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有證2017屆成材率太高,米切爾場均20分,2018屆感覺有壓力

2018年選秀已經結束,這是一屆被非常看好的選秀,所以有選秀大年之說。當然,現在其實回過頭來看2017屆,他們的成才率也很好。3號塔圖姆、7號馬爾卡寧、13號多諾萬-米切爾更不用說了,老鷹的19號約翰-柯林斯現在被當作球隊基石之一,湖人的27號庫茲馬是更大的驚喜,45號的狄龍-布魯克斯在灰熊得到了82場的機會,還有48號的桑韋爾在雄鹿也打了73場。另外其他樂透秀表現也符合預期,5號達龍-福克斯展現了他的大心臟,8號的尼利基納,4號的傑克遜,9號的史密斯都將會在下個賽季得到重任。

而從整體數據上來看,這屆新秀應該來說一點不差。新秀賽季,有48位新秀得到了出場機會,其中只有三人都是隻出現一場,最少就是2分鐘;出場數量在10場以下的只有5人,11場-20場(包含,下同)7人,21場-30場4人,31場-40場1人。而出場達到42場以上達到31人,在這31人中22人達到60場以上,在這22人中13人70場以上。除了45號狄龍-布魯克斯之外,只有塔圖姆出場80場,成為這批新秀中的唯二兩位球員。

而2016年的選秀球員,只有43位球員真正打上NBA。 2015屆是40位,2014屆是41位,2013屆是42位,2012屆是51位,2011屆是46位,2010屆是43位。一比較,只有2012屆打上NBA的球員數量可以和2017屆相比。而這一屆的總出場數是2299場, 也是排在2010年之後的第二位,2012屆以2475場居第一,2014屆居然是其中最少的,只有1665場。2016屆1912場,2015屆1977場,2013屆1960場,2011屆2114場,2010屆1870場。

數據有證2017屆成材率太高,米切爾場均20分,2018屆感覺有壓力

這樣的對比,可以看出這一屆整體上確實更好。而從得分能力上來看,這屆是2010年之後最好的,他們有多達10人場均得分上雙,其中科比接班人多諾萬-米切爾成為其中唯一一位場均得分上20的新秀。2016屆2人場均得分上雙,2015屆是7人,2014屆、2013屆、2012屆都是4人,2011屆也是7人,2010屆是3人。而有意思的是,2016屆的最佳新秀,布格羅登居然場均只有10.2分。這樣的比較,確實可以看出,也許2017屆會是2010年之後整體成才率最好的一屆了。

數據有證2017屆成材率太高,米切爾場均20分,2018屆感覺有壓力

那麼,在今年被譽為難得一見的選秀大年被選中的新秀們,是否感覺到了壓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