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講講關於「培訓」的那些事,說說自己的些許看法了

今天給大家講講關於“培訓”的那些事,說說自己的些許看法了

今天中午公司給我們開了所謂的爆文機制探討會,也讓我接觸了些許所謂的培訓。對於培訓這個事怎麼說呢,也許很難去下定義。在我看來培訓其實就是一件很雞肋的事情,棄之可惜,食之無味,聽起來好像很有用,但實際做起來卻很難。

我這樣的觀點其實就是因為執行力的問題吧,培訓都是想要去變得更好,但是再有用的培訓,關鍵還是要靠執行力。如果你我執行力夠強的話,也許就不需要去培訓了。但是培訓同樣又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可以更好去幫助公司走上正規,也許培訓的終極目標就是這麼多人中能有一兩個悟到並執行下去,那就是最大的成功了。其他的聽聽,也許會有些啟發吧,這就是一個概率的問題了。

今天那個何總給我們講的三三法則,其實就是每個東西想出3個關鍵因素後,再在關鍵因素後再想出3個因素,就這樣3、9、27種因素,慢慢具體化,最終落腳地就是執行,制度等問題了。這個模式其實就是先抽主幹,再去豐富細節,以此實現可執行,可標準化的流程了。培訓其實不錯,可是實際效果實施起來卻沒那麼簡單了,這也許就是自己開始自以為是的原因了。

我其實是一種悲觀主義,總是把結果想得最差,這也許就是內向人利己的心理吧。這樣的原因就導致自己很多時候並不是那麼消極,很容易就看到了自己執行中的問題,不至於盲目自大了。但是壞的結果就是很多時候的自以為是了,總覺得沒用,不願意去積累,其實很多時候幹啥事都是80%的無用功,但是你只要能掌握了那20%就已經很厲害了。我也許還是要對未來有些信心吧,暫時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去沉澱,也許有一天不可能的就會變成可能吧。

中午的時候我也考慮過“培訓”這個職業,其實某種程度上就是研究人性而已,懂得說些恰到好處,正確卻很少有人能做到的話,其實這也符合了二八定律,畢竟只有那極少數的人群能夠成功,剩餘的其實就是炮灰了。我有批判性的眼光,有時候懂得另闢奇徑,但是我缺少的就是語言的組織,以及挑動培訓氣氛的能力。很多時候培訓這個職業最大的挑戰就是氣氛的挑動,尤其人們普遍存在的不主動情況。培訓某種程度上其實可以算是旱澇保收的工作了,挺起來很有用,但是真正能做到還是要靠個人了。

我曾經有過這樣的比喻,我們搞自媒體的其實就是像美國西部的淘金者,有人賺大錢,有些人卻沒賺到錢,而培訓就是在路邊給淘金者賣水的人了,雖然掙不到大錢但是也不會血本無愧,旱澇保收,某種程度上比自媒體人輕鬆多了。培訓這個東西其實跟你的期望有關,你如果對它期望太大了,還是不建議你去參加什麼培訓班,因為那會讓你深深失望了;如果你只是抱著長長見識的態度,還是可以的,畢竟搞培訓的一定會有很多奇思妙想,可以激發你的發散思維,分析問題的能力等。

無奈的是越是普通的人越是希望通過參加培訓實現一夜暴富,這樣就註定你的悲劇,你參加的培訓再多,報名的付費課程再多對你也沒啥用,喧囂過後只會剩下一堆雞毛而已。可惜這樣的人很多,我其實也不例外了,這也就是自己很少參加培訓的目的,羞愧地說還是窮啊!

附:我們探討的爆文三要素圖

今天給大家講講關於“培訓”的那些事,說說自己的些許看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