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寰宇生產力論壇,了解一下(內含小科乾貨分享)

第十一屆寰宇生產力論壇,瞭解一下(內含小科乾貨分享)

2018年6月28-29日,由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及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共同主辦,廣東省生產力促進中心承辦,以"創新、融合、發展、共贏"為主題的第十一屆寰宇生產力論壇在廣州舉行。

第十一屆寰宇生產力論壇,瞭解一下(內含小科乾貨分享)

廣東省科技廳廳長王瑞軍首先代表廣東省科技廳致辭。他在致辭中表示,加強區域科技合作是順應全球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進一步強化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科技、經濟、管理、產業交流與合作,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舉措,深入推動區域科技服務交流與合作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抓手,第十一屆寰宇生產力論壇將助推粵港澳大灣區科技交流合作開啟新篇章。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與產業化司副巡視員梅建平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歷屆寰宇生產力論壇的貢獻,他期待本次論壇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生產力服務協同合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及廣東省生產力促進中心4家發起單位簽訂了粵港澳大灣區生產力促進服務聯盟協議。

第十一屆寰宇生產力論壇,瞭解一下(內含小科乾貨分享)

據廣東省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陳金德介紹,粵港澳大灣區生產力促進服務聯盟以推動大灣區經濟發展為宗旨,通過"4+N"的建設模式,廣泛吸納粵港澳大灣區各類優質科技服務機構為聯盟成員,充分整合粵港澳三地生產力促進機構各自優勢,共同打造創新服務高端樞紐平臺,提升三地創新服務交流合作層次和水平,打造"粵港澳創新服務協作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合作共贏", 幫助企業提升綜合競爭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本次論壇設有主旨演講及"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科技服務與綠色經濟"、"人工智能"、"創意設計"4個專題演講,論壇嘉賓及參與人員就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生產力促進服務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及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與協同等話題開展了深入交流研討。

小科很想把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地區生產力促進機構、科技服務機構及中小企業代表的專題演講都聽下來。由於時間關係,小科也只是聽了頭一天的幾場綜合講座,但已經收穫良多,現在就和親們分享一下~

主講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原副局長、中國經濟研究院院長白津夫

題目:打造粵港澳數字大灣區

第十一屆寰宇生產力論壇,瞭解一下(內含小科乾貨分享)

"世界經濟正在向數字化轉型",在"數化萬物"的時代潮流下,白津夫博士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有新時代的"視野格局",要從戰略的高度來謀劃、按數字經濟發展要求來佈局,通過數字化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一體化。因此,他提出了從5大方面打造數字化粵港澳大灣區:第一,數字定義大灣區,通過數字化賦能在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上重點佈局;第二,推進大灣區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全面提升經濟一體化發展水平;第三,打造"數字供應鏈",構築"無邊界"合作共同體;第四,打造大灣區協同創新共同體,推進遠程研發、離岸孵化;第五,發展數字經濟新形態,發展"數字經濟體"。

主講人:臺灣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主任許仁杰

題目:從中興事件看兩岸產業發展新契機

第十一屆寰宇生產力論壇,瞭解一下(內含小科乾貨分享)

許仁杰主任先介紹了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的概況。隨後他談了從最近的中興事件中獲得的一些省思,他覺得此次中興事件是一次契機,讓高科技領域正視所行業存在的短板。第一,要客觀看待"跟跑、並跑、領跑與彎道超車",做到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要清楚瞭解自身短板與缺陷;第二,中小型企業對GDP貢獻大,要營造更好的融資環境給它們,給中小型企業更多扶植,未來它們會有更大的發展;第三,盤整自身的行業能力,然後再去做該領域的知識產權自主;第四,抓住政策與社會發展的機遇,加入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

主講人: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內地業務部總經理賀俊強

題目:HKPC,共創智慧未來

第十一屆寰宇生產力論壇,瞭解一下(內含小科乾貨分享)

賀俊強總經理從智能製造、智慧城市、工業革命演變出發,介紹了香港生產力局基於"工業4.0"為業界提供的協助:"工業4.0"創新管理技術、推行策略顧問服務等。他還輔以多個例子介紹了香港生產力局"工業4.0"工作的開展情況。同時,他還透露了今年9月,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深圳創新及技術中心即將啟用,未來將參與到大灣區創新科技樞紐建設中。

第十一屆寰宇生產力論壇,瞭解一下(內含小科乾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