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饕記》老棗莊人的江南尋味之旅(二)老城蘇面

前一天品嚐完甪直古鎮的傳統小吃後,第二天一大早便坐著52路公交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輾轉來到了蘇州老城,蘇州的老城區應該就是平江區和姑蘇區,因為這裡有很深的歷史底蘊,傳統的商業街區都在這附近。

《老饕記》老棗莊人的江南尋味之旅(二)老城蘇面

閶門

因為一打早就到了蘇州老城,所以就學著老蘇州人的習慣去吃些早點,老蘇州人的早餐單裡可沒有咱棗莊的豆漿、油條、辣湯、包子,他們吃的是什麼呢?面!沒錯就是蘇式老面。

《老饕記》老棗莊人的江南尋味之旅(二)老城蘇面

最貴的蘇面三蝦面

小編我就在閶門附近逛了逛,剛過了橋就在山塘街旁邊發現一家老字號麵館,這家店看起有年頭,裡面都是蘇州老阿姨在煮麵,看樣子很專業,趕緊進去一看。

《老饕記》老棗莊人的江南尋味之旅(二)老城蘇面

燜肉面

蘇式面非常講究,有文化的地方就是不一樣,面搭配的澆頭種類十幾種,比如燜肉、鱔絲、蝦仁、大排、三鮮等等。吃麵還有很多專有名詞,寬湯,緊湯,重青(多放蔥葉),免青(不放蔥葉),重油(多油),清淡點(少油),重面輕澆(面多些,澆頭少點),重澆輕面(澆頭多,面少點)唉,排隊過程中問了不少人才知道這些意思,都有點尷尬了。

小編我點了一碗蘇州比較有名的燜肉面,價格是10塊錢。因為燜肉看起來比較有食慾,有點像我們那邊的大肉面,但是燜肉比大肉更突出了肉的香甜,沒有醬油味。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燜肉用筷子一夾就散了,而且入口即化,回味都是肉的原香,一點也不油膩。

《老饕記》老棗莊人的江南尋味之旅(二)老城蘇面

酥爛的燜肉

《老饕記》老棗莊人的江南尋味之旅(二)老城蘇面

蘇面

再看看麵條,蘇式面的麵條不是煮熟的,是鮮麵條在滾燙的清水鍋裡滾熟的,也就幾秒鐘的時間,然後面入碗,再倒入吊好的老湯。這種做法做出的麵條非常勁道有韌性,吃起來彈牙,蘇面的湯也非常考究,不是一般的骨頭湯、雞湯。湯要清而不油,味要鮮而不幹。製作麵湯的過程稱為“吊湯”,湯料的配方各家都視作傳家之寶,秘不外傳。普通的做法是蹄膀和鱔骨,以及各種自制秘方的調料,以文火慢熬而成。配上燜肉的原汁,再加上熟豬油。正宗蘇式湯麵湯色透明如琥珀,不見任何雜質,噴香撲鼻,鹹淡適中。

《老饕記》老棗莊人的江南尋味之旅(二)老城蘇面

麵湯極鮮

一口湯一口面,忍不住再來一大口燜肉,那滋味真是絕了,麵條的濃香,老湯的鮮鹹,燜肉的甘美,整個人的味蕾彷彿都張開了。有時候幸福真的很簡單,不是山珍海味,不是八珍玉食,而是每天一大早,能從一碗麵中吃出生活那——清風明月般的本真滋味。沒想到,一碗蘇面就能這麼有意思,下面還得繼續尋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