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劉強東的京東虧損了這麼多年,卻還能登上世界500強企業?

2018年最新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榜單顯現,世界500強中,有三家中國互聯網企業上榜,分別是京東、阿里巴巴和騰訊。馬化騰、劉強東、馬雲。

為什麼劉強東的京東虧損了這麼多年,卻還能登上世界500強企業?

這三家互聯網企業的排名很有意義,一家虧損兩家賺錢!

京東排名第181位,停業收入5396.45億美圓;阿里巴巴排名第300位,停業收入3777.08億美圓;騰訊排名第331位,停業收入3517.88億美圓。其中,排名最靠前的京東虧損2250萬美圓,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利潤分別是967.31億美圓、1058.06億美圓.

為什麼劉強東的京東虧損了這麼多年,卻還能登上世界500強企業?

這是連續虧損的京東連續三次進入世界500強榜單了。固然京東連年虧損,但是在榜單的排名卻是連年上升!

我們看看京東往年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數據:2017年,京東集團排名第261名,停業收入3915.53億美圓,虧損57.30億美圓。2016年,京東集團排名第366名,停業收入2884.71億美圓,虧損149.23億美圓。

為什麼劉強東的京東虧損了這麼多年,卻還能登上世界500強企業?

這要先從世界500強的評選規範說起。排行榜的稱號叫“500強”,依照字面的意義,應該以“強”為規範,而“強”的最直白的規範應該是賺錢的幾,也就是用利潤來代表“強”最能講得通。但是美國《財富》雜誌卻運用了停業收入作為排名的規範,為什麼呢?

財富世界500強的英文原意是“世界最大500家公司”,翻譯成中文,結果成了“世界500強”,也就這樣商定成俗的叫開了。權衡一個公司範圍大不大,用停業收入是再適宜不過了,所以,世界500強運用了停業收入作為排名的規範。只需你停業收入夠大,就能上榜。

為什麼劉強東的京東虧損了這麼多年,卻還能登上世界500強企業?

我們再說說劉強東的京東。劉強東從創業之初就是做的就是B2C的生意形式,也就是批發,因而,京東平臺上的一切買賣都算作停業收入。並且,京東賣貨靠的是走量,所以京東的停業收入夠大,可以登上世界500強榜單。至於京東連年虧損,僅作參考,不影響500強排名。

這就是劉強東的京東虧損了這麼多年,卻還能登上世界500強企業的緣由。

劉強東說:這個時代,掙錢,不再是靠體力,更不是靠一天熬八個小時打工,而是靠思維方式的改變!這是一個觀知識致富的時代。在意還是不在意,相信還是不相信都改變不了鐵定的事實,該覺醒了,該行動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