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3年超蘋果,5年超三星,余承東的「大嘴」真不怕被打臉?

科技圈裡紛紛擾擾,總有人與一向低調的雷軍、劉作虎等形成鮮明對比,比如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華為消費者業務的頭頭,餘承東在帶領華為手機一路狂奔的同時也經常在華為發佈會上經常“語不驚人死不休”,因此就有了一個“餘大嘴”的綽號。其中,“3年超蘋果,5年超三星”就是非常有名的一句。

雖說任正非現已規定,不能再提”超越蘋果、三星“之類的話,但餘承東曾經說出去的話則猶如潑出去的水,哪能說收回就收回呢?

華為3年超蘋果,5年超三星,餘承東的“大嘴”真不怕被打臉?

3年超蘋果,5年超三星

縱觀歷史,餘承東的世界裡,只有蘋果和三星兩大對手。而超越這兩個大佬也是眾多中國企業領頭人的終極夢想,當然,餘承東也不例外。

早在2014年,餘承東在IFA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就大放豪言:“未來全球性大手機廠商不會超過4家,華為手機要爭取在3年內銷量做到全球第二。”

2015年,餘承東換了一種說法,但意思基本保持不變,稱:“未來一兩年內,華為有望超過蘋果,成為全球第二。”

在接下來的2016年和2017年,餘承東定下的目標則是3年超過蘋果,5年超過三星,成為市場份額超過25%的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生產商。這裡科技君要提到一個小細節,這一目標時限明明2016年就提過,但2017年依然原封不動,莫不是偷偷給自己加了1年時間?

華為3年超蘋果,5年超三星,餘承東的“大嘴”真不怕被打臉?

而今年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餘大嘴”的最新說法則變成為:“華為將在1~2年內超過蘋果,三星也是目標。“

其實,從這幾年看下來大家不難發現,餘承東的目標一直都是蘋果和三星,改來變去的只有時間而已。

如今,眼看著“吹牛”的時間將至,華為超過蘋果了嗎?雖說大牛們被打臉早已是常態了,但始終是“網紅明星高管”,臉打痛了還是不大體面的。

難以避免被“潑冷水”

上週,華為宣佈了其全球智能手機發貨量突破了1億臺。即使目前2018已過半,但餘承東仍然豪言不止,稱華為手機將挑戰2億臺手機發貨量,而對於這個目標他非常有信心能夠完成。

華為3年超蘋果,5年超三星,餘承東的“大嘴”真不怕被打臉?

如果說,目前除以第三的華為真的能完成這一目標,那麼就會超過處於第二的蘋果。但即使是這樣,華為與蘋果、三星的差距依然相當大。

畢竟,銷量的超越只是一部分,並不能代表營收的超越,更不會代表利潤的超越。

如今,蘋果和三星兩大巨頭牢牢掌控著核心元器件的供應鏈。比如去年華為P10系列的“閃存門”,就是華為供應鏈短板的體現。

華為3年超蘋果,5年超三星,餘承東的“大嘴”真不怕被打臉?

從利潤上說,據官方數據顯示,去年華為、榮耀品牌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為1.53億部,蘋果是超2.15億部。

但這其中,華為靠的是幾個千元機系列來提高出貨,而蘋果則不同。即使最便宜的iPhone SE,售價也在3000元以上。如果把iPhone X和iPhone 8系列算進來,蘋果手機的均價還得往上漲。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公佈的2017年第3季度手機利潤數據顯示,蘋果總利潤佔比達到59.8%,位居榜首;三星佔比25.9%排在第二名;第三名是華為佔比僅為4.9%。

華為3年超蘋果,5年超三星,餘承東的“大嘴”真不怕被打臉?

這一“光長個兒,不長肉”的現狀,自然讓公司創始人任正非較為不滿。

從這方面來說,華為和榮耀即便是今後在手機銷量上如三星一般超過了蘋果,但是在高端市場上依舊與蘋果存在很大的差距,這個差距可能三五年內都沒辦法追上。

再加上今年初,華為本來眼看著就要與美國運營商達成合作,卻在官宣的前幾天被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放了鴿子。眼看著蘋果在中國市場攫取鉅額營收,面對美國市場,華為卻只能望洋興嘆。

在手機這種品牌附加值極高的行業內,真正決定手機企業生死的恰恰就是品牌附加值。

雖說,餘承東的性格里只有第一,沒有第二。但想要兌現超越蘋果和三星的目標,目前光光靠千元機們顯然是不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