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春分|春分至,春意濃

二十四節氣:春分|春分至,春意濃

二十四節氣:春分|春分至,春意濃

《春分日》

[唐]徐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雲。

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

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3月21日前後,這時太陽到達黃經0°(春分點)時.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

春分在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

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二十四節氣:春分|春分至,春意濃

春分三候

二十四節氣:春分|春分至,春意濃

一候玄鳥至。

二候雷乃發聲。

二十四節氣:春分|春分至,春意濃

三候始電。

春分分為三候,意思是說春分日後,燕子開始從南方飛回來,下雨時天空會打雷併發出閃電。

春分的習俗

豎蛋

“春分到,蛋兒俏”,春分那一天,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二十四節氣:春分|春分至,春意濃

吃春菜

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昔日四邑(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

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祈求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二十四節氣:春分|春分至,春意濃

送春牛

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

二十四節氣:春分|春分至,春意濃

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家家吃湯圓,還要把十多個或二三十個不包心的湯圓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二十四節氣:春分|春分至,春意濃

放風箏

春分當天,婦女小孩放風箏,並在風箏上寫上祝福。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大的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大多是自己糊的,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二十四節氣:春分|春分至,春意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