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發病高峯已至,孩子的預防保健工作要做好

進入4月,又將是手足口的高發期。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發病後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因此被稱為手足口病。另外,手足口病通常還有發燒的症狀,部分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孩子躲過這一“劫”?讓寶寶避免中招。

手足口發病高峰已至,孩子的預防保健工作要做好

要知道,手足口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也就是“病從口入”。所以,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衛生是預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應做到飯前便後勤洗手,洗手時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清洗;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不喝生水、不食用未清洗的果菜、不吃變質的食物等,家長除了加強每天的檢查外,還需要對小孩子的玩具、教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洗過的玩具和衣物,可以放到陽光下曬一曬,手足口病病毒對紫外線非常敏感,曬曬太陽能夠有效消毒。5歲及以下兒童要儘早接種手足口病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媽媽也許會不讓寶寶出門,一直窩在家裡,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即使在手足口病高發季,也應該適當外出活動!即使足不出戶,也不能杜絕感染。爸爸媽媽外出,照樣會把公共環境裡的病毒帶回家,甚至傳染給寶寶。而且,長期不出門活動,還會降低寶寶的免疫力,更增風險。

手足口發病高峰已至,孩子的預防保健工作要做好

由於手足口病為腸道病毒感染引起,所以加強孩子的腸道免疫力也是關鍵所在。媽媽們可以適當為寶寶補充媽咪愛益生菌。在服用媽咪愛益生菌後,菌株會迅速定植形成生物屏障,阻止有害菌的定植、侵襲,併產生乳酸及多種抗菌物質,對多種病原菌具有抑殺作用,同時促進腸道內有益菌生長,維持腸道環境菌群的平衡並增強腸道自身的防禦機制,較好較快地激活免疫應答,從而更好地發揮對腸道的特異性免疫應答,產生針對腸道病毒的抗體,在預防手足口病時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萬一寶寶中招,家長們也別太著急。手足口病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自限性疾病,沒有特效藥,如果體溫太高寶寶很難受的話,可以選擇給孩子服用退熱藥物。通常情況下,絕大多數被感染的寶寶會在1-2周內痊癒,但是有少部分手足口病也有發展為重症的可能,比如腦膜炎、心肌炎等,這也是手足口病讓眾家長害怕的地方。所以提醒家長們,若孩子在發病的前幾日,有持續不退的高熱、精神萎靡或者煩躁、睡眠過程中一驚一跳、嘔吐,需要立刻帶孩子去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