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元中標到上億大單,騰訊雲在政務雲上的實力直指阿里和華爲

赫拉利在他的《人類簡史》當中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思考,就是商業的邊界正在消失。從這個角度來看政務雲,一個以城市建設為目標的數字化體系,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原有的邊界。以政務云為核心,融合不同的行業雲,共同向上支撐應用。可見,廣義的政務雲,應該是不同的雲服務融合而來的,這樣的政務雲對智慧城市的建設才有意義,進而對數字中國的實現才有價值。

從1元中標到上億大單,騰訊雲在政務雲上的實力直指阿里和華為

IDC的調查顯示,2018年政務雲將從IaaS層建設為主的1.0階段進入到以數據集中、PaaS服務建設為主的2.0階段,而這正是騰訊雲長期構築的優勢。我們知道,騰訊雲在PaaS上的佈局很早,在 Kubernetes容器技術和DevOps微服務上都有很深的見解,並且還有云+創業”計劃,通過對PaaS能力的整合對創投企業進行助力。同時,騰訊雲在SaaS層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以企業微信為代表的SaaS應用正在服務於大量的企業用戶。

馬化騰曾公開表示,“騰訊不是把雲作為一個獨立業務來考慮的,是作為整個平臺戰略去考慮的,採用騰訊雲的解決方案,用戶就接受並得到了整個騰訊的平臺,得到騰訊幾十年經驗和能力的支持。”建立在騰訊能力平臺之上,通過PaaS和SaaS對行業用戶進行技術助力。這是騰訊雲在政務雲的2.0時代跑贏其他競爭對手的核心優勢。

政務雲2.0 是IaaS層、PaaS和SaaS層的全面訴求

與傳統應用模式相比,政務雲應用打破了以前的信息化建設模式,在許多方面都需要重新開始探索。

從2017年各地方的政務雲數據來看,近65%的省市級政務雲已經完成一期建設。2018年行業發展趨勢,一是政務應用向IaaS雲平臺的持續遷移,二是PaaS平臺、數據平臺所驅動的政務雲建設。政務雲逐漸進入到2.0時代,要如何成為政務雲的推動者呢?

這表示政務雲需要的不再是簡單的IaaS,而是串聯IaaS層、PaaS和SaaS層,構建全面的解決方案的能力。簡單的建立在基礎設施層面的IaaS並不是決勝政務雲的關鍵。

從1元中標到上億大單,騰訊雲在政務雲上的實力直指阿里和華為

這給了騰訊政務雲發展絕佳機會,首先騰訊雲在戰略上對政務雲市場的佈局非常深遠,是國內唯一一家在IaaS層、PaaS和SaaS層三個層次都擁有核心技術能力的雲服務商。自2015年起,騰訊雲就開始佈局政務雲市場,並相繼推出警務雲、政務雲、工業雲、稅收雲、氣象雲等不同類型細分服務,與此同時騰訊還圍繞雲計算、大數據、LBS、安全、支付等核心能力,為黨政部門、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專業技術支撐。

進入2.0時代的政務雲,一定是騰訊雲重點佈局的核心市場,而PaaS和SaaS的能力釋放,會讓騰訊雲成為政務雲市場上的“奇兵”。

“粵省事”背後是騰訊雲在PaaS和SaaS層的實踐

政務雲並不是被定義出來的,而是在實踐當中總結出來的。比如“粵省事”的上線,就是騰訊雲在政務雲PaaS和SaaS能力的凸現,是騰訊的口碑實踐。

從1元中標到上億大單,騰訊雲在政務雲上的實力直指阿里和華為

今年5月21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粵省事”移動民生服務上線新聞發佈會,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階段性成果、全國首個集成民生服務微信小程序“粵省事”及同名公眾號正式上線發佈。

此舉算是開了一個行業先河,“粵省事”作為全國首個集成民生服務微信小程序,通過“實人+實名”身份認證核驗,無需重複註冊,即可通辦所有上線民生服務。

一位政府行業的專家曾告訴我,“衡量政務雲成果的簡單標準就是,它是否讓老百姓感受到了便捷,讓政府體會到了效率。”從這個角度看,“粵省事”的出現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政務雲應用的典範。

比如只要添加了社保卡,在已上線微信醫保支付服務的醫院就診,即可掃碼刷醫保,節省大量排隊等候時間;打開乘車碼,即可掃碼乘坐公共交通;足不出戶即可線上預約辦理居住證;查詢社保繳納明細、養老補助等;車輛在線換證年審;行駛證駕駛證違章處理等等。

我們發現,“粵省事”的成功充分體現了騰訊多年積累的PaaS和SaaS能力,和對政務行業的瞭解。這也是騰訊雲得以迅速根據不同部門實際情況,快速執行各地各部門的解決方案的關鍵。比如“粵省事”做到了77天上線的極限速度,並且首日訪問量就達到了1000萬,遠遠高於以往電子政務的受歡迎程度。

通過“粵省事”平臺,廣東省整合了線上辦事大廳、微信多種在線渠道,以及線下自助服務終端,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讓服務全面觸達。

從1元中標到上億大單,騰訊雲在政務雲上的實力直指阿里和華為

馬化騰在2018年全國兩會中提出,推進“數字廣東”建設是騰訊今年最重要的任務。“粵省事”的上線成為數字廣東建設的第一步,而後續騰訊政務雲在數字廣東建設上PaaS和SaaS的建設更讓人期許。

騰訊雲政務雲2.0時代的新科技力量

事實上,真正的政務雲就是數據融合之後,讓雲變成了流動在各行各業之間的水。像是潤物細無聲,讓人感受不到科技的元素,卻能夠享受到科技的成果。不難發現,粵省事就是這樣的一個應用,它背後其實包含了太多騰訊云為之付出的努力。

在“粵省事”的技術層面,藉助騰訊雲開放的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優勢能力,構建出一套以統一標準和數據共享的數據治理體系政務雲平臺為支撐,推進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打破信息孤島,更好的提升政務水平,實現公共事務數據化,最終實現一站式的政務服務體驗。

政務雲落地的過程其實會遇到非常多的困難,因為知政務雲是一個數據不斷集中,服務不斷下沉的過程,這比普通的企業雲服務落地要難得多。“粵省事”的快速上線,不僅驗證了騰訊雲的技術能力,也檢驗了騰訊雲在政務雲上的實踐能力。

從1元中標到上億大單,騰訊雲在政務雲上的實力直指阿里和華為

不久前,Forrester發佈《2018年中國全棧公有云開發平臺Wave報告》,騰訊雲憑藉優秀的產品服務能力、前瞻性戰略視野,突出的市場表現,以3.76分的綜合評分位列中國廠商第二名,成為本次評估的領導者廠商之一。

實際上,今天的公有云的市場競爭早已超越了基礎設施資源的競爭,轉入了全維化的競爭。計算能力上,涵蓋從通用計算到AI計算,同時還要通曉企業架構、流程、應用和數字化轉型的具體訴求。這也是Forrester對“全棧”的界定,成為這個榜單當中的亞軍,也充分證明了騰訊雲的技術實力。其實,如果考慮到PaaS和SaaS層面的能力,騰訊雲在榜單中的位置也有可能更加靠前。

而在今年5月中旬,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整體設計諮詢服務項目發佈了成交公價,騰訊雲中標。通過“競爭性磋商”方式,騰訊雲擊敗國內排名前五的其他所有競爭對手,成為北京大數據的頂層設計方,幫助北京構建城市大數據的“超級大腦”。

今天的政務雲2.0市場正處於群雄混戰的態勢,運營商、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和集成商,都在圍繞政務雲大做文章。客觀的說,每家公司所能提供的雲服務其實大同小異,很難從產品上分出高下,所以衡量的指標可以集中在兩點:

第一,是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是否出色。那麼騰訊雲不僅有強大的IaaS層作為保證,更有PaaS層的能力提供靈活的開發和效率,還有成熟的SaaS層應用可以快速落地,這讓騰訊雲在政務雲2.0時代顯得特點更為突出。

第二,是重點的客戶案例是否有足夠的指引性。我們看到從數字廣東,到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越來越多的“燈塔級”的政務雲項目選擇騰訊雲,又從側面證明了騰訊雲的實踐和落地能力。顯而易見,做好了這兩個關鍵要點的騰訊雲,必然是政務雲2.0時代最重要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