被評為貴州省“雙擁模範縣(城)”;1997年以來,思南連續六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縣(城)”稱號。

思南,始終把富民強軍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落實,把雙擁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推進,納入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思南戰略總體推動,納入全縣惠民工程重點實施,以爭創全國第七屆“雙擁模範縣(城)”為抓手,著力在“融合創新”上做文章。

2017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134億元,增長12.8%;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6188元、8097元,增長9.5%、10.5%;77個貧困村出列,減少貧困人口15590人。

縣委、縣人民政府榮獲中共銅仁市委、銅仁市人民政府授予“雙擁先進縣”稱號,縣委書記劉雲成被中共銅仁市委、銅仁市人民政府評為“雙擁先進個人”;縣人武部先後榮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軍營”等先進集體稱號;縣消防大隊多次被省、市評為先進單位,部隊官兵先後榮獲三等功6次。

「双拥专栏」思南:弹奏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双拥动人乐章

縣委書記劉雲成(左前一)到駐思部隊慰問。

「双拥专栏」思南:弹奏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双拥动人乐章

在“融”字上發合力

思南軍民以開展“軍地互辦實事”活動為載體,促進思南經濟社會和駐思部隊建設融合發展。

全心全力辦好駐思部隊自身無法解決的難事。大力支持消防部隊建設,投入4000餘萬元經費幫助部隊改善營房條件,新營房已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消防官兵執勤、訓練、學習、生活環境。

盡心盡力辦好軍事鬥爭準備需要的大事。思南聯通分公司為駐思部隊官兵舉辦計算機、信息通信技術業務講座30期;投入180餘萬元,幫助駐思部隊進行通信線路升級改造,並免費提供長(市)話和光纜接續等電信技術業務支援,解決了駐思部隊“四網合一”建設難題。

傾情傾力辦好駐思部隊官兵關注的急事。縣委、縣人民政府幫助縣人武部解決了因歷史原因造成的事業編制職工未正式納編的問題。落實了從2014年7月至今未繳納的養老保險金和職業年金341887元,2018年1月份,人武部全體職工正式由地方平臺發放工資,解決了職工的後顧之憂。

駐思部隊積極為地方辦實事,體現人民子弟兵愛人民的深情厚意。

近年來,思南消防官兵清除積冰路面300餘公里,送水2000餘噸,惠及群眾50000餘人。設立“思南消防助學基金”幫助8名貧困高中生完成學業,為困難黨員捐款20000餘元,為貧困群眾捐物500餘件。為群眾提供送水、取鑰匙、摘馬蜂窩等救助服務200餘次,獻血160餘人次、4萬餘毫升。

縣人武部出臺了《思南縣成建制組織退伍軍人、民兵預備役人員參加脫貧攻堅的實施方案》,實施“企業+退伍軍人+民兵組織+貧困人員”的模式,在青槓坡鎮組建1個連4個排12個班,成建制組織退伍軍人、民兵預備役人員參加通村通組公路建設,修建了青槓坡鎮楠木王村“組組通公路” 15.8公里。

成建制組織民兵投入甕溪鎮三星、付家寨片區軍民共建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有效解決三星村、付家寨村1200多人飲水安全問題。

「双拥专栏」思南:弹奏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双拥动人乐章

退伍軍人王明禮(左二)在茶園基地接受貴州日報記者採訪

重點扶持晨曦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紫竹園種養專業合作社、肉鴿養殖基地3個退伍軍人創業基地建設,幫助和帶動2000多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成建制組織民兵以駐訓方式參加興隆鄉“軍民共建萬畝生態油茶園”建設,完成該園1000畝油茶種植。通過採取與村組合作開發的模式,在興隆鄉完成種植油茶16000畝,解決當地2000多名群眾就業。

綠化荒山,美化思南。組建28支“民兵造林隊”,在8個鄉(鎮、街道)建立了“民兵植樹造林示範點”,累計投入兵力1.5萬餘人(次),造林4.5萬餘畝,栽種各類苗木200餘萬株。

持續推進息樂溪村新農村示範點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716.18萬元,完成建設項目11個。

「双拥专栏」思南:弹奏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双拥动人乐章「双拥专栏」思南:弹奏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双拥动人乐章

駐思部隊積極開展軍警民聯防聯治活動,建設平安思南。駐思武警部隊積極參與地方處置突發事件,配合地方政府開展“嚴防嚴控”和“打黑除惡”活動,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與社會和諧穩定。

在“合”字上下功夫

思南出臺《思南縣軍民融合發展規劃綱要》。加強軍地建設全方位融合。

全縣100多家單位及企業和個體戶與駐思部隊建立了共建關係,形成了以共建單位為主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良好氛圍。每年春節、“八一”等節假日期間,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人民政府、縣政協組團慰問駐思部隊和全縣重點優撫對象。近年來,全縣慰問駐思部隊的物資累計達100萬元,慰問重點優撫對象資金累計628萬多元。

「双拥专栏」思南:弹奏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双拥动人乐章
「双拥专栏」思南:弹奏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双拥动人乐章

把保護軍事設施法規宣傳教育納入全縣雙擁宣傳和國防教育、“七五”普法之中,形成保護軍事設施就是保護自己生命的濃厚氛圍。2011年以來,全縣沒有發生一起破壞軍事設施案件,沒有發生一起涉軍群體越級上訪。

在“創”字上爭一流

思南著力創新雙擁工作機制,不斷提升雙擁工作水平。

推行網格化管理服務,按照“地域相鄰、人員相熟、文化相近、構成相似”的原則,以行政村、自然村為主線,將全縣復退軍人劃分成若干個網格。以自然村寨、居民點為單位設立復員退伍軍人信息聯絡員,隨時瞭解和掌握復退軍人的生產生活動態。以落實優撫安置管理制度為依託,建立健全科學、規範、高效的優撫安置網格化工作管理體系,實現優撫安置工作由被動反應式向主動預防式轉變,切實保障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

「双拥专栏」思南:弹奏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双拥动人乐章

縣人武部政委安益寶(右二)到退伍軍人創業基地查看李子結果情況

注重退役軍人創業就業“輸血”,組織退役士兵技能培訓820人、農業適用技術綠色證書培訓205人、創業骨幹培訓150人,電工等技能培訓50人、駕駛技術培訓545人、創業骨幹培訓100人,投入培訓經費200餘萬元。

制定《思南縣關於進一步做好復員退伍軍人困難幫扶工作的實施細則》,投入1400多萬元創建了塘頭肉鴿養殖、孫家壩果園、晨曦專業合作社等10個農村退伍軍人創業就業基地;依託縣工業園區企業,建立了10個“思南縣退伍軍人創業基地”,對復員退伍軍人實行政策、項目、資金重點扶持,湧現了王明禮、袁崇漢、黎芝明、趙強、羅亨文等一大批退伍軍人創業就業先進典型。

在“新”字上做文章

思南著力把雙擁創新舉措落到實處,取得滿滿的新成效。

注重幫扶貧困軍烈屬、退役軍人取得新實效。全縣2萬多名黨員幹部與軍烈屬、退役軍人結成幫扶對子,為農村貧困軍烈屬、退役軍人理清脫貧致富思路400餘條,開展技術培訓1300人次,投入項目資金3000萬元,使400戶貧困軍烈屬、退役軍人脫貧致富。對駐軍隨軍未就業家屬及時發放生活補助,優先安置隨軍家屬就業。

注重落實優撫政策取得新實效。近年來,思南發放各類撫卹補助金累計11400多萬元。建立優撫對象臨時救助常態機制,為4000多名優撫對象發放臨時救助金112萬元。

注重退伍軍人安置工作取得新實效。近年來,思南共接收退役士兵566名,其中選擇自主就業517名,雙考安置31名,政府指令性安置50名,安置率100%。對待安置期間人員發放生活費10餘萬元,發放自謀職業經費102.3萬元,發放自主就業經費750.8萬元。

注重落實保障機制取得新實效。著力解決優撫對象就醫難,投入104.2萬元為3400多名優撫對象繳納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投入100多萬元為駐思官兵繳納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解決了2000人次優撫對象醫療費246.6萬元。

著力解決優撫對象住房難,投入110多萬元幫助88戶農村困難優撫對象完成危房改造,併為32戶生活困難的優撫對象優先辦理廉租房補貼手續;投入4.6多萬元為抗美援朝戰鬥英雄阮再福解決了廉租房。

著力解決優撫對象生活難,近年來,兌現義務兵家屬優待金累計1260餘萬元,優撫金髮放100%;投入50多萬元解決困難退伍軍人生活補助;投入200多萬元組織走訪慰問重點優撫對象3000人次,發放了優撫對象定期撫卹補助金11400多萬元;享受補助的優撫對象二代身份證錄入率93.2%,4類安置對象安置率達到100%;不斷提升優撫對象的社會地位。救助了5名現役軍人家庭因災造成房屋損失10多萬元。

鼓勵思南籍現役軍人在部隊建功立業,凡思南籍現役軍人榮立三等功一次獎勵500元,二等功一次獎勵1000元,一等功一次獎勵2000元。近年來,發放現役軍人立功獎勵資金5萬多元。

注重雙擁文化建設取得新實效。大力推出雙擁文化精品,舞蹈《水困》參加全國雙擁文藝節目調演,榮獲三等獎。電影《曠繼勳蓬遂起義》,榮獲201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金星獎、貴州省“五個一工程獎”。

加大雙擁宣傳力度,利用“八一”等重大節日和徵兵等其它主題活動,在車站、碼頭設置了“軍車(船)免費停放”、高速公路收費站設置了“軍車免費”、醫院和金融單位設置了“現役軍人、殘疾軍人、軍烈屬優先”、商場設置了“現役軍人優惠”標誌,給軍、烈屬發放“光榮牌”8445張。

把國防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每年舉辦一次“全民國防教育日”活動,開展中學生軍訓2萬多人次,上國防教育課20多萬人次。

加強愛國主義基地建設,投資700萬元將原烈士陵園搬遷至高家洞。投入600萬元完善9處鄉鎮烈士陵園設施,零散烈士墓完成率100%,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完成率100%。對中共思南地下黨陳列室和曠繼勳烈士故居進行了維修。投入70多萬元新建200多平方米的雙擁陳列室並對外開放。

在縣內媒體開辦“雙擁專欄”,建立“雙擁”文化牆;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在縣、鄉集鎮和主要交通幹線設置、懸掛、張貼永久性雙擁宣傳標牌1萬餘條(幅);開展群眾藝術團體送戲進軍營演出30場次,形成濃厚的雙擁氛圍。(陳時安)

總 編:王 芳

策 劃:晏葉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