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三聚氰胺奶粉與十年後不合格疫苗:爲消費者悲,爲行業悲

十年前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十年後吉林長生不合格疫苗事件,都是關於孩子的,這是國人最敏感的區域,不安生啊。

十年前三聚氰胺奶粉與十年後不合格疫苗:為消費者悲,為行業悲

我曾在奶粉行業工作若干年,深刻感受過三聚氰胺事件後國產奶粉要贏回消費者的信任有多不容易,食藥監和企業縱使付出十倍的努力也很難挽回一二線城市的市場。其實,食藥監這些年監管奶粉行業可謂嚴苛的很(說全球最嚴都不誇張),卻在這次疫苗事件上又栽了跟斗。

三聚氰胺事件有兩大後果:一是奶粉價格整體飆升,二是洋奶粉受追捧國產奶粉信任度大跌。那麼,今後疫苗的發展會不會也出現這樣的局面?

想想覺得挺悲哀的,嬰幼兒奶粉和常規疫苗都不是什麼高科技的東西,需要的只是嚴謹負責而已。然而奶粉事件一出,奶粉價格越來越高,幾十塊錢成本的奶粉終端要賣到幾百塊,如果奶粉賣的便宜,消費者反而不敢相信,甚至會懷疑你的品質。

有朋友說剛從德國買的奶粉帶回來,不到100元一罐,但網上看伊利金領冠2段900g一罐378元(京東價),問我差距為什麼這麼大?

十年前三聚氰胺奶粉與十年後不合格疫苗:為消費者悲,為行業悲

單從配方上來說,國產很多奶粉添加的營養素是要更好些,國內奶源成本也要貴一點,但即便算下來成本也都在100元以內。

從品質上來說,目前國產大企業的奶粉還都是靠得住的,也還有一些四五十元一袋或100多元一罐的產品,其實和那些賣四五百一罐的沒多大區別(無論外資還是本土),對孩子發育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影響的只是消費者心理。——其實奶粉本就是個普通食品,只是因為是給孩子的,因為出過質量事故,導致大家的心理改變了。

曾經稱霸國內奶粉市場十幾年的多美滋,雖然有外資品牌的光環,但在2013年的肉毒桿菌烏龍事件之後,雖然產品質量沒問題,消費者也寧肯信其有轉而選擇其他品牌了,於是多美滋從此一落千丈。

十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中三鹿轟然倒塌,國產奶粉行業受到重創,十年後的今天也未能恢復到此前的聲譽和市場份額。

這次的疫苗事件呢?需要多久才能挽回消費者的信任?有個參考例子:1955年,美國曾發生過一次脊灰疫苗安全事故,在12萬名接種該疫苗的兒童中,有4萬名兒童染病,最終113人終生癱瘓,5人死亡。此後,相關機構花了60年來修復消費者信任。

十年前三聚氰胺奶粉與十年後不合格疫苗:為消費者悲,為行業悲

先邁出第一步吧——更快速、更堅決、更嚴厲的處理涉事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