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仙」故里尋找劉三姐,廣西因爲她比全國多放三天假!

這裡是老張的行攝之旅

“歌仙”故里尋找劉三姐,廣西因為她比全國多放三天假!

世界是嘈雜的,廣西是寧靜的

歌仙劉三姐,一個響亮的名字,一段流傳了千年的美好傳說,她長得漂亮,又天生麗質,尤其擅長唱山歌,一千多年來,劉三姐已經成了廣西壯族文化的代表,為了紀念她廣西各地的壯民每年三月三都要對山歌,更使三月三成了廣西地區的最盛大節日,她是名副其實的“壯族文化代言人”。

傳說,劉三姐於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出生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縣和宜山縣交界的下里鄉藍靛村。三姐生在壯族農家,自幼聰穎過人,能歌擅唱,被鄉里贊為“神女”,12歲即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以歌代言,名揚壯鄉。慕名前來與她對歌的人絡繹不絕,均敗下陣來,三姐未逢敵手。而她的才華也遭到流氓惡霸的嫉恨,後被害死於柳州,傳說她死後騎鯉魚上天成了仙,與白鶴少年對歌七日化而為石。

“歌仙”故里尋找劉三姐,廣西因為她比全國多放三天假!

宜州市,現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古為宜山縣,直到1993年改名為縣級宜州市,2016年撤市為區,河池市政府搬遷至宜州區。宜州地區青山綠水,風景宜人,龍江、下梘河等河流經過市區,濃縮了廣西特有的喀斯特自然美景,曾獲得“國家優秀旅遊城市”等稱號,上圖為宜州城區入口處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標誌“銅奔馬”。

“歌仙”故里尋找劉三姐,廣西因為她比全國多放三天假!

作為歌仙劉三姐故里的宜州,以劉三姐為城市名片,打造旅遊業,吸引了國內外大量遊客前來尋找劉三姐,聽壯族人民對山歌。“三月三”,是壯族地區最大的歌圩日,又稱“歌仙節”,就是為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性節日。198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將這一天定為壯族的全民性節日“三月三”歌節。現在三月三已經是廣西的法定節日,每年全區放假三天,廣西人民很自豪地向外省朋友宣佈“我們比全國對放三天假”!每年的這一天,自治區大部分壯族聚居地都要舉行盛大的歌節。歌節期間,除傳統的歌圩活動外,還要舉辦搶花炮、拋繡球、碰彩蛋及演壯戲、舞彩龍、擂臺賽詩、放映電影、表演武術和雜技等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歌如海,人如潮,不絕於耳的嘹亮歌聲,寄託著人們對歌仙劉三姐的思念和對豐收、對愛情、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歌仙”故里尋找劉三姐,廣西因為她比全國多放三天假!

宜州境內的臨江河、龍江河、古龍河等河流形成了下梘、祥貝等旅遊風景區,沿河群山疊翠,古洞羅列,古老村寨點綴其中,每一處都是世外桃源,享受一份寧靜與淡然,讓人流連忘返,是在城市裡待膩了的人度假休閒的最佳選擇。

“歌仙”故里尋找劉三姐,廣西因為她比全國多放三天假!

宜州市區保存下來的建於乾隆年間的古樓,古稱“會魁樓”,又稱“四牌樓”。位於宜州市區十字路口,建有東西南北四個門洞,內外相通。樓高三層,一樓全用大型細鑿條石砌成,呈四方形,工藝精巧,邊長11.5米,四面拱門各高3.9米,寬3.5米。二三樓為木質結構的重簷樓閣,紅漆圓柱,飛彩流丹,古樸莊重。北宋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蘇軾的得意門生,“蘇、黃、米、蔡”之一的黃庭堅曾經被流放宜州,於流放一年後病逝於此。

“歌仙”故里尋找劉三姐,廣西因為她比全國多放三天假!

“歌仙”故里尋找劉三姐,廣西因為她比全國多放三天假!

浙江大學紀念廣場,抗戰時期浙江大學為躲避戰亂全校師生曾南遷至宜州,上圖雕塑為當時的浙大校長,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竺可楨。

“歌仙”故里尋找劉三姐,廣西因為她比全國多放三天假!

下梘河上的歌仙橋,為紀念歌仙對山歌的地方,整座橋為壯族特色的風雨橋造型,雕樑畫棟,精美非凡。

“歌仙”故里尋找劉三姐,廣西因為她比全國多放三天假!

下梘河祥貝景區,祥貝鄉距離宜州城區二十公里,這一段下梘河迂迴百轉,兩岸風光旖麗,泛舟河上,如詩如畫,令人沉醉於山水之間,忘卻塵世間的一切煩惱。

“歌仙”故里尋找劉三姐,廣西因為她比全國多放三天假!

“歌仙”故里尋找劉三姐,廣西因為她比全國多放三天假!

下梘河在祥貝的易水灣,河水走勢在這裡留下了四折三彎,加上河邊的稻田映襯,形成了一個標準的太極圖,因此這裡也叫“太極灣”,掩映在群山之間的田園山水,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歌仙”故里尋找劉三姐,廣西因為她比全國多放三天假!

下梘河邊的大榕樹下,一群壯族老人在乘涼、對山歌,雖然我一句也聽不懂,還是很羨慕他們熱情、悠閒、怡然自得的生活態度。

“歌仙”故里尋找劉三姐,廣西因為她比全國多放三天假!

“歌仙”故里尋找劉三姐,廣西因為她比全國多放三天假!

老張騎車從宜州返回柳州的路上,夕陽西下,一片火燒雲為我照亮歸途,路邊的稻田、民居、裊裊炊煙,加上連片、奇異的小山峰,構成了和諧、迷人的田園詩畫。

感謝您關注行者老張,一起欣賞大美中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