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都認爲大學的知識用不到,真的是這樣嗎?

網友一:

覺得大學所學知識無用,很有可能是你不會學習。我本科讀的是中文師範專業。我們專業的課程分為公共課、專業課和選修課三種。公共課就是大學英語、馬哲毛思鄧論三個代表、法學概論、軍事學之類大部分專業都要學的課程。專業課可大致分為文學、語言學、文藝學、教育學和心理學幾大類。

要說沒用真沒用。如果你未來當個小學老師或幼兒園老師,上面除了教育學、心理學的課程外,其他文學類、語言學類、歷史學類課程幾乎一點用都沒有。要說有用真有用。如果你未來當個初中甚至高中老師,上面的每一門課都會對你今後的教學有幫助。因為中學語文課的內容就是以文學為主,語言學為輔,文藝學和歷史學為錦上添花的。

為什麼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都認為大學的知識用不到,真的是這樣嗎?

網友二:

這麼說吧,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性較強,如果畢業後不從事本專業,那麼這些人群肯定都覺得大學所學的知識無用了,比如大學之後你用的上高數線代嗎?用不上,那這樣的話,肯定就會覺得這些知識無用了,但對於考研考博的同學呢,因為要考試,所以肯定是有用了。

在這裡,我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大學的知識於我而言,很多都是無用的,但是我還必須要學,因為要考試,還是一個原因就是,儘管自己學不到該知識點,但是自己體驗了學習的這個過程啊,大學,我總認為,他不是教我們未來怎麼掙錢的,而且改變我的思想,強化我的認知,對事物,對人,對社會,以及對世界的認知,有了認知,有了思想,才能走的更遠,不是嗎?

網友三:

因為現在的大學,離真真正正的學習,已經越來越遠。

在大學生還沒有踏入大學校園之前,他們在高中,學習這項任務,都有老師在後面作為指導。老師為了升學率,為了自己的口碑,為了孩子的未來,一般都會盡心盡力將自己的學生給輔導好,在一來一往之間,很多學生和自己的任課老師,都保持著良好的師生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會想念起,自己高中老師的原因。可到了大學,老師對學生的作用,可以說了降到了最低點。

為什麼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都認為大學的知識用不到,真的是這樣嗎?

網友四:

大學學習,更應該通過學習知識的過程提高能力,包括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與表達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而不只是掌握知識本身。

如果只是掌握知識,那麼,確實很多知識是沒有用的,一方面,在當今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很快,大學的課堂教學無法趕上知識更新的速度,很多所學的知識,走上社會已經過時,包括技能也是如此,職業教育的技能學習,會緊密結合社會需求,但社會對技能的要求也日新月異,在學校學的技能,走在社會也可能派不上用場。

另一方面,大學裡有一些學習內容,如果從派用場角度,很難直接派上什麼用場,比如,有的以理工見長的綜合院校,要求文科生學數學,文科生就認為大學裡不應該再學數學,覺得學數學,對於文科生來說,沒有什麼意思;甚至還有的理工科學生認為大學裡也不應該學大學語文,覺得學語文,對於理工科學生來說,也意義不大。因此,目前大學裡普遍存在工具課程熱,而通識教育課程冷的問題,但就是工具課程也被質疑內容陳舊,學了也沒什麼用。

網友五:

大學學習,對大學生最重要的是,應該通過學習知識的過程,學會學習,培養能力。這首先需要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價值,有的同學覺得學習知識無用,因此,就不學習,逃課、混日子,結果知識沒學到,也沒有在大學裡培養起應該培養的能力,走向社會時,缺乏競爭力。每個人學習的知識,除了一些概念、定理、經典內容之外,會隨著社會發展、時代進步而過時,但通過學習知識培養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會讓你儘快適應社會變化,學會新知識。這些能力是不會過時、無用的。

為什麼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都認為大學的知識用不到,真的是這樣嗎?

網友六:

綜合知識學得好,你就可以在日常聊天中增添更多素材,談資更加豐富,可以營造一種有趣的人設,大家都喜歡和有趣的人做朋友,這對你的人際關係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教育心理學學得好,不僅能在職場中有利於讀透同事的心理,便於引導同事配合自己的工作,還有利於對下一代的教育;教育方法和技巧學得好,可以幫助你更快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思傳遞給他人,便於他人快速理解你的想法,減少溝通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