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批「人造太陽」磁體支撐產品正式交付

中國首批“人造太陽”磁體支撐產品正式交付

中國首批“人造太陽”磁體支撐產品正式交付

6月9日,由中核集團承擔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磁體支撐首批產品在貴州遵義正式交付。設備將被運往位於法國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現場,成為進入廠房並進行安裝的首批基礎性部件。

6月9日,由中核集團承擔、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十研究院下屬貴州航天新力鑄鍛有限責任公司製造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磁體支撐首批產品在貴州遵義市匯川區正式交付ITER國際組織,將被運往位於法國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現場,成為進入廠房並進行安裝的首批基礎性部件。中國成為首個向該項目批量交付核心產品的國家。

中國首批“人造太陽”磁體支撐產品正式交付

ITER計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是僅次於國際空間站的又一個國際大科學工程計劃,由中、美、俄、歐盟、日、韓、印度等七方共同合作建造,以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能源問題。由於其原理和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相似,因此也被稱為“人造太陽”。

據介紹,ITER磁體支撐研發製造任務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擔,包括重力支撐(GS)、極向場線圈支撐(PFCS)和校正場線圈支撐(CCS)三部分,此次交付的是18套PFCS5以及首套GS、PFCS3、PFCS4產品。

中國首批“人造太陽”磁體支撐產品正式交付

貴州航天新力鑄鍛有限責任公司於2011年開始參加ITER設備的研製工作,承擔了ITER磁體支撐80%的製造任務,是ITER環向場重力支撐GS、ITER極向場磁體支撐PF1/2/3/4/5/6及其鍛件、緊固件的唯一製造商。

此次交付的“人造太陽”磁體支撐產品,是ITER重要結構安全部件之一,負責支撐整個熱核聚變實驗堆的核心裝置——磁體,其質量和進度關係到整個ITER裝置的運行穩定性和裝配進度。磁體支撐不僅承載著1萬噸的磁體系統重量,還要承受極端條件下產生的巨大脈衝電磁力和強熱應力,它們惡劣的工作環境,也決定了對設計和製造的高要求。

中國首批“人造太陽”磁體支撐產品正式交付

自2010年12月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與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簽訂ITER磁體支撐採購包合同以來,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聯合國內多家企業組成的中國團隊歷經8年,先後完成了從材料到製造工藝的系列認證,以及ITER磁體支撐採購包的生產製造任務,取得了多項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最終獲得ITER國際組織的認可,為和平利用核能和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經過8年的努力,能夠實現首批產品的交付,對我們國家以及整個ITER計劃都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表示,中國在整個採購包的製造過程中走在各方的前列。“這個採購包的交付本身代表了我們國家在磁體支撐方面的努力終於有個一個結果,然後就是批量生產。”

“今天的產品交付不僅是實現ITER計劃2025年首次等離子體放電進程中的重大里程碑。更向世界表明中國正在履行ITER的國際承諾。”ITER國際組織實體支撐採購包負責人Cornelis.Beemsterboer說,一直以來,中國都積極參與ITER計劃,在協同其他各方應對挑戰,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