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你真的懂ETF了嗎?

淺析:你真的懂ETF了嗎?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中國ETF已經度過了起步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目前,ETF的規模有了進一步的擴大,種類也更加豐富。同時,ETF也在在金融市場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投資者對待ETF投資仍然存在一些誤區。

ETF產品規模越大則代表它的流動性越好?

流動性高是ETF產品的一大優勢。歷史上,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換,ETF一般都能保持良好的流動性。目前,中國市場上普遍認為ETF產品的規模越大則代表它的流動性越好,這隻在一定程度上成立。

事實上,ETF的流動性來自於三個方面:ETF在二級市場的交易量, 跟蹤標的資產的交易量,以及因為ETF特殊的申購贖回機制而顯得異常重要的一級市場上的流動性。

由於一級市場的流動性很難預測,個人投資者一般可根據標的資產的流動性來著手分析。事實上,ETF根本的流動性來自於標的資產,這也是一些低成交量ETF實際流動性好的原因。一隻行業ETF的規模或者成交量雖小,但如果它潛在標的資產的流動性高,那麼這隻產品的流動性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差。在以下例子中(見表1),“廣發中證全指信息技術ETF”的成交量較“華夏中小板ETF“低,但由於其標的資產的流動性高,它本身的流動性要比乍看起來高許多。

淺析:你真的懂ETF了嗎?

選擇管理費最低的ETF就是最省錢的做法?

ETF的另一大優勢為其廉價的交易與運作成本。一些投資者認為選擇管理費最低的ETF就是最省錢的做法,但這樣一隻ETF往往卻不是最便宜的。所以,應該從整體的費率角度來挑選產品。ETF的總費用可大致分為:佣金,買賣差價以及管理費。在中國,由於ETF做市機制並未完全實施,買賣差價可被忽略不計。但在美國等採取報價驅動市場的國家,ETF做市商在提供流動性的同時將賺取買賣差價。

基於ETF在二級市場上交易,佣金,買賣差價對於頻繁交易的普通投資者來說是筆不小的開銷。有些證券公司為了招攬生意而免除佣金,但有時管理費和買賣差價可能比佣金更昂貴。買賣差價通常受以下因素影響:二級市場上ETF的交易量,標的資產的買賣差價,一級市場上申購和贖回的清算費用,以及做市商對沖頭寸的開銷。

以下的例子當中(見表2),雖然XYZ ETF收取的管理費較ABCETF更高,但它在買賣差價上的優勢卻讓它在總費率上勝出。

淺析:你真的懂ETF了嗎?

ETF跟蹤誤差越小越好?

ETF的跟蹤誤差可以按每天,每週,每月或每年計算。多數個人投資者以較頻率的模式交易ETF,而機構投資者的持有時間通常會長一些。交易越頻繁,短期內的跟蹤誤差就愈加重要。這裡的跟蹤誤差是指ETF基金收益率與跟蹤標的指數收益率的偏差,無論基金跑贏還是跑輸了指數。

總體而言,ETF跟蹤誤差越小通常意味著標的資產換手率較低,進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市場普遍認為ETF跟蹤誤差越小越好。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畢竟投資ETF的主要原因是獲取指數收益。與指數型基金相比,ETF的跟蹤誤差普遍更小。但是,大家不應忽略很多事先決定的因素包括跟蹤模式、權重方式和再平衡頻率是決定ETF跟蹤誤差大小的主要因素(見表3)。

淺析:你真的懂ETF了嗎?

目前,中國絕大部分的ETF以完全複製模式跟蹤指數,但也有一些以優化抽樣複製模式存在的ETF,例如“富國上證綜指ETF”。在成分股數量龐大,成分股流通或所有權受限制(如一些新興市場證券),成分證券難以獲取(如一些固收類證券)的情況下,以量化技術做優化抽樣來複制指數不失為一個可行並有效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