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語文將成爲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所謂“最難高考語文年”,來得如此猛烈!2018年高考語文題目剛公開,考生和網友就炸了鍋,用一句話來形容今年的考題:所有人都喊難!

但小編看來,這種“難”考生們早該料到!2017年一系列語文改革&高考改革政策公佈時,今後高考的“語文難”就已成定勢,可惜很多人並沒有關注,或沒有重視。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部編版”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曾就高考語文改革的方向進行了一次講話-——

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閱讀題量也增加了,2017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體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溫儒敏還透露:“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他說:

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

2015年考的閱讀題是古代貨幣制度。之後他們做了一個調查,99%的學生從來沒有關心過,沒有看過這個題目,老師也沒有注意過。

2016年考的閱讀題跟文學有點關係,就是比較文學,裡面有很多概念,一般的中學生也看不懂。“這說明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中學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今後的高考語文閱讀題量會持續增加,鍛鍊閱讀速度、提升反應能力迫在眉睫!高考語文閱讀題的選文範圍,將會遠遠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認知範圍。難度、深度、廣度,全面向學術級、經典級看齊!只看《讀者》和四大名著,別說高考語文,中考語文都將應付不來!

溫儒敏繼續拋出“炸彈”:

高考閱讀題的變化趨勢是:“那種思辨性,那麼複雜,那種擴展,就是你想不到的,對女生特別不利!”

因為在溫儒敏看來,女孩子中學喜歡讀小清新、小文藝、小立志,喜歡詞很美的文章。這些符合那個年齡段的審美趣味。可她們馬上讀大學了,就要開始更多地考慮思辨,面對很複雜的邏輯。所以教改必須在中學階段用高考來撬動,來推動閱讀,推動寫作的教學。

溫儒敏談到改革的原因:

高考以前愛考實用文,一個文學類,一個應用類,二選一,“有一年考了劉震雲的一篇小說,結果選他的文學類題目答題的只有8%~15%。剩下大部分考生選了應用類的。我們發現之後,第二年就調整了。現在文學類也要考,應用類也要考。否則,語文課堂不講詩,不講散文,不講小說,最終文學教育也崩潰了”。

預計未來高考中,命題人會在更大範圍內採取更加靈活多變的題型來考查學生的名著閱讀、文化經典閱讀情況。

綜合以上分析,考生在備考中不僅要適當做題,更要大量閱讀。應該讀哪些書呢?中外文學名著、古代文化經典、有益的報刊等。面對這些書刊,我們又該如何有效閱讀呢?

1.文學名著閱讀,側重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情節內容、主題思想,不需要對細枝末節的情節進行死記硬背。一定要對人物、主題等讀出自己的真實、獨特見解,並請教老師,自己的解讀是否合理。

2.文化經典閱讀,側重理解文化經典的內涵、精髓,不要單單死記硬背字詞解釋、文化常識。一定要結合現實生活,從現代的眼光來審視這些傳統文化的價值:批判繼承,創新發展。

3.報刊要讀“中國好故事”,選擇好有益的課外刊物後,要把閱讀重點放在偉大祖國取得傑出成就方面的新聞、評論,閱讀時要關注材料中的詞語運用是否正確,語段中是否有表達不準確的地方,材料中哪些詞句的運用值得借鑑,材料的論證思路是什麼等。還要重點關注社會問題方面的調查報告,這是未來高考命題選材時的新重點。考生要提高閱讀速度,在速讀中比較材料在內容上的聯繫,作者觀點、大數據方面的異同。應做到權衡利弊,判斷正誤,比較得失,評價影響。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仔細看過今年高考語文全國卷I、卷II、卷III後不難發現,所謂的“難”集中在這3個方面:

1. 閱讀能力差=做不完

“題目太多、字數太多根本做不完!”讓很多考生叫慘連天。他們正是溫儒敏教授口中說的“15%的人”。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翻開今年的高考試卷,乍一看滿滿都是文字!去年說的“高考變革”已經實現,所有題目都在默默考查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能力。閱讀不行卷子根本做不完。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2. 不讀名著=不會做

感受下2018北京高考卷微作文題目(10分):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網友叫苦連天,但小編認為:這10分是送分題。

早在2017年1月10日,北京教育考試院就已經公佈:2017年高考北京卷的《考試說明》將出版,且今年北京高考語文首次將《紅樓夢》《吶喊》《邊城》《紅巖》《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這六部名著納入必考範圍,正是今年高考微作文的這幾本。

北京考試院做到了說話算話,而不會做的那群人,一定是不讀名著的人!

雖然名著高考一直在考,但以前不過是問問作者、年代等“背誦題”,哪怕你不讀書,只要記下這些要點就不會太丟分。請看看今年北京語文卷的考法:從《紅樓夢》《吶喊》《平凡的世界》中選擇一個既可悲又可嘆的人物,簡述這個人物形象。

這樣的問題,試問:如果沒讀過這些名著,怎麼答???

是的,高考正在懲罰那些不讀名著的學生!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3. 不積累古詩文 = 重本變二本

不管是全國卷I、卷II、卷III,單古詩文考察就佔34分;而北京卷文言文+古詩文的考察分數高達44分!

也就是說在北京高考語文卷中,【文言文+古詩文+名著】佔到了54分的比例!

這分數意味著什麼?拿到它,大專變本科、二本變重本、211變985。

如果你也感到學習吃力,成績相差比較大,可以和我一樣學習《瘋狂600提分筆記》裡面涵蓋高中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錯題分析,以及知識考點,暑假提分必備。

但如果不讀古詩文、不看名著,這幾十分怎麼拿?不得不說,高考語文變難了,因為它不再只考課本和文學常識,而是在考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不僅如此,語文在各學科間的重要程度也已經凸顯。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來自財經網2018年5月訊)

看看高考的變化、教材的變化和學科重要程度的變化,還有這幾年爆紅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經典詠流傳》等文化類節目……所有的現象都在告訴我們:

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

不讀名著行不通!

不積累古詩文行不通!

不會寫作行不通!

輕視語文行不通!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今年,全國高考語文共有8份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份,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分省自主命制5份,所有試題均保持較高質量,而且有大量試題直接或間接地來考查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閱讀面,以及閱讀後是否能認真思考、獨立思考。

從現代文閱讀的命題來看,綜合考查了考生的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能力。

文學類文本,注重引導考生針對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如全國Ⅰ卷選擇了小說《趙一曼女士》,試題扣住“歷史與現實交織穿插”的敘述方式來設題,創設歷史具體情境,讓考生關注文本中現實對歷史的追問、歷史的現場敘事、史料的還原。全國II卷第6題要求考生體會並簡析老舍幽默生動的語言、全國III卷第6題“談科幻小說中‘科學’與‘幻想’的關係”、古代詩歌賞析藝術特色,都著眼於考查“鑑賞”這一關鍵能力。

論述類文本,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論證結構和手法的基礎上,洞悉立論背後的動機與目的,最終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和判斷,如全國卷第2題討論“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要求考生基於文本內容,對文本的論證前提、論證手法、論證邏輯和論證內容的關係形成認識。

實用類文本,需要準確解讀材料,篩選整合信息,還要能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社會價值和影響”,如全國卷多個文本材料相互呼應,附以一組題的設計,循序漸進,各有側重,對實用文本的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進行全面考查,也賦予“實用”以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新內涵。

從閱讀材料的選擇來看,突出時代性和問題性,引領考生了解我國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和世界發展的前沿問題。如——

  • 全國Ⅱ卷《“被遺忘權”之爭:大數據時代的數字化記憶與隱私邊界》,突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如何理解和處理人與技術的關係;

  • 全國Ⅲ卷《城市社會:文明多樣性與命運共同體》,突出在命運共同體的訴求中,如何理解建構社會彈性和發展的可持續性;

  • 全國Ⅰ卷實用類文本閱讀選擇了3則新聞報道,要求考生分析3則報道的側重點有何不同及其原因,引導學生參與生活、觀察社會。

如果考生平時不注重對社會熱點、新鮮材料的關注和閱讀,面對這些核心問題和前沿問題,回答起來就會蒼白無力。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一是實用化閱讀導向將更加明顯,進一步加強對考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能力的考查。

論述類文本主要關注文本的核心概念、關鍵語句、論點論據和論證方式,考生要對文本信息進行深加工,進而分析、推斷,形成獨立見解;實用類文本要關注文本的信息內容、信息間的關聯、信息背後的立場等,考生在作答時首先要快速瀏覽,根據試題內容定位信息、篩選信息,然後進一步整合加工。

如今年浙江卷第6題要求針對給定文段歸納主要內容,將信息的整合、提煉與寫作能力的考查結合在一起。全國II卷實用類文本試題給出的4則材料圍繞“知識產權”主題展開,考生要定位、篩選材料中的相關信息,並結合問題進行分類和歸納。通過對考生信息處理與應用能力的深入考查,進一步強化了對考生探究意識的要求。

二是鼓勵考生主動思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把學生從標準答案中解放出來。

高中三年的努力就是為了能考上一個好大學,如果成績相差比較大,可以提前學習《瘋狂600提分筆記》裡面有解題技巧,答題技巧,以及9大科目知識考點,直擊高考考點!

1.創新內容與題型,激發學習興趣,防止刷題、宿構。如今年全國III卷選用了科幻作家劉慈欣的短篇小說《微紀元》,這是廣大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科幻小說首次進入高考。全國I卷、全國III卷的第21題用圖文轉寫的方式來進行考核,需要讀懂構圖,分析關鍵詞與思考路徑間的整體關係,從“解答題目”轉向了“解決問題”,對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

2.增強試題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引導學生多角度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如今年全國III卷《精衛詞》設置開放性答案,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張力。由於時代的變遷、語言的變化,對一些古詩的解讀是可以多元的,為鼓勵考生主動思考、發散思維,能夠言之成理的答案都可視為正確。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3套試卷“文言文閱讀”材料分別節選東漢王渙、魏晉魯芝、北宋範純禮3位歷史人物的傳記,集中讚美他們清忠履正、沉毅剛正、寬厚為政等高尚品質,同時也顯示了陳寵知人善任、任峻勇於為政、羊祜謙遜推讓等美德。

此外,全國Ⅱ卷、全國Ⅲ卷“名篇名句默寫”對《孟子•魚我所欲也》和諸葛亮《出師表》的考查,也觸發考生聯想中國歷史上眾多“不食嗟來之食”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仁人志士,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3套試卷立足考查範圍,回應教材內容,或實或虛,或正面或側面,為考生提供了一幅生動的古代優秀人物群像圖,考生在答題時猶如對話前賢先哲,其薰陶感化可想而知。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僅在2018高考試題中體現得非常充分,也是高中新課標修訂的重點之一,各學科結合自身特點,都豐富充實了相關內容。其中,語文課標最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各個部分。

  • 一是內容更全。在“課內外讀物建議”部分,除保留原有《論語》《孟子》《莊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記》等文化經典著作,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類古詩文,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

  • 二是分量更多。明確規定“課內閱讀篇目中,中國古代優秀作品應占1/2”。

  • 三是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強的同時,還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題,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深入學習研討。將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學習要求。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一、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高考必不可缺少的一道“硬菜”。每年都有,每年都不相同。因此有很多學生不知道怎麼學習,甚至都空缺這一塊,等著到了考場上臨時發揮呢!然而這種做法真是大錯特錯。雖然每年的文言文都不一樣,但是近觀幾年,文言文的類型卻大致相同。

1.選文特點

高考考查的文章大致可分為史傳文和散文兩大類,文章相對完整、相對獨立,篇幅在600—700字之間。史傳類文章無非記人(一人多事)和記事(一事多人)兩類。前者結構特點是:人-簡歷-性格特點-事件①-事件②;後者結構特點是:事件-緣由-人物①-人物②……結局。

以記敘為主的人物傳記一般都是高考文言文的熱點。

2.文言文閱讀如何做

(1)讀

首先要通讀文章,瞭解大概文章說得是個什麼意思。理清層次,把握主要內容,這樣做分析概括類的題目就不會太難,同時也有助於對重點語句的理解。解答翻譯、斷句和實詞、虛詞的理解這類題,還需要對文意理解得更精準。

當然在讀的時候一定要斷對句,句子斷不對,理解的意思就會有偏差,這就是為什麼,文章只有一篇,而對其理解卻有千千萬萬。

(2)譯

(3)想

人物傳記以敘事為主,閱讀時要注意人物在不同階段所做的事,體會其中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徵,把握作者對人物的情感態度和評價。

對於其他文體,也要兼顧到。雜記,或以記事為主,或以寫景狀物為主,要把握行文的線索,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和深意。議論性文體,閱讀時要抓住中心觀點,把握文章的論證思路,準確理解作者所用的例證。應用性文體,要了解背景即寫作緣由,把握其文體特徵。

(4)積累

對於文言文中常出現的詞語(表示官職及其升遷變化的,表示人物個性、品行的,表示古代科舉、教育的等,)特別注意一些多義詞,虛詞,古今異義詞得積累,一定要和以前的知識相連接融會貫通,系統複習。要有意識地多加積累。此外,對文學文化常識,也要做系統複習。

二、名篇名句默寫

理解性默寫經常出現的問題是:因對提示信息把握不當而寫錯句子,出現錯別字。因此,背誦時,要吃透其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例如

《登飛來峰》中的“自緣身在最高層”和《題西林壁》中的“只緣身在此山中”兩句容易混淆,弄清各自的含義就不會錯了。

另外,針對前期在複習中容易出錯的字,要動手寫寫,確保準確掌握。如《勸學》中的“而致千里”“無以至千里”兩句中的“致”“至”二字,《登高》中的“霜鬢”等。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2018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9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命制。

2018年高考語文作文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價值觀念。

全國I卷作文試題“世紀寶寶中國夢”具有強烈的時代感與歷史感,引導考生在體會國家進步、民族振興的同時,感受大國風采、民族精神和時代品格,不斷增強自己和同代人的榮譽感、責任感。

2018年高考語文作文試題加大對思維品質的考查力度,對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測量。

全國Ⅱ卷作文“倖存者偏差”引導考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鼓勵考生主動思考。考生可以通過聚焦思維方式來立論,如:全面地、綜合地看問題;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透過現象看本質;遵循認識事物的規律進行理性分析;跳出思維慣性,以逆向思維挖掘被隱藏的事實真相等。

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圍繞“器”展開聯想和思考。試題在提供多向思維路徑的同時,也有一定的思維梯度,需要考生通過想象和思辨,達到敘述或論證的深度與高度。

上海卷作文“被需要”為考生的寫作內容提供了豐富的邏輯關係與層次,較容易激發考生的思維主動性。

江蘇卷作文“語言”內涵深刻,涵蓋有形與無形、有聲與無聲、具體與抽象、藝術與科技等維度,可以引導考生拓展思維空間,充分施展寫作才華。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擔任廣東高考語文評卷組組長多年的鄒壽元鄒壽元對於如何寫好考場作文,給出以下建議:

擬題要求:準確、簡潔、有新意

作文佔分比極高,考生普遍關心作文如何寫好,不要無謂丟分。鄒壽元說,審題是第一關,也是解決方向路線問題,尤其重要,“審錯題意味著得分低,解決好審題問題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所在。”

他說,擬題有規律和要求,首先要準確,其次要簡潔,第三才是有新意。“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是一個好的標題,更能吸引評卷老師的注意,會有好的印象。”

他強調“扣題意識”,開頭、中間和結尾都要扣題,有些考生扣題意識不強,文章跟題意若即若離,容易失分。

他介紹了面對作文題目的“工序”:看到題目,首先要弄清楚題目的意思,然後選角度,確定中心,接著是選材,然後是謀篇佈局,語言表達。所謂的思路就是謀篇佈局,要先完成前面的幾道工序。

文體選擇:一般不提倡寫詩歌

鄒壽元說,如果作文題文體不限的話,可以寫小說,甚至詩歌也可以。但是一般不提倡寫詩歌,不容易寫好。而寫小說意味著可以虛構故事,但是要有文體特徵。

高分文章:深刻、豐富、有文采、有新意

在鄒壽元看來,有亮點的文章是深刻、豐富、有文采、有新意。這幾點不要求全面做到,只要有一點就可以認定為有亮點。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須有亮點。否則只是平庸作文,最多40分左右,無法上到一等文。

文章如何有新意?鄒壽元說,見解觀點要新穎,但要以切合題意為前提;其次,角度新穎,同樣的材料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說;此外,材料鮮活,構思新穎,表達新穎等。

時間分配:不要少於40分鐘

鄒壽元提醒,一般來說寫作文不要少於40分鐘,比較合適的40~50分鐘。整張卷的答題時間安排上,有些考生可能古詩文閱讀花比較多時間,有些可能是現代文閱讀花很多時間。如果考試馬上結束,作文還沒寫完怎麼辦?“趕緊結束,用結束的話語!”

怎樣寫好議論文?

深刻文章:深入本質 上升到理論高度

考生問,議論文有沒有一些訣竅?“怕寫得不夠清晰。”鄒壽元說,議論類文章開頭,一般先概括材料內容,接著做初步的分析,然後提出中心論點。或用散文寫法,先講一個故事,或引用名言名句開頭。

他說,議論文要使文章深刻,從實到虛,不要緊緊揪住表面來說,要深入到本質,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其次,探究背景,使文章顯得有深度,比如中學生亂塗校服,應引申為大環境社會上某些青少年盲目追求個性和自由。此外,體現哲理,逐層深入,正反對比論證等都可以使文章有深度。

素材選擇:論據要鮮活 多關注現實

議論文的選材很重要,挑選論據必須要有針對性,論據要能證明論點。要解決好邏輯的問題,同類或相似的論據,要考慮典型性,不是隨便生活中任何一個人或一件事,最好是名人名事例,很多人都知道的,比如霍金、喬布斯等例子,都很典型。如果僅僅是日常生活自己的某個親友的論據,不夠典型。

鄒壽元強調論據要有準確性,不能跟事實有出入,有些考生對論據記得不夠清晰,只是憑著大概來寫作,把時間、人名或事件搞錯了,會影響文章的質量和得分。此外,儘可能使用鮮活的論據,古今中外的論據太多了,比如屈原、陶淵明等用得太多,外國的像愛迪生、牛頓,能不用就不用,最好是新近發生的事實。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鄒壽元說,準備素材是全面準備的,因為你不知道高考作文是什麼。近年來廣東高考作文比較貼近現實,就要多關注現實。要做到這一點,在緊張的備考中,要關心天下大事,關注身邊生活,只有這些源頭活水才能讓文章充滿時代氣息,貼近現實生活,這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從近年高考命題趨勢來看,“大語文”概念非常突出,課外拓展內容增多,重視傳統文化積累,對考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思維思辨能力要求提升;而中高考改革後強調的綜合素質,與“大語文”的內蘊關係密切。如何適應這種語文考試改革的趨勢?各年級學生看這裡!


高一學生重積累

語文這門學科最注重的還是文學修養和知識積累,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讀書,漸漸地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文學水平提高了不少。當然這是在你還是高一學生的基礎上,可以運用的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因為你有充足的時間去補這個坑。

我建議學生們多讀書,不是要你們死記硬背,也不是要你們什麼都讀。學習,都要有針對性。讀書也是一樣!

現代文閱讀推薦書單:

《活著為了講述》、《荒野獵人》、《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談心》、《雪窗簾》、《自在獨行》、《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增訂本)》、《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楚亡:從項羽到韓信》、《非洲三萬裡》、《截句》、《屠呦呦:理想治癒世界》、《曾國藩的正面和側面》、《我所理解的世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外星人在巴塞羅那》、《臺北女孩看大陸》、《故宮的隱秘角落》、《大好河山可騎驢》、《憶聞:北大清華的那些大師》、《海怪簡史》。

古詩文閱讀推薦書單:

《唐詩鑑賞辭典》、《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講唐詩宋詞》、《唐詩素描》(典藏版)、《宋詞鑑賞辭典》、《詩經譯註》、《給孩子的古詩詞》、《宋詞素描》(典藏版)、《元曲三百首》、《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楚辭》。

作文書單及紙媒網媒平臺:

《讀者》、《青年文摘》、《精神明亮的人》、《這個社會會好嗎》、《醜陋的中國人》、《中國人的精神》、《異端的權利》、《南方週末》、《人民日報》、鳳凰網:“文化”與“評論”兩個欄目。

以上書單,可以讓挑選感興趣的,作為繁重課業背後的休閒書來看,一旦發現閱讀的樂趣,接下來不僅僅是語文成績的提升,可能影響的是整個的氣質和未來的人生規劃,很有可能看著這些書,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專業。

高二學生精做題

高中三年學習,最終還是要為高考高分做準備。既然是一場考試,那麼,就得學會做題。高二的學生,已經選擇了文理科,不分文理的省市的學生想必也已經決定了“+3”科目,學習累且重。


不倡導同學們做太多的課外輔導資料。有些家長一學期就要給孩子買上3~4本,完全沒有效果。我帶過的很多學生,家長之前給他們買了課輔書,他們都是拿來墊桌子的,根本沒認真看。

既然不想過多的做題,那我就建議同學們採取最有效的方式——跟緊老師的步伐,上課認真聽講,老師給你佈置的作業好好做,老師問你的問題,仔細考慮過後回答。在做題數量上,學生沒辦法做到,那麼質量就絕對不能降低,必須要講究一個“精”字。

當然,要求上進的學生可以問任課老師要一些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料,自己做。老師畢竟是老師,在學術上,你有什麼要求,老師一定會滿足的。做閱讀理解的時候,要通篇考察文章,把三個要點拎出來:這篇文章寫什麼?怎麼寫的?為什麼寫?只要你搞清作者的寫作背景,寫作意圖和寫作手法,閱讀拿滿分並不難。

在此,我也要提醒同學們一句:題目不能做過就拉倒,一定要反覆推敲反覆琢磨。我在線輔導的學生因為學習平臺上可以自動摘錄錯題,他們可以省力一些,只要每週把錯題都重溫一遍就好了。但在校學習的時候,記住一定不能偷懶。不願意抄,那就把題目剪下來,貼在錯題本上,以便後續複習!

高三學生練技巧、抓作文

高三學生學習時間緊俏,讓你們大量閱讀大量做題也是不現實的。所以,高三學習主要練解題技巧!

話不多說,我們上圖: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未來語文將成為高考殺器?政策早就告訴你!高一二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