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者:周鴻禕傳》讀後感

《顛覆者:周鴻禕傳》讀後感

兩週前就看完了這本書,上週老二生病,沒時間寫,這周老二上學了,雖然還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但是還是要把這篇寫完,再不寫估計就永遠也不會寫了。

讀完這本傳記使我更張堅信在一個領域做出成績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物質:

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無比的熱愛;

超強的行動力;

大量的閱讀。

對於我來說,讀傳記有兩個任務,第一,自己學習優秀的人的品質;第二,因為我是一個媽媽,我希望讓孩子也能擁有這些品質。

這次,我想從教育的角度來談談我讀這本書的一些想法吧。

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但是幸福這個詞似乎不好描述,什麼才是幸福,有的家長說,我只希望孩子幸福,至於是否有錢沒多大關係。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呢?

反思自己的成長經歷,讀別人的成長經歷,我發現幸福只是一種內在的感覺,他和錢其實關係不太大,有錢不一定幸福,沒錢也不一定不幸福,正如並不是每一個富人都幸福,也並不是每一個窮人都不幸福一樣。

在我看來,幸福的人應該是慾望與能力相匹配的人。而當慾望與能力不相匹配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當慾望過大,而又沒有能力就很容易產生抱怨的情緒,抱怨太多,走到最後是極其危險的。

《顛覆者:周鴻禕傳》讀後感

《顛覆者:周鴻禕傳》讀後感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就要考慮清楚了,假如你希望孩子不要太累,簡簡單單就好,那麼就不要灌輸他太多的慾望;假如你希望孩子以後有所作為,那麼在給孩子灌輸很多的慾望的同時,不要忘記培養他相應的能力。

在實際生活中,我相信第二類父母應該是大多數,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能獨立,能自己生活的很好,同時也能為社會做貢獻。

那麼這樣的人是怎麼樣成長起來的呢?這就是讀傳記的作用了,研究優秀人物的成長經歷,反思自己的成長,將好的品質傳遞給孩子。

一、愛上閱讀;

我一直覺得教育不應該文理分科,文科生需要理科生的思辯思維,理科生也需要文科生的人文情懷,因為不管科技如何發展,最終都是為人服務,而人是一個個的鮮活個體,不瞭解人是很難把產品做到極致的。

在這本書裡周鴻禕就講到:

文字素養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文字不好,你沒有辦法寫出一份漂亮的商業計劃書,前言不搭後語而經常錯失投資人;文字不好,你沒有辦法成為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因為你沒有辦法精準地描述出產品的功能,打動不了用戶;文字不好,你不能和競爭對手在公開領域溝通,做不好的PR,甚至連口水仗都贏不了。

他還在書裡引用了沃爾特·艾薩克森寫的《史蒂夫·喬布斯傳》時的一段:

喬布斯說:”我小的時候,一直以為自己是個人文學科的人,但我喜歡電子設備。然後看到了我的偶像之一,寶麗來的創始人埃德溫·蘭德說的一些話,是關於即擅長人文又能駕馭科學的人的重要性,於是我決定,我要成為這樣的人。“

而沃爾特·艾薩克森也深表贊同,他說:”寫了這麼多的傳記之後,最讓我感興趣的話題是,一個具有強烈個性的人身上集合了人文和科學的天賦後所產生的那種創造力,我相信這種創造力也是在21世紀建立創新型經濟的關鍵因素“。

雖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媽媽,但是聯想到我的成長經歷,作為一個反面教材,我無比的贊同這些優秀人對閱讀的重要性的觀點。

在我的成長經歷裡,被催促最多的是快點寫作業,作業做完了沒有等內容,每次聽到這些就很痛苦,於是我就成了一名所謂的差生,沒有自信、自卑,沒有人幫助你走出來,也沒有想過要讀書,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得日子,生活亂七八遭,一直找不到路,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兩年前,我開始讀書後,我的精神世界才開始豐富起來。

雖然遲來總比不來好,但是我卻浪費了最寶貴的青春年少。

所以,我希望孩子們愛上閱讀,希望閱讀給他們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一個有著豐富內心的世界的人他們看世界的眼光一定不會差。

還記得有這樣的一個段子問為什麼要讀書。

為什麼要讀書,當你看到夕陽餘暉孤雁翱翔你腦海中浮現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臥槽好多鳥,臥槽太他媽好看了。

二、熱愛你所做的事情

在這本書裡周鴻禕多次講到他對計算機的熱愛,正是因為對計算機的熱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愛上計算機:周鴻禕說他從中學就開始看《少年計算機報》,自學Basic語言,玻璃板下一直壓著那張彩色的鍵盤紙。(因為這時他還沒有計算機)

上學後,成為上機狂。因為那時條件比較艱苦,個人一般都沒有計算機,它為了使用計算機幫助學校的老師。

到後來為了創業被送進公安連夜受審等等。

都在說明了他非常執愛他所做的事情。

在書中他也做了這樣的總結:

通過很多事情,我理解了這樣一個道理,做一件事情總要不計回報,一量投入了全部感情,最後回報總會出其不意地到來。我最享受的不是做事的最終結果,而是在投入的過程中,那種說不出來的內心的平靜。

三、強大的行動力與執行力

他在書中是這樣總結的,對於創業這件事情,很多人都是說了半天,卻很難行動起來。而我恰恰相反,經常想好了就去行動。

只要是能實現自己的想法,他都會努力的實現,在計算機方面是,在其它方面也同樣如此。

例如,當時為了推廣3721,為了對抗競爭,決定自建渠道,他是這樣做的。

我把開拓重點放在了中小企業最密集的長三角和珠三角、福建、廣東潮汕等地區。經常一天跑三四個地方去見代理商。比如,一早從北京出發,中午飛到福州,忙完後下午趕到石獅,晚上和代理商談完事情後,第二天一早去廈門,基本上是連軸轉。

說完優點,再來說說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比較自我;

對於極客來說,假如沒有自我,可能他們就很難成為極客,不過適當的聽聽周圍人的意見也是好的。

例如,與聊天工具失之交臂,他是這樣說的:

網絡聊天室,也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而且就出現在了我的身邊。當時“飛楊”的團隊有十幾個人,在公司內部慢慢孵化著。我們為了讓用戶可以在網上下載“飛楊”系統,做了一個論壇,開了用戶建議等幾個版塊。我招來的一個小孩子是做美工的,他自作主張在論壇上開了幾個版塊,有談天說地、談電影等,後來這個版塊流量漲得很快。其實這就是當時聊天室的雛形。但是,我沒有意識到聊天室的價值,下命令讓小孩把這些東西關掉。

假如說這次是無心插柳的錯過,那接下來錯失搜索真的是要找找原因了。

因為3721其實某種程度上就是搜索,但因為跟競爭對手的恩怨,總是在排斥它。

二、不會通過正當手段保護自己的權益;

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這句話我是非常認可的。

周鴻禕處理問題的方式也驗證了這句話:

例如,剛上大學跟同學打架,最後以同學告到學校而告終,在周鴻禕在這件事情上有錯在先,但是後來,不管是與百度還有騰迅的交戰中,都是以周鴻禕站上被告度而告終。

而根據我讀這本書的判斷,後來的事情其實周鴻禕才是受害者。

周鴻禕遇到權益被侵害時,喜歡以牙還牙的方式解決,而每一次的戰爭網民都是受害者。

與百度競爭直接造成網民們被插件侵害,就像一位朋友開玩笑的說,在國內下一款軟件,安裝需要10分鐘,卸載需要3個小時,用戶體驗大大降低。

周鴻禕在書裡說與他沒有關係,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這是他與百度大戰留下的後遺症。

再後來的3Q大戰中國網名大部分都應該記得,大概有3天的時間,網名是不能正常上網的,要麼被迫下載360,要麼被迫下載QQ。

好在當時,我沒有工作,我的態度是我即不下載QQ也不下載360,等你們大戰完了後再說。

講到這兒我對本書的理解也就結束了,最後期待360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