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在餐飲行業的新零售之路,爲什麼口碑能走通?

在大眾餐飲日益火爆的當下,面對消費者日益多樣化消費需求,傳統餐飲業已不能再傳統下去了。作為阿里新零售的“排頭兵”,近一年來,“口碑”迅速進入我們的視野,那它對傳統餐飲又有如何的洞見呢?

一、理想智慧餐廳,描繪未來餐廳的雛形

遊戲玩家總有一個爽感來自爆裝備,因為有極品裝備,再爛的技術都能被掩蓋的天衣無縫。所以,口碑用智慧餐廳三個神級裝備幫助傳統餐飲商戶升級。

有大神帶著飛,餐飲業者只要能潛心做好產品,必能加速王者之路。

口碑“智慧餐廳”的三分“神裝”到底是什麼?又是如何開放賦能給中小商家的呢?且看皓哥帶你一一點評。

神裝一:互聯網入口+手機點單

阿里在餐飲行業的新零售之路,為什麼口碑能走通?

口碑背靠阿里擁有多渠道平臺,諸如支付寶、餓了麼等,通過線上流量分發,能為餐飲門店持續引流。引來流量,能迅速實現銷售轉化,顧客有提前點單、到店點單、外賣點單等多種形式備選。這裡最大的亮點在於,顧客可提前點好美食,預約時間到店就餐。

神裝二:以智能POS為基礎的營運方案

阿里在餐飲行業的新零售之路,為什麼口碑能走通?

前廳可自主選擇開通排隊取號、線上預點等功能。口碑基於雲系統能力的後臺,幫助商家實現門店供應鏈的精細化備貨;也可根據口碑消費大數據,精準營銷。

神裝三:整體消費體驗和流程的重構

阿里在餐飲行業的新零售之路,為什麼口碑能走通?

口碑副總裁:陳盛

前臺完全自助式消費體驗,用取餐櫃代替人工送餐,開放24小時無人智能零售櫃,延長餐飲商戶營業時長、提升坪效。

三大神裝,無一不是針對痛點,對症下藥。商業高度發達之後,提效減支,是利潤率的來源,皓哥在最近梳理2B融資項目時,感受尤為深刻。

二、互聯網下半場?新零售上半場!

不管是不是進入互聯網的下半場,新零售的上半場絕對已經開賽。皓哥此前已經說過,新零售離不開新餐飲,而新餐飲就必須在合適的時機做適合的事兒。

適當時候扔出的石子,勝於不當時候,送出的金子。

首先來看外部機遇:市場巨大,痛點明顯。

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全國餐飲收入達4萬億元,同比增長10.7%。整個行業迅速增長不同,企業經營成本逐年攀升,利潤空間步步壓縮。《2017年中國餐飲報告》顯示,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每月餐飲門店倒閉率高達10%。中國烹飪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餐飲百強企業利潤率僅4.7%。

口碑CEO範馳提到:商家利潤的上漲趕不上房租和人員的成本。這就要求商家要把生意做得更聰明。解決餐飲的三高一低,顯然是時不我待,B段供應鏈的改造也值得大做文章。

阿里在餐飲行業的新零售之路,為什麼口碑能走通?

口碑CEO:範馳

同時,皓哥認為,在2C互聯網企業影響下,中國消費者對服務便捷、體驗等極度敏感。這也從C端倒逼B端提高效率,而這部分來自消費者的推動力,對新餐飲變革也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看內部實力:資源整合,協同作戰。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口碑在阿里生態圈裡,藏得深,能力卻並不弱。

打造智慧餐廳的賦能模式,無疑要極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口碑沿襲阿里平臺賦能模式,諸如阿里巴巴平臺生態鏈上的支付、數據、選品、供應鏈等,都可自由調用。

當然,作為阿里在新零售中重要的佈局,連接商家的深度和廣度上,口碑自然也有心得,玩轉阿里大數據、全局營銷解決方案,賦能商家精準推薦,配置營銷活動時,助其品效合一。

關鍵節點的一通百通,是口碑的王炸,商家接入口碑一個平臺,卻能獲得阿里系全部王牌資源支持,能夠協同天貓、淘寶、支付寶、餓了麼等一眾阿里生態的流量大咖,打出“組合拳”。

阿里在餐飲行業的新零售之路,為什麼口碑能走通?

三、破曉在即:餐飲業的未來曙光

正如馬雲的初心,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餐飲業目前的各種難題和困局都是可以用科技來實現突破的,最怕無解題,只要有解,就一定有人能寫出答案。

在皓哥眼中,口碑具備這份“野心”,其本質是以新零售的方法論重構餐飲業的經營方式,在各環節降本增效,優化全流程的用戶體驗,不僅能破題,亦對餐飲業有跨時代意義。

阿里在餐飲行業的新零售之路,為什麼口碑能走通?

此前,阿里巴巴提出新零售,其中就包含以數據驅動傳統零售的“人貨場”重構。新餐飲邏輯與此不謀而合。

傳統餐飲行業的經營模式,所謂人,即是顧客;貨是菜品;場是餐廳門店的消費場景。新餐飲的經營邏輯裡,在場方面,就餐場所受制餐廳門店位置,外賣解決了這個問題;貨方面,菜品受制售賣場地和賞味期,用標準化來解決;人方面,淡化“渠道為王”的概念,強調以“用戶”為中心。

因此,口碑藉助新零售思想,用數據驅動餐飲行業人貨場重構,提升經營效率和用戶消費體驗。相較“輕”模式的餐廳評價與優惠促銷,口碑做“重”深度信息化與業務流程重構。通過線上、下供應鏈、倉儲物流、數據等打通,形成一體化管理。並賦能B端,使得商家也擁有線上、下一體化,服務用戶的能力,也在餐廳選址、食材採購、菜品研發製作、營銷與客戶關係管理等環節為其提升效率。

阿里在餐飲行業的新零售之路,為什麼口碑能走通?

一旦B端供給側優化了,自然也能夠反向優化C端消費體驗。皓哥分享一個真實案例,口碑與連鎖麵包房“味多美”,打造的全國首家無人智慧麵包坊。

消費者在口碑App提前預定產品,再到門店自提櫃取貨。同時,有圖像識別收銀技術加持,消費者也免於耗時的排隊過程,另外,還新增24小時無人零售區,任何時段,只要有需要,就都能買到商品,體驗被大幅提升。當然,這也增加商家營業時長,使坪效更上一層樓。

阿里CEO張勇談阿里新零售目標時,也談及要讓30萬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走向“數字化”。所以在阿里新零售版圖中,口碑是其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尤其是餐飲市場落地新零售的主力軍。

皓哥認為,透過“智慧餐廳”,口碑將本地生活服務市場之爭重新升級,更高的服務標準被確立後,將進一步強化口碑的競爭力。用戶一旦習慣這種隨時隨地、隨叫隨到的更優服務,便會產生依賴。口碑用賦能B端的手法,將用戶“寵壞”,培養其形成新的消費習慣,由此刷新其對品類、服務的認知標準。

彼時,在用戶心中,口碑帶來的品牌服務也就等同這一“新”品類的標準。而對口碑而言,無形中就成為定義新餐飲和新服務標準的“第一人”,率先搶佔消費者心智,最終,將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

阿里在餐飲行業的新零售之路,為什麼口碑能走通?

數據顯示,全國餐飲消費在社會消費品總額中佔12-15%。如今,口碑充當阿里新零售“排頭兵”角色,一旦成功,也意味阿里新零售在線下將佔據更高頻的場景。

屆時,其再定義低頻場景,必會更遊刃有餘。

皓哥看來,這就像當年滴滴,從相對高頻的出租車業務起家,形成流量入口。同時,以此教育市場,培養大眾叫車習慣,彼時,再殺入相對低頻的專車業務變現,彎道超車,就搶掉了專車業務起家的易到生意。據說,滴滴出行如今日訂單量近3000萬單,預計2018全年淨利有望破10億美金,可見高頻打低頻的威力多兇猛。

四、結語

如今的口碑,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用大數據重構餐飲行業的人貨場,在革新浪潮中實現換道超車,實則也盡享天時、地利、人和。因此,其能走通阿里在餐飲行業的新零售之路,自然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撰文 | 錢皓,孫欣亦有貢獻

排版 | 千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