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災大年,別想逃出去槓桿的最後一擊

债灾大年,别想逃出去杠杆的最后一击

來源:米筐投資(mikuangtouzi)

1

改革,到底怎麼改?到底要革誰?

三年前,這是擺在老大哥面前的難題。

三年後,我們來琢磨老大哥這三年到底是怎麼想的。

其實很簡單,把兩個結構分析清楚、準確。

大環境,中國2001年加入WTO之後,到2008年金融危機,再到來年4萬億放水政策到現在資產泡沫。

擺在老大哥面前的是兩個結構問題:

第一、中國發展、形成了哪些階層?各階層之間的主要矛盾是什麼?這些階層跟我有沒有矛盾,有的話是什麼矛盾?


第二、中國每年幾十萬億的經濟體量,和大量的外匯順差收入,產生了利潤都落到了誰手裡?這幫人在幹嘛?

理清了上面這兩個問題,就是理清了供給側改革大戰略的前提。

2

再分析一條輔線,央行的貨幣政策。

從央行自家貨幣政策來看,M2增速處於歷史性低位,央行現在為什麼不能放開馬力印鈔?

這事兒得往前講。2014年的時候,中國經濟陷入蕭條危機,大量國央企巨幅虧損,中國外匯儲備大量流失。

按理講,人民幣錨的是外匯,外匯沒了央行的基礎貨幣應該大量註銷,對應的幾十萬億信貸貨幣應該全部被央行收回註銷掉。

然而,央行領導們08年後從美聯儲那兒學回來好多東西,其中有一項就是創立以抵押補充貸款(PSL)(三四線城市棚改主要放水工具,也是三四線城市房價暴漲的資金源頭)和中期借貸便利(MLF)為主的一系列貨幣創新政策,換句話說,就是搞了一些放水的工具。

2014年底,這些放水的央行貨幣工具相繼粉墨登臺,15年股市瘋牛,16、17年房地產瘋牛,從貨幣經濟原理角度來看,就是這些玩意鼓搗出來的。

道理很簡單,要是沒錢你資產能漲個毛線?!

3

這時候就出現了兩個問題,第一,資產價格往後會越來越高;第二,利潤都聚集到了一小部分人和企業手裡。

於是,有先見之明的老大哥在捋清了上面兩個問題之後,提前大刀闊斧的開始了供給側改革。

到現在,除了明面上我們看到很多鋼鐵水泥煤炭等一些企業被關停,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供給側改革到底是幹嘛的。

特別是一些專家把供給側分析搞得複雜的像一部人類編年史,幾萬字的分析還真是看不下去。

其實很簡單,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就兩點:

第一、風險如何分配?


第二、利潤如何分配?

說的再簡單點——就是讓誰死不讓誰死,讓誰賺錢不讓誰賺錢的問題!

於是,各路改革搞到現在進入深水區,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大債之年。什麼叫大債之年?就是要讓一些企業和個人通過債務去死掉。

供給側改革,最後不徹底革掉你,怎麼能算改革成功呢?

4

這是中國某元經濟結構的一劫。對於很多負債主體,你想度過這個坎。只有三個辦法。

第一,違約。老子就是沒錢,老子不幹了還不行。所以,為什麼我去年就提醒大家打破剛性兌付這事兒很重要,但可惜很多人當時都不當回事。現在各路崩盤跑路的,晚了,你現在想跑都跑不出來,直接悶殺。

AAA級公司債都特麼完蛋了,別的還沒翻騰點啥么蛾子出來?

债灾大年,别想逃出去杠杆的最后一击

第二,接著玩旁氏騙局,借新還舊。這就考驗債務主體能否忽悠、要不要臉的時刻了。

最近,網上瘋傳上市公司某某能源電話會議傳出了一句神名言:投資者不買新債,我們怎麼還舊債?

债灾大年,别想逃出去杠杆的最后一击债灾大年,别想逃出去杠杆的最后一击

第三,最後一招,那就是通過各種債務轉移的方式分散到每個人頭上,大家都擔著。

有福一塊兒享沒享到我不知道,但是有難咱們得一塊兒擔著:“老鄉,你別跑,哎,說你呢!”

最後擺在老大哥面前的這三個方案,其實就是把這三塊揉到一塊兒做一個一攬子方案組合,然後根據大環境變化的情況實時動態調節這三者之間的權重就行了。

5

老大哥的初衷,肯定是既要……又要……還要......的。

但我們從其他國家的歷史經驗、包括國內歷史上其他資產領域的經驗能充分說明,不存在不經歷任何波動和陣痛就能舒舒服服去改革去槓桿的,現在希望什麼都不變就改革成功,槓桿下降,可能嗎?!

現在是主動求衰退,外面貿易戰的戰火硝煙還沒斷,在繁榮時期賺大錢的,你們一個也別想跑。咱們來手拉手,共患難。

這就是守住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大家沒事兒把19大報告再翻幾遍。

所以,幾個問題的答案就水落石出了。

第一,剛才那條輔線,從內生性將,央媽為什麼開足馬力印鈔?

因為沒有充足便宜的抵押物。按理說,那些AAA級債券是可以充當抵押物的。但中國的這些所謂的AAA債在我眼裡就是一堆垃圾。

央行為什麼寧願搞各種貨幣政策也不把這一大堆這麼“優質”的債券放到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裡?因為央媽知道這都是垃圾。

等到這些垃圾再打三折四折的時候,央媽才會考慮。到時候你要注意了,水龍頭才會真正的打開。現在商業銀行吃垃圾債只是個開始。

第二,地方政府錢袋子問題。很多專家學者叫囂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怎麼怎麼嚴重。

地方政府能有個毛線的債務問題,中國的體制,地方債務問題最終都是銀行來背的,最後中央再慢慢緩解銀行的問題,地方不可能出問題。商業銀行吃垃圾債,就是讓你背鍋不要卸。

再說,都債轉股了,能出個毛線問題!你去看看股市為什麼這麼爛?房子不讓拋,債是硬的,匯不讓換,就你股市有流動性,你不爛誰爛?你一爛,風險敞口在你這兒,其他風險就轉移釋放的差不多了。

第三,供給側改革最後一步,就是要打壓高利潤的民營企業,想想大大為什麼年初說要理直氣壯做大做強國有企業?!總盤子就這麼大,稅鍊形成後,你大他就小。利潤最終不回到國央企是不會結束的。

債務違約,銀行斷貸,擔保融資平臺關停,這有什麼稀奇的。從國央企鏈出來業務的民營企業,你別哭喪臉,趕緊想辦法,這次真沒人救,自求多福。

其實所有的事情,很早前都都做了大量推演,各行各業各種嚴打,目的都是為了誅心,達到最後利潤大一統重新分配,風險調節釋放完畢。

下半年才是真刀真槍,前面其實都是小兒科,真的。債災大年,誰都別想逃離供給側和去槓桿的最後一擊。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熱文回眸:(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2017基金公司五好金榜 五個維度解密最牛基金公司

◆ “2017信用卡金榜”出爐 哪些銀行被客戶瘋狂打call?

中國市值100強上市公司“董秘去哪兒了?”(附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