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問海灣、非洲國家 「一帶一路」合作首入西非

【歐洲時報綜合報道】從中東國家阿聯酋離開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到訪塞內加爾,開始了他在非洲的行程。法媒指出,中國是繼法國之後,塞內加爾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此訪期間,中塞兩國元首見證了共建“一帶一路”等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塞內加爾也由此成為第一個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西非國家。

习近平访问海湾、非洲国家 “一带一路”合作首入西非

7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達喀爾同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舉行會談。這是兩國元首共同會見記者。(圖片來源:新華社)

【塞內加爾:習近平任國家主席後首次訪問西非國家】

兩國元首見證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簽署

“塞內加爾是我這次非洲之行的第一站,也是我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後訪問的第一個西非國家。”習近平21日對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說。

綜合中新社、新華社報道,習近平當天抵達達喀爾,對塞內加爾進行國事訪問。在同薩勒舉行會談時,習近平表示,我們歡迎塞內加爾成為第一個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西非國家。我們希望以此為契機,全面提升中塞合作水平。中方願繼續秉持“授人以漁”的理念,擴大、深化同塞方合作,增強塞方自主發展能力。要密切人文交往,促進民心相通。要加強執法安全合作,中方支持塞方加強反恐、維和、維穩能力建設。中方支持塞方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願同塞方在非洲和平與安全、聯合國事務、氣候變化等重大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加強溝通和協調,維護非洲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

薩勒表示,塞內加爾欽佩中國的發展成就,感謝中國對塞內加爾經濟社會發展、實施復興計劃的寶貴支持。建立在團結、互信、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基礎之上的塞中關係強而有力,令人滿意。

塞內加爾堅定奉行一箇中國政策,致力於深化兩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願加強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水利、工業化、農產品加工、旅遊、文化、體育等領域交流合作。塞內加爾支持“一帶一路”倡議,願積極參與互聯互通建設。

會談開始前,薩勒和塞內加爾民眾為習近平舉行了迎接儀式。會談後,薩勒向習近平授予塞內加爾國家最高榮譽勳章國家雄獅勳位團大十字勳章。

习近平访问海湾、非洲国家 “一带一路”合作首入西非

7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達喀爾同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舉行會談。(圖片來源:新華社)

僅次於法國 中國是塞內加爾第二大貿易伙伴

21日的會談後,中塞兩國元首見證了共建“一帶一路”等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

新華社報道,歷史上,塞內加爾曾是法國殖民地。1960年8月,塞內加爾宣佈成立獨立共和國。近年來,中塞兩國各領域合作快速發展,務實合作一直走在中非合作前列。

法新社指出,中國是繼法國之後,塞內加爾第二大貿易伙伴,2016年,根據官方數據,兩國貿易量達到20億美元。中國是塞內加爾花生的第一大進口國。2017年,僅進口花生金額就達到6860萬歐元。塞內加爾對中國出口在2017年總數達到1.15億歐元。塞內加爾對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是花生及礦石。

法新社還稱,中國是塞內加爾繼法國之後第二大供貨國,塞內加爾從中國進口產品總額由2013年的3.46億歐元增加到2017年的5.59億歐元。

塞內加爾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包括接收器、電錶以及建築材料。塞內加爾的許多基礎建設包括位於達喀爾及外省的體育館、高速公路、國家大劇院、國家摔跤場以及非洲文明博物館,都由中國工程隊修建。

新華社指出,目前,中國是塞內加爾最大融資來源國。

习近平访问海湾、非洲国家 “一带一路”合作首入西非

7月20日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邀請,到王儲官邸作客。雙方在輕鬆友好氣氛中就中阿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圖片來源:新華社)

【阿聯酋:中阿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關係】

促財金合作 增加和改善雙向投資

習近平是在結束對阿聯酋的國事訪問後到訪塞內加爾的。21日離開阿布扎比時,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率主要內閣部長和重要王室成員赴機場送行。

中新社報道,在北京專家看來,習近平這次歷史性的訪問成果豐碩,全面築牢中阿友誼之路。“習主席此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特別是把兩國關係提升到新高度和新水平。”中國前駐約旦、阿聯酋大使劉寶萊說。

首先是“國之交”層面。2012年,阿聯酋成為首個同中國建立戰略伙伴關係的海灣阿拉伯國家。習近平此訪期間,兩國於20日發表關於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提出重點加強九個領域合作。

例如經濟和金融領域。聲明提出,雙方願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願不斷深化產能合作,願在自由貿易港、出口經濟特區和工業項目建設等領域交流經驗。雙方還同意發展跨境電商。

數據顯示,2017年中阿雙邊貿易額約410億美元,同比增長2.3%。中國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秘書長凌勝利表示,近年來中阿經貿合作已呈現出全面、務實、高效、快速發展的新格局,如今合作前景更為廣闊。

新華社報道,聲明指出,雙方願不斷深化產能合作,實現產業互補,就4G產業等高新產業交流經驗和技術。雙方願增加和改善雙向投資,拓寬合作領域和投融資渠道,包括在非洲和太平洋島國的共同投資。此外,雙方歡迎和支持兩國銀行機構互設分支機構;加強兩國央行間的交流與合作以及阿聯酋境內各世界金融中心同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合作。

聲明提到,中方對兩國油氣合作取得的最新進展表示歡迎,並願將這一合作延伸至原油和石油產品的貿易和銷售。兩國認為油氣領域合作是雙方務實合作的重要支柱,支持兩國企業在該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

雙方還將挖掘兩國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潛力。

习近平访问海湾、非洲国家 “一带一路”合作首入西非

7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阿布扎比同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穆罕默德、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舉行會談。(圖片來源:新華社)

推人文交流 加強軟實力和文化政策對話

築牢中阿友誼之路還在於“民相親”層面。聲明稱,雙方願通過已達成的全面免籤協定,進一步便利兩國人員往來。聲明還為教育和科技領域、人文領域等指明方向。

中新社報道,劉寶萊介紹,2016年阿聯酋就給予中國普通公民護照免簽證待遇,中國和阿聯酋兩國人員交往不斷密切,教育、文化、科技和旅遊的互訪人數不斷增加。2017年赴阿旅遊的中國公民首次突破100萬人次。

此外,穆罕默德王儲提出在阿聯酋100所學校開設漢語課程的設想順利推進,首批20名漢語教師已在阿6個酋長國11所學校教授中文。中方也表示,支持實施好穆罕默德王儲發起的“青年大使”訪華項目。

新華社報道,聲明指出,在教育和科技領域,中阿將促進雙方在和平利用核能、航天、能源、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農業、環境、城市發展、先進醫療、信息交流和研究領域的合作,加強兩國教育機構的技術交流與人員往來。

雙方還將加強關於軟實力和文化政策的對話,加強在文化產業、遺產保護和現代藝術領域的共同合作。

北京觀察:中國外交“非洲年”的特殊含義

塞內加爾是習近平這次出訪的第二站。習近平還計劃對盧旺達、南非進行國事訪問,出席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會晤,過境毛里求斯並進行友好訪問。

香港中通社報道,習近平此行是2018年的首次出訪,長達10天,除阿聯酋地處亞洲外,其餘4國均是非洲國家。國家元首每年首訪向來蘊含諸多考量,北京觀察家指出,這體現了中國對中非關係一向重視,9月北京還將舉行中非合作論壇,今年這一中國外交“非洲年”值得關注。

習近平年度首訪選擇非洲已有多次,可見其對非洲的重視程度。2013年3月,就任國家主席後不久,習近平就在結束對俄羅斯的國事訪問後飛往非洲3個國家進行訪問,並在彼時提出了秉持真實親誠的對非工作方針和正確義利觀。此外,2016年的首訪中,北非國家埃及也是其中一站。

而今年在習近平出訪前,中非高層已有相當頻密的交往:1月中國外長王毅新年首訪前往非洲,延續了連續28年中國外長年初訪問非洲的傳統,之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和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分別於5月、6月訪問了非洲。政治局常委如此高頻訪問一個地區,並不多見。

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海方表示,塞內加爾、盧旺達、南非、毛里求斯在發展上都有很多值得稱讚之處,習近平此行意在尋找雙邊在經濟發展上更多的合作機會,以期樹立典範的中非合作樣板,推進“一帶一路”與非洲發展議程的對接。

南非作為金磚國家之一,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塞內加爾是西非地區經濟發展的亮點,其在教育領域,尤其信息技術教育發達,對西非地區年輕人有很強吸引力;盧旺達1994年至今的發展成就世界矚目,其作為東非共同體成員和非盟輪值主席國,和中國的合作有很強帶動作用;毛里求斯的經濟轉型非常成功,中國與毛里求斯在金融和服務性產業的合作上大有可為。

劉海方表示,中國政府一貫的外交傳統是“均衡”,四國分屬西非、東非、非洲南部和印度洋島國,中國與四國的合作具有很強象徵意義,表明中國與非洲各國的關係幷不會厚此薄彼,而是會考慮到與非洲各次區域關係的均衡發展,促進與整個非洲大陸的合作。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表示,非洲各國對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也有很強的意願。

劉鴻武以盧旺達為例表示,作為中非產能合作中的重要支點國家,盧旺達非常希望在中非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今年年初,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議在盧旺達總統卡加梅的倡導下正式簽署。當前貿易保護主義陰影籠罩全球,中非在維護自由貿易上的合作更顯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近日在盧旺達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繫和依存日益加深,同時也面臨許多共同挑戰,呼籲兩國為構建中盧、中非命運共同體攜手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