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線舉債購房的年輕人隨時有危機?

最近,小巴跟好幾個朋友聊天,他們都有差不多的感受——“手頭緊、存款少”。

一個朋友說,去年年底擠破腦袋,託盡關係,花光儲蓄,總算買了房;另一個朋友說,不忍心看著現金躺在銀行賬戶裡睡覺,就買了不少理財產品;也有朋友說,工資沒漲,開銷蹭蹭漲,存款當然多不了……

或許幾個朋友的說法不具備代表性,但事實上是有數據可以說明的。小巴統計了近五年來,中國居民部門存款和貸款增量的折線圖,一看才知道,2017年中國居民部門存款增量出現了下降

一二線舉債購房的年輕人隨時有危機?

可這幾年中國居民部門貸款增量卻在蹭蹭蹭往上漲

一二線舉債購房的年輕人隨時有危機?

再來看看我們的槓桿率,數據顯示,1996年我國居民槓桿率只有3%,2008年僅為18%,而2016年達到44.4%,2017年已超過54%。雖然這一數據在主要經濟體中屬於中等水平,但增速很快。美國居民部門槓桿率從20%上升至50%以上,用了近40年,中國只用了不到10年。

另外,如果考慮到居民部門的可支配收入,我國居民債務水平已接近“危險”區間。換句話說,中國居民部門繼續加槓桿的空間越來越有限了。老百姓存錢少了,貸款多了,中國居民部門或許很快會成為一個赤字部門。

我們都知道,居民存款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護城河,當居民部門存款增量減少,槓桿率卻一路攀升,這樣的情況危險嗎?將有可能出現怎麼樣的負面效應?來聽聽大頭的分析。

一二線舉債購房的年輕人隨時有危機?

張明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研究員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一二線舉債購房的中產階級年輕人

他們的金融脆弱性最強

從2016年起,中國居民部門的新增貸款就已經超過了新增存款。換句話說,從2016年開始,中國居民部門已經成了資金的淨使用方。

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居民部門的債務明顯上升;二是人口老齡化加劇居民的儲蓄下降。居民淨儲蓄下降非常值得警惕。

雖然目前中國部門的槓桿率看著還不算特別高,但過去幾年上升速度非常快。目前,金融機構對居民部門債權存量佔GDP的比率大約為50%,而美國、日本的這個指標大約在100%左右。

再看一個數據,中國居民部門債務比居民部門可支配收入,目前這個指標已經接近90%,而美國的指標也僅100%,用這個指標來衡量中國居民槓桿率的話,已經相當高了。

必須得說,過去這幾年居民槓桿率的攀升,主要與樓市的火熱、房價的上漲密切相關。

一二線舉債購房的年輕人隨時有危機?

短期看,居民槓桿率上升對消費的影響不大,但從中長期看,居民槓桿率明顯抬升會影響居民消費的增速。當更多的錢要用來還本付息,消費的自主性必然會降低。

更令人擔憂的是,若房價下跌,負向的財富效應將加劇還本付息的壓力,可能會進一步擠壓消費。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那些一二線城市中被迫以各種形式舉債購房的中產階級年輕人,很可能是中國社會中槓桿率最高的群體,他們的金融脆弱性也是最強的。

不要說房地產價格崩盤,就是一個其他國家常見的中幅房價波動,就可能使得他們失去對新購房產的所有權。政府部門還沒有跟居民部門大面積違約打交道的經驗,這個風險必須要小心和重視。

一二線舉債購房的年輕人隨時有危機?

李揚

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

去年居民存款增長率首次為負

這是一個危險信號

中國現在的槓桿率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有望2018年在非常強的政策指引下進一步下降,所以,中國總債務問題不是非常突出。

居民加槓桿有兩條途徑,一是買房子,二是消費貸款。去年銀行住房信貸受到了控制,消費貸款異軍突起。

去年底有一個讓我們很擔心的現象出現了,居民儲蓄存款增長率首次為負,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如果再繼續發展下去,中國居民有可能變成負債部門,問題就大了。

三大部門中,企業肯定是負債部門了,政府大多數情況下也是負債部門,那麼總的債務由誰來支撐呢?居民的盈餘,這一個盈餘部門支撐了另外兩個負債部門,這樣宏觀經濟可以運行平穩了。

一二線舉債購房的年輕人隨時有危機?

美國2008年債務危機就是從居民負債開始。美國的問題在於居民一下變成了負債部門,如果三大部門都是負債部門,經濟增長只能靠通貨膨脹,只能靠金融泡沫,最後就變成了金融危機,這是我們要高度警惕的。

我們不怕企業負債,也不怕政府負債,怕的是居民負債,整個經濟增長增量只靠中央放水了,說明這個經濟已經高度不平衡了。

*以上內容摘自李揚在2018年博鰲論壇的觀點

一二線舉債購房的年輕人隨時有危機?

盤和林

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首席經濟學家

除了防止房地產過熱以外

居民存款增量減少並不完全是壞事

2017年居民部門存款增量減少,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近年來居民購房需求比較旺盛,2017年家庭居民槓桿率上升也說明了這個情況,家庭居民的錢很多都到了房市上。

這值得引起重視,監管層已經將房地產調控作為防範金融風險的首要位置。

除此之外,中國居民消費支出也在大幅度增長。一直說中國人愛好儲蓄,不肯消費,實際上是與社會保障力度、經濟發展水平等有關,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中國人消費結構在升級,比如出國旅遊、留學等。

一二線舉債購房的年輕人隨時有危機?

銀行存款增量減少並不完全是壞事,除了防止房地產過熱以外,沒有必要擔憂由此帶來金融危害。

實際上,中國高儲蓄的現狀一定會隨著社會保障、居民敢花錢而下降,這是一種積極的金融現象,這兩年中國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供需越來越強,2017年消費對GDP貢獻率達58.8%,網上零售額增長32.2%。此外,也說明我國居民資產配置趨於多元化,而不再是單一的儲蓄存款。

就中國居民槓桿率來說,還處於安全範圍,未到產生風險的地步。

居民高槓杆率與銀行存款增量減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居民資產配置的變化。簡單說,就是手中的現金減少了,尤其是房地產這樣的不動產資產配置過重,必然會影響到居民在消費領域的支出減少,我國通過消費來拉動內需的空間被壓縮,這不利於未來經濟增長。

因此,必須保持在房地產調控上的定力,房地產去槓桿主要是防止居民槓桿率進一步上升,同時在增加收入分配改革上下功夫,切實增加居民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