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前還不是高管?那你這輩子的房地產生涯沒希望了!

35歲前還不是高管?那你這輩子的房地產生涯沒希望了!

你害怕鬼魂嗎?聶小倩這種例外啊,這其實是對未知事物的恐懼。然而,事實上,人們對未來已知的事物恐懼更大。我講個個人的事例。

大學本科期間,我讀了四年會計,畢業後做了大半年實習會計,後來轉行轉崗了。原因是我們單位是餐飲集團,財務上30個人,只有我和一位50歲上下的人是男士。我下決心離開,就是覺得今後的人生,就像會計上的科目,今後幾十年可能一成不變。

如果你看一本小說,打開第一頁就知道了結果,你還會讀下去嗎?

我的老師和同學不這麼想,他們的教育是:會計像中醫,越老越吃香。

現在回頭看看,當時從報考志願到畢業後實習轉崗,其實很不成熟,毛毛糙糙,但人生不能重來,否則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聖人。

35歲前還不是高管?那你這輩子的房地產生涯沒希望了!

離開餐飲集團之後,成為文字工作者,當時本來要進入鄭州某報媒,但被某商貿物流企業看上,老總一再邀請,在那邊做了四年,後來參與投資一個項目失敗,一窮二白離開。

兜兜轉轉四年進了房地產,回憶那時候的生活,常常和朋友感慨:

如果那4年經驗換成2年的房地產經驗,我比現在牛逼多了!

說這個事情,其實我覺得人生要規劃一下的。

就像我在鄭在說房自媒體上發的文章:從理論上講,鄭州大學生完全可以做到三年之內買房子!

直到做房地產第5個年頭,當時各種焦慮,去北京找了建春老師做做規劃,豁然開朗。

他們打開了我的格局和視野。

說給人生開光可能誇張,但格局和視野打開之後,見識自然不同。

35歲前還不是高管?那你這輩子的房地產生涯沒希望了!

這幾年,我作為鄭州房地產圈行業觀察者的身份去看事物,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1.如果35歲之前做不了高管,那麼你這輩子基本上沒有希望了。

2.如果45歲不能成為企業的精神領袖,或者核心靈魂人物,那麼以後的職場價值只能慢慢貶值了。

可能有些人覺得絕對,我說下邏輯。

30歲之前,各種熬夜、拼搏,都無所謂,加班一晚,明天照常生龍活虎。可你現在行嗎?

油膩中年。

不僅僅是生理上的反應遲緩,思路上怎麼樣呢?

現在進入職場的90後,還有95後,因為從出生就沒有那麼多揹負的壓力,見多識廣,思路活潑,工資要求比你少,比你有拼勁,還比你有思路,而且還比你能加班,你說企業應該選誰?

35歲之後你再打拼,可能嗎?

人生35年你已經荒廢的不少了,以後還會接著荒廢。

現實是一線房企裡面,今後你作為大叔大嬸級別的人,被小朋友指揮吆喝,這才是常態。

習慣了就好了!

無忌兄弟做了房地產求職招聘,每天要接觸大量的企業招聘和人員求職信息,當然也見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他曾和我說過這樣的一個事情:

有個46歲的人,原來做的本土某開發商高管,但現在企業被一線房企兼併了,他原來賺的錢也夠這輩子日常開銷了,不想在兼併他們的房企裡面“高週轉”,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無法接受昔日眼中的“小屁孩”整天指指點點、吆五喝六。

這個人想做個顧問之類的崗位,待遇好說,已經找了幾個月,目前還在找。

無忌說這個人看起來很可憐。

我說他比咱們做自媒體的好多了……

35歲前還不是高管?那你這輩子的房地產生涯沒希望了!

今天是中國品牌日,與情人節之類的節日相比較沒有一點存在感,哪怕是我在鄭州房地產品牌策劃聯盟微信群發紅包都不是很積極。引用某大咖的話,品牌現在很重要:

1、企業經營的核心成果是品牌。

2、品牌是企業一切外在形象的集合。

3、品牌建設的最高境界是建立品牌認同,本質是要佔領客戶(消費者)的心智。

4、品牌認同(即佔領心智)最核心的工作是,喚起客戶所熱衷的價值觀和信仰,產生共鳴並因此擁戴品牌。

5、品牌建設是一個系統且長期的工作。

然鵝,在TOP30都進入的鄭州,先被搶人,再被搶地的本土開發商老闆們考慮的是如何活下去,或者說怎麼賣好房子,或者說怎麼賣好資產。

品牌,你是來搞笑的吧?

對於本土大多數人來說,對於品牌的認知其實也就是在媒體曝出負面時救救火,如此而已!

不乏有實力的少數派,標杆建業、人文康橋、親民正商、精細永威、黑馬綠都,我們應該感謝他們,面對一線房企時,本土房企還能站著說話。

35歲前還不是高管?那你這輩子的房地產生涯沒希望了!

今天提前完成了很多工作項,一邊在微信群瞎扯,一邊順手碼了這麼多字,思路混亂,愛看不看!

最後想說一句我喜歡的格言,估計是鄭在說房還是誰說的?

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就是比你優秀的人更加努力。

在房地產這個典型拿命還錢的行業,祝願你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