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日報:夾江「政擔銀」財金互動新模式落地

■記者陳興鑫趙徑

操作方式

縣政府:搭建“政擔銀”財金互動合作平臺,建立農業發展融資擔保風險保障金

省農擔公司:對符合條件的項目提供信貸擔保、為農業經營主體增信用、為涉農金融機構分風險

金融機構:對縣域內涉農主體特別是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放貸款

農業信貸擔保業務如出現逾期風險,由省農擔公司、夾江縣政府、金融機構按照4:3:3的比例承擔風險。

融資額度

對單個融資主體信貸擔保支持額度原則上控制在10萬至200萬元,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成效

4月9日,夾江縣政府與省農擔公司簽訂《財金互動助推農業產業發展信貸擔保合作協議》。截至7月11日,共授信農擔貸款60筆,金額3259萬元,其中已發放貸款50筆、金額2489萬元;已授信尚未放款的10筆、金額770萬元。

“公司有2300畝茶葉基地,主要生產黑茶、紅茶、綠茶、花茶四大茶類,年產值2000餘萬元。以前貸款手續多、時間長,現在有了無抵押的省農擔貸款,簡直太方便了。”說起貸款,四川綠山針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廷雲感慨道。

樂山日報:夾江“政擔銀”財金互動新模式落地

朱廷雲說的這筆無抵押貸款,是夾江縣正在實施的“政擔銀”財金互動新模式。這是怎樣一種模式?有什麼樣的作用?日前,記者來到夾江縣進行了採訪。

A

這是怎樣一種模式?

擔保增信三方分險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太難了。”全市第一家登記註冊的家庭農場——海濱農場業主劉海兵告訴記者,他流轉3000多畝土地,規模種植水稻,需貸款時,由於無抵押物,金融機構想貸卻不敢貸。

今年5月,劉海兵通過四川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農擔公司”)擔保,從夾江縣農信聯社貸款200萬元,用於農場的轉型升級。“無需抵押、利率優惠、方便快捷,解決了農場轉型升級的燃眉之急。”劉海兵高興地說。

今年4月9日,夾江縣政府與省農擔公司簽訂《財金互動助推農業產業發展信貸擔保合作協議》。4月19日,省農擔公司夾江辦事處掛牌成立。

農業產業投資大、見效慢、週期長,多數農業企業,特別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投資難以形成常規抵押資產,融資渠道窄。現代農業需要現代金融的支撐,解決“三農”領域融資難、融資貴,農業信貸擔保就是重要舉措。夾江探索的“政擔銀”財金互動新模式,破解了無擔保、融資難的問題。

夾江“政擔銀”模式,是政府、銀行、農擔公司三方合作的模式,由縣政府建立農業發展融資擔保風險保障金,省農擔公司對縣政府認可、推薦,符合約定條件的項目提供信貸擔保,為農業經營主體增信用、為涉農金融機構分風險,引導金融機構採取降低信貸准入門檻、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優化信貸審批流程、靈活貸款期限等方式,加大對縣域內涉農主體,特別是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力度,推動縣域農業產業化進程。

去年7月,在省財政廳指導下,省農擔公司推出“政擔銀”財金互動新模式,面向種植養殖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當地農業龍頭企業等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發放貸款。

而夾江縣探索的新模式,在產業範圍和支持對象上實現了“擴容”。範圍擴大至糧食生產、畜牧水產養殖、菜果茶等農林優勢特色產業,農資、農機、農技等農業社會化服務,農田基礎設施,以及與農業生產直接相關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家庭休閒農業、觀光農業等農村新業態。支持對象包括夾江縣域內各類涉農企業、組織和個人,重點聚焦家庭農場、種植養殖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小微農業企業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以及國有農(團)場中符合條件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和村集體經濟組織。

夾江縣在貸款額度上也有所提升,對單個融資主體信貸擔保支持額度原則上控制在10萬至200萬元,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根據借款申請人第一還款來源情況合理確定,最長不超過3年。農業信貸擔保業務執行同等條件下的優惠利率,原則上控制在7%以內。省農擔公司收取融資擔保金額的1%/年的擔保費,由融資主體直接向省農擔公司支付。

B

有怎樣的作用?

產業有“活水”多方“共贏”

樂山日報:夾江“政擔銀”財金互動新模式落地

宋興國的養殖場內,員工正在將雞蛋裝箱。夾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夾江世華畜禽養殖戶宋興國是“政擔銀”受益者之一。3年前他流轉土地340畝,建起了一條集飼料加工、蛋雞養殖、有機肥生產一條龍的標準化養殖場,存欄蛋雞20萬隻。雖然市場行情好,但是資金壓力很大,讓宋興國愁上了眉頭。

正在這時,鄉上組織種植養殖大戶,宣傳“政擔銀”的好政策。宋興國聽說後立即向鄉上提交了項目申請,經過夾江農信初審、縣農業局審查、擔保公司審批,幾天時間,他就拿到了200萬元的擔保貸款,用於養殖場擴大規模。

據統計,夾江縣有家庭農場134家,專業合作社409家,茶葉加工企業190家,木材加工企業150家,畜禽規模養殖企業88家,國家、省、市、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5家。縣政府金融辦與縣農業局積極對接,建立含規模養殖場、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茶葉加工廠、木材加工廠、各類農專社等貸款責任主體庫,共500多家。

樂山日報:夾江“政擔銀”財金互動新模式落地

夾江農信社副主任馮千告訴記者,他們在得知企業有融資需求後,迅速走訪、調研,通過金融夜校宣傳相關金融政策,充分利用農業信貸擔保優勢,發揮聯社基層支部與村委共建,不斷改進信貸業務的審批流程,採取批量授信、集約授信的方法,最大程度破解了企業融資慢的難題,更好地服務企業發展。截至7月11日,該行已通過“政擔銀”模式放款1879萬元。他表示,針對夾江的茶葉產業,該行準備推出利率更優惠的“川茶貸”產品,讓利於茶企、茶農,助推茶葉產業做大做強。

“縣政府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建立風險保障金,為農業經營主體增信用、為涉農金融機構分風險,加大對縣域內涉農主體特別是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幫助他們發展狀大,實現農業產業的發展。”省農擔公司夾江辦事處常務副主任楊宏認為,通過多方聯結機制,一方面解決了經營主體融資難題,助推了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有了經營主體的帶動,農戶參與生產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對推動鄉村振興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省農擔公司董事長伍學林對“夾江速度”給予了高度肯定,表示夾江縣農擔放貸速度快、額度大,位於全省前列。

日前,夾江縣金融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率隊赴省農擔公司磋商,將在夾江試點“雙授信”模式,由夾江農信主導,與省農擔公司對“三農”主體、建檔立卡涉農主體進行預授信,提高放貸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