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亞·馬爾克斯:我是如何寫出《百年孤獨》的?

加西亞·馬爾克斯:我是如何寫出《百年孤獨》的?

小學門口,留父母電話就可以領小禮品的地方,每天都被孩子們擠的水洩不通。

時常會有孩子在糾結,是要這個小球呢,還是要那個陀螺。有的孩子會問,能不能兩個都要。回答是:只能拿一個。

於是孩子們就繼續糾結,直到家長們走過來終結這件事。

選擇困難是所有人的通病。選擇之所以能成為選擇,就說明對我們而言,每個選項都是有價值的。

莎士比亞曾說過: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question.

我的理解是:選擇這個還是選擇那個,這是個難題。生存和死亡也不過是道選擇題。

選擇一個就相當於放棄另一個。

所以,古往今來,沒被選擇的,到頭來都會變成一種遺憾。

就像張愛玲說的:每個男人生命中都有兩個女人,紅玫瑰和白玫瑰。娶了白玫瑰,紅玫瑰就是心口的那粒硃砂痣,白玫瑰則成了衣領上的一粒白米飯。

不過,做了選擇還放不下,其實是對選擇的一種不負責任,既然決定了,便只顧風雨兼程。

加西亞•馬爾克斯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放棄了學業選擇寫作,他說:要麼寫作,要麼死亡。

而他也正是這樣做的,在他的自傳《活著為了講述》中,展示了他三十歲之前,經歷的種種選擇和堅持。

加西亞·馬爾克斯:我是如何寫出《百年孤獨》的?

1.選擇

除去那些我們不能選擇的事情:父母、出身、環境、基因等之外,剩下的事情,幾乎都有選擇的餘地。

即使到了什麼都改變不了的時刻,我們也依然可以選擇自己的態度。

我們人生大多是由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組成。

馬爾克斯的母親當初不顧家人強行反對,嫁給了他的父親,而後連續生了十幾個孩子。

得知丈夫出軌,並有私生子後,她也鬧得不可開交,到最後二人還是和好如初,一直相愛到老。不管是剛開始選擇和貧窮的丈夫結婚,還是選擇原諒,她都沒有後悔過。

可見,馬爾克斯的母親是極有主見的,所以馬爾克斯小時候的選擇權少的可憐。

作為長子,他不得不肩負光復整個家庭的重擔。從小他就酷愛讀書,而且極有繪畫天分,還愛好音樂,因為這些才能,他從小到大都是學校的佼佼者,父母均以他為榮。

但是馬爾克斯並不開心,他羨慕肆意妄為的弟弟。他漸漸覺出了自己不開心的原因——沒有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

馬爾克斯剛高中畢業時,什麼都不懂,也沒有方向,一無所有。

但他知道,自己不想讀大學,不想學法律,即使高中畢業時的成績是全校第一。

他想輟學,不過在家人朋友的勸說下,還是去大學勉強讀了兩年,之後他就開始逃課。

好在,高中畢業不久,著名的《觀察家報》就刊登了一篇他的短篇。當時他的短篇是沒有稿費的,不過這也是他後來成為專欄作家的一個鋪墊。

馬爾克斯還是選擇偷偷輟學了,他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讀書上,名著中,各式各樣的寫作技巧讓他如痴如醉。

當時他還偷偷跟別的年輕人一起偷聽過一些大詩人、大文豪喝咖啡時的談話。後來馬爾克斯加入了文學小組,成為專欄作家。

馬爾克斯成為專欄作家的時候,政治局勢一度非常緊張,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著想,他不應該寫那些揭露真相的報道,但他選擇了寫。後來有段時間不得不出國躲避。

就這樣,馬爾克斯不斷堅持寫作,把一生中遇到的人事物,都用別樣的方式講述了出來。

加西亞·馬爾克斯:我是如何寫出《百年孤獨》的?

2.迷惘和困境

在寫作上,馬爾克斯可以算是天才作家。可就是這樣的天才,在寫作的路上也曾充滿迷茫和困境。

馬爾克斯對外宣稱開始寫《家》,很長時間後,小說一點進展也沒有。

所有的朋友見面總會問一兩句小說的進展,馬爾克斯只能硬著頭皮寫完。

寫完後,他又發現這本小說感覺不對,無中生有的故事也沒有情感。直到跟媽媽回老家賣老宅,各種兒時記憶紛湧而至,他才重新有了靈感。

他開始繼續創作,這就是他長篇小說的處女作《枯枝敗葉》,也就是《百年孤獨》的雛形。

這本書的故事並沒有完。馬爾克斯信心滿滿的把自己剛創作出來的小說,寄給了一家出版社,等待著新書面世的消息。

可是收到的卻是拒稿信,而且原稿還不給退回。馬爾克斯感覺非常難過,好在有個朋友提前留了一份底稿。

馬爾克斯很迷茫,對這本書是否要大刀闊斧地修改,一直沒有下定決心。

後來一位長者告訴馬爾克斯:不要太在乎退稿編輯的一面之詞,一個人的觀點並不能代表什麼。後來,別的出版社出版了這本小說。

馬爾克斯選擇了寫作,之後的好多年裡,他就一直是邋里邋遢的樣子,不是因為他不愛乾淨,而是他太忙了,每天工作之外的時間全都撲到小說上,殫精竭慮地學習和創作。

後來他被送到國外躲避災禍,竟然被自己銀行卡里的存款驚呆了。他才想起自己這些年沉浸在寫作中,竟是忙得沒有時間花錢。

3.結語

選擇,就是那個你選了,並願意堅持把它實現的事情

有時,另一個選擇可能更好,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當時的我們選擇瞭如今的選項,那我們就不能讓曾經的自己失望;

有時,選擇中可能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這些也許是我們的機遇,不過被命運做了包裝,是給勇敢者的禮物;

有時,選擇像一劑疫苗,我們放棄當下的安逸,主動嘗試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雨,不斷主動成長,等哪天命運,交給我們一個難以承受的事情時,我們也還能有更多自保的籌碼。

選擇最大的好處就是表明:我們掌握了自己人生的主權。那麼,等到老了,回憶一生,就可以對自己說:我的人生都是自己選擇的,也許有遺憾,但從未後悔

記得,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中寫過:

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