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水果在華成長記:從「奢侈品」到平價「爆款」

東盟水果在華成長記:從“奢侈品”到平價“爆款”

圖為水果吸引民眾。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攝

酷熱的盛夏夜裡,中越邊城憑祥市的夜市美食街內,名為“胡西施水果撈”的小店是最為熱鬧的一景,來自中國各地的食客排著長隊等待購買一碗正宗的東南亞水果撈。

店員手腳麻利地將新鮮熱帶水果切成果丁擺放在透明玻璃碗內,玉米粒、紅豆、椰肉絲覆蓋其上,澆上兩勺濃稠香郁的煉奶,一碗清爽香甜的水果撈便可上桌了。

“水果撈是憑祥的熱賣品,水果新鮮且種類多,吃起來又糯又香。”胡西施水果撈店的常客羅梓說,一碗匯聚了東南亞多國水果的水果撈,僅售10元人民幣,“太划算了”。

憑祥是中國通往越南乃至東盟國家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連續5年保持“中國水果進出口第一大市”,每年從憑祥友誼關和浦寨口岸進出口水果超過100萬噸,進境水果達50多萬噸,進入中國的東盟水果每500克就有400克是經過憑祥進入。

“在過去,從東南亞進口水果到中國成本很高,冷鏈物流網絡不完善,邊境通關時間長,這導致東南亞水果在國內的售價偏高。”廣西鴻桂華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仁其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其所在公司從事越南火龍果進口貿易已有22年,期間見證了東南亞水果從“奢侈品”到平價“爆款”的變遷過程。

陳仁其說,由於白色果瓤的火龍果具有糖分低的優點,早期從越南進口火龍果主要是針對國內糖尿病患者及高端消費人群。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立,中國與東盟各國在通關便利、交通互聯互通等方面合作加強,以火龍果為代表的東南亞水果開始大量進入中國。由於進口成本逐漸降低,火龍果在中國的銷售價格也日益“親民”,進入普通百姓的家庭食譜中。

“過去越南火龍果要進入中國口岸,辦理檢驗檢疫等各種通關手續快則一天、慢則兩三天,時間成本很高。現在通關時間縮減為一小時,方便太多了。”陳仁其說,目前中國市場對東南亞水果的需求量很大,除了農貿市場、超市等傳統銷售渠道外,以東盟熱帶水果為主要產品的連鎖果汁店、主題餐廳、水果體驗館等新興產業亦快速發展,豐富中國消費者的飲食選擇。

在憑祥市,桃子燜排骨、清蒸梨子釀、葡萄燉雞湯、火龍果炒牛肉等東盟水果混搭中餐的新菜式近年來成為當地民眾“新寵”。近日,中國?憑祥東盟水果第一城水果特色餐廳、水果體驗中心正式開門納客。當地官方計劃將水果商貿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結合,將東盟特色水果一站式購物、特色水果餐打造為友誼關旅遊線路上的新亮點。

為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陳仁其所在公司在越南設立了幾個直屬工廠和若干代理工廠。其中,越南潘切市的直屬工廠規模最大,每天可出產15個集裝箱貨櫃的火龍果。每年該公司從越南進口火龍果總值達15億元人民幣,鮮果在國內供不應求。

“我們在開拓更多種類的東南亞水果產品和銷售渠道。”陳仁其說,除火龍果外,越南紅肉菠蘿蜜近年來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目前該公司也已開展進口業務。在柬埔寨,當地芒果鮮果價格相對中國具有很大優勢,該公司在柬投資4000萬元人民幣設立芒果乾加工廠,芒果乾成品通過西哈努克港運輸,經越南胡志明港至中國欽州港,再分銷至中國各地。目前,芒果乾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

陳仁其說,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入東盟水果產業中,這意味著未來東盟水果進入中國市場的量會持續擴大。在日益完善的國際農貿合作和市場競爭環境內,東盟水果在中國“加量不加價,但品質將不斷優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