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萬「買」了董監事四席位?

7月2日,康達爾正式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披星戴帽,由康達爾變成了*ST康達,據深交所規定,如果兩個月內仍未能披露定期財報,康達爾或將被暫停上市。據悉,事件源於康達爾和其涉嫌違法股東京基未能在聘請審計機構上達成共識,因此審計工作無法展開,2017年度財報無法披露,這是導致康達爾被實施退市風險的主要原因。

在康達爾方面看來,其屢次股東大會前收到的“訴前保全”裁定書,讓京基方面得以“以裁代判”行使涉嫌非法獲得的投票權,才是造成如今康達爾這一困境的問題所在。

“以裁代判”多次利用行為保全乾擾股東大會投票決議

事實上,為抵禦“野蠻人”入侵,康達爾多次向地方法院和省高院進行起訴,也多次向監管部門投訴,對於京基身份合法性以及投票權的問題在沒有實體判決以及監管機構最終調查結果的情況下,而京基集團屢屢採取“以裁代判”的方式,用價值3000萬元的房產作為抵押申請行為保全,通過法院裁定逼迫康達爾認可其身份合法性。

2018 年 2 月 7 日和4月24日康達爾公司兩次收到福田區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京基集團用其名下價值3000萬元房產作為擔保向法院申請行為保全,法院兩次均裁定康達爾公司不得在 2018 年 2 月 8 日以及4月25日舉行的臨時股東大會上剝奪京基集團表決權。

而到了最近一次,也就是6月29日的股東大會前一天,京基再度故技重施,又一次將3000 萬元房產作為抵押申請行為保全,而福田法院也一如既往地給出了“不得在 2018 年 6 月 29 日召開的公司2017 年年度股東大會上剝奪京基集團表決權”的裁定。按照此次股東大會,京基行使涉嫌非法獲得的投票權獲得了康達爾董監事四個席位。

近三次康達爾召開的股東大會,每次都是在前一天收到福田法院的裁定書,在相關人士看來,此舉絕非巧合,也正是因為福田法院的裁定干擾“放縱”了京基“入局”,才使得康達爾沒法在兩次股東大會上就聘請會計事務所獲得通過,從而致使康達爾年報難產,進而剝奪了中小股東對上市公司經營情況的知情權,也干擾了上市公司正常經營,並導致瞭如今康達爾“披星戴帽”的窘境。

對此,康達爾方面表示,起訴京基案件在省高院還在審理之中,對於京基身份合法性的問題以及投票權沒有實體判決,福田法院也沒有做出實體判決,京基利用了法院的“訴前保全”代替了判決書,並採取“以裁代判”的方式干擾了康達爾的換屆選舉以及股東大會的順利召開。

“京基拿3000萬抵押了房產,然後申請行為保全,對他們的投票權進行裁定。據瞭解,這類形式的“以裁代判”在全國尚屬首例。在省高院、地方法院都沒有最後的判決,監管部門對京基是否合法也沒有明確結論的情況下,京基的合法身份只能是待定,投票權又從何而來?事實上京基是‘以裁代判’混淆了大眾的眼球,等於他們變相花3000萬元買了董監事的席位。那麼由京基集團提名當選的董監事是否能履職呢?”知情人士表示。

3000萬“買”了董監事四席位?

京基從中作梗致年報難產 或影響上市公司利益

在6月29日康達爾年度股東大會上,康達爾2017年度財報遲遲無法披露也成為了投資者的關注焦點。股東大會上,康達爾管理層與京基之間你來我往,刀光劍影。此前,康達爾的(臨時)股東大會上,雙方也有公開的對立局面。本次股東大會上,康達爾一方指責京基利用股東投票權造成審計機構無法落實,導致年報無法披露,使公司披星戴帽。

其實,作為上市公司的康達爾從去年10月一直努力通過正常流程召開股東大會聘請會計事務所進行財務審計。2017年10月27日,康達爾董事會審議通過議案,同意聘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為公司2017年度財務審計機構和內控審計機構,提交股東大會審議;2018年2月和4月份,康達爾分別召開2018年第一次和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相關議案因為京基集團濫用股東權利而未獲得通過。京基多次複製使用同一手段反對康達爾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的議案,這種手段雖然比起之前使用的“僱傭黑社會大鬧股東大會”等行為文明多了,但京基為了想要得到上市公司控制權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據瞭解,康達爾的股權之爭已長達5年之久,通過違規手段獲取康達爾股票的京基集團一躍成為康達爾第一大股東,卻因為覬覦公司控制權多次向董事會提出罷免現任管理層未果後,開始濫用股東權利多次在股東大會上否決上市公司聘請會計事務所的議案,導致康達爾上市20多年來第一次因完成了年報的審計工作而無法按時披露遭遇監管部門立案調查。而按照深交所的規定,如果兩個月內仍未能披露定期財報,康達爾或將被暫停上市,彼時,不僅是康達爾與京基兩敗俱傷,康達爾的中小股東也或將在這場持久戰中面臨鉅額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