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 育最棒的孩子——警察爸爸的育兒心得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最難忘的時光。青少年兒童是國家、社會和每個家庭的未來與希望,少年兒童成長教育問題牽動著每一位家長的心。隨著學習任務的不斷加大,家長一方面覺得孩子學習辛苦,另一方面在激烈的競爭中不願孩子落後,因此在面對孩子學習教育方面會變得矛盾、糾結、焦慮,特別是公安民警,經常值班備勤、外出執行任務,陪伴教育子女的時間少之又少,如何在繁忙之餘利用有限的時間培育好我們的子女,在第69個兒童節來臨之際,我將自己的一些育兒心得與感受整理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我的孩子不是班級裡學習最好的,也不是最優秀的,他甚至各個方面表現都非常一般,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就代表了大多數孩子的狀況,我可能也不是一位好家長,因為,我一直沒有要求孩子必須爭第一,或者一定要考滿分,我只告訴他:每天努力一點點堅持下去就可以不斷超越昨天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 育最棒的孩子——警察爸爸的育兒心得

真愛孩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

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因為我們知道,有愛的孩子才會自信、陽光、堅毅、獨立,因為只有愛才能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但是孩子上初中學以後,我們會發現父母不再是關心越多、愛他的越多,他越喜歡,為什麼?

因為上中學後, 孩子進入青春期,這一時期他要求的重點是人格的獨立和社會地位的平等以及精神層面的自主,他的反抗來自於各個方面,所有對他的控制、剝奪。這種內在的需求是成長髮展的需要,但是由於現實狀況的矛盾給他帶來了許多不適應他也會有煩惱、困惑、和心理危機。

所以說這個時期裡,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幫助,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有一種被剝奪感,他失去了對事物的體驗和探索的機會,沒有被尊重,從而產生深深的挫敗感。但是我們恰恰有很多的家長已經做好為孩子的成功做出犧牲一切的準備,替孩子完成學習以外的所有事情,孩子不領情。

孩子需要的是被需要和被肯定的感覺,而這種感覺來自於獨立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或者伸出援手為他人提供幫助。

我們小時候幫父母乾點農活、家務什麼的,父母一表揚一誇獎,心中那個喜悅,還有滿滿的滿足感,可是現在孩子能做的事除了學習已經很少很少了。很多時候我們會說,好好學習其他的事不用你做,有的直接就說:兒子只要你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別的什麼都不用你操心,房子、車子我們都給你買好,將來我們老了也不靠你;還有的是想讓孩子去完成自己一生沒有實現的人生缺憾,兒子,爸這輩子沒上了好大學,你給我掙個氣,學習上你要啥給啥,只要你考上好大學,我們祖墳就冒青煙了,這種活在自己成人世界裡的付出,孩子不會接受。

有多少時候我們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在他的心靈世界裡去想想,他關心的是什麼?例如:經常有夫妻倆帶著孩子買衣服鞋子的。大多數夫妻都是選自己喜歡的,自己覺得適合孩子穿的。 有一對夫妻帶著兒子來買衣服,媽媽看上一套三件套的運動衣,因為覺得棉質材料,穿著舒服,也好洗。顏色是中規中矩的深灰色。爸爸看上了另外一件,孩子自己看上了一件,怎麼辦?一種情況,媽媽說了算,一種情況爸爸說了算,一種情況爸爸媽媽說了算,唯獨孩子說了不算,衣服是買上了,孩子卻自始至終不樂意。衣服是他穿,可他沒有選擇權,我們很多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沒主見,你問他吃什麼,隨便;你問他喜歡什麼,不知道,這根子都在父母身上,你一次次的剝奪了他的自主權,可能從衣服的 、質量等方面講父母的選擇是對的,但是孩子在生活中必須去經歷去體驗,併為此付出成長的代價。

在孩子的成長中,不管是思維上還是身體上,都是一個趨向於獨立和自由的過程,他會沿著這條路不停的走。他為自己的獨立會冒很多險,會進行各種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阻止了他,那麼對他這個人來說就是剝奪,剝奪了他要求獨立的權利。沒有獨立,沒有被尊重,而且無數次的否定他,責罵他,以一個成人的角度去誤解他,限制他,剝奪他,按照我們的規劃去要求他,這都不是愛,這是一種剝奪,它剝奪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兩種感受:滿足感和體驗感。真正的愛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走進孩子的內心。

做最好的自己 育最棒的孩子——警察爸爸的育兒心得

做好自己 原件與複印件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人品的樹立來自榜樣的力量,而父母就是孩子品德培養的主要責任人。從成長角度講,孩子主要受遺傳因素與成長環境的雙重影響,不管我們是否承認,遺傳基因和家庭教育影響就像是刻在靈魂深處的烙印,先是影響性格,繼而影響生活態度,到最後可能就影響了整個人生。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記住,我們如何把我們自身不對不好的事情加以修正,把我們好的東西積極陽光的東西讓它傳承下去,這是一種能力。孩子和我們一起生活十幾年,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比任何力量都要強大,家長自私冷漠,暴躁易怒、偷奸耍滑、孩子必然是一個利己主義者;有暴力傾向;撒謊成性等等。

從孩子一輩子的角度來說,你的孩子考試90分和他的孩子60分只是在學習成績上的差別。而真正能把孩子一輩子距離拉大的,是他的品德問題。

品德的樹立來自於榜樣的力量,父母作為孩子的榜樣是不能逃避的。我們要求孩子的東西沒有效果,是因為父母沒有做到。例如:我們家長除了工作以外都在忙什麼?很多人在兩張桌子--飯桌和麻將桌,或者飯桌+麻將桌上忙,一個週四天在外面,週末還要跑,晚上躺在床上想一想,這幾天的飯局,有幾次是自己必須去的----就是說是請你的,是主客,有幾次你去了就是湊了一個人數而已;關於麻將桌,我不說大家也明白,結果,輸了、贏了、不輸不贏,還會有什麼結果?你晚上12點左右回家,要麼喝的滿身酒味,要麼159輸的精光,衝著家人發一陣牢騷,誰惹你了。更不該的是家長一邊打麻將,一邊呵斥孩子去學習,孩子當然不願意學習。當父親說:“老子沒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樣沒出息嗎?”孩子就會想,你說你沒出息,為什麼非要我上大學呢?

讓孩子學習,自己在一旁扣手機,玩遊戲;讓孩子睡覺,自己在電視上追劇;讓孩子講文明,自己滿嘴髒話;讓孩子講誠信,自己卻當著孩子的面撒謊,比如,說好的週末去看老人,結果接了一個電話,來玩嘛,我們在等你著,放下電話,給老人打電話,爸我週末加班不來看你了哦,你們自己吃飯不等我,這時,孩子就在想你連爺爺都騙啊?

說好的自己的事自己做,可就是沒見自己在家裡做一些家務;說好的教育孩子意見要統一,一個剛要孩子這樣,另一個馬上說讓孩子那樣;說好的不當著孩子的面爭吵,這不又在家裡幹起來了,說什麼呢? 這一點一滴,對孩子都是影響,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就像是一顆大樹,孩子就是我們身邊的小樹,我們長得筆直挺拔,就不會遮擋小樹向上生長的陽光,他就沒有理由彎彎曲曲。父母所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榜樣。

做最好的自己 育最棒的孩子——警察爸爸的育兒心得

樹立夢想 坦然接受平凡

我們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從小培養孩子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和志向,併為之不斷努力,因為我們現在是一個實現中國夢的新時代,孩子們有幸出生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作家長的,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樹立遠大理想的意義,不能再用很老土的觀點、方法去教育孩子,這樣你適應不了社會,更適應不了孩子,我們自己要學習。算算,我們的孩子大學畢業時,我們國家的兩個100年奮鬥目標已基本實現,我們由一個大國變成一個強國,他們這一代人正好趕上這樣一個好時代,現在我們都能體會到祖國強大給我們的那種自豪感,這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說這些就是讓我們家長放心,在這樣一個好時代,我們的孩子有夢想,國家需要人才,社會需要人才,我們的孩子大有用處,你只要讓他別學壞,每天有一點點進步你都去表揚他,樹立信心。

家長首先不放棄孩子,相信老師,他們不僅是負責的而且有能力讓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好,老師表揚了你就高興,老師批評了你就生氣,得了高分了你就愉快,考的差了你就痛苦,你不用心的去找問題的根源,只看表面的現象,受到老師的懲罰,我們家長先承受不住,比如,老師讓孩子回家每個字寫10遍,家長該怎麼做?孩子生氣了,認為老師坑人,或者課代表坑人,你怎麼看?你的態度很重要,因為現在他寄希望於你替他說話,不要急於表態,先幫他分析,孩子你一個字一般情況寫幾遍能記住,我現在都記會了,不是,就是你平時記住一個字需要幾遍,3--5遍,老師怎麼要求的?70分以下加罰,也就是說除了記會還帶加罰,對,那你看只加罰一倍,這個加罰是最低的,看來老師不算最狠心,主要目的是讓你們記住這些難記得字,一定要說這是難記的字,這不難,你成功了,問題已經變成字難不難的問題了,行了解決了。你急啥?

每到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分分鐘我們就會陷入憤怒的狀態:失去耐心,提高聲音,甚至強制性地要求他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但事情過後,又會很快感到後悔,為自己的行為的不得當感到慚愧。就這樣,在“發火——自責”的循環中,自己和孩子都筋疲力盡。

有時候,也會逃避,給自己的孩子報輔導班、請家教。什麼一對一;什麼提升班;我認為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很多輔導班是全面把知識再講一遍,你認為這很好孩子再學一遍,其實是浪費,浪費了孩子的時間,補什麼?很重要,學校的老師就是最好的,課堂非常關鍵。如果我們,只想著掏錢多就好,那是不負責的,你的孩子差在什麼地方,你不知道,誰知道呢?該管的時候你粗心大意,不該管的你細緻入微。

我們都特別重視教育,對孩子有著許許多多的夢想和希望。這沒錯,但是如果方法不對傳導出去的都是壓力,我們一直對孩子要求很高,希望他上最好的學校,在最好的班級,考試永遠都是成績最好的一個等等。

但最終我們都無法逃避一個事實,那就是,90%的孩子將來是一個平凡的人,平凡如你我現在一樣,可是我們能接受自己的平凡,卻拒絕孩子平凡。

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離家出走的孩子,厭學自殺的少年,還有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考上大學後,不會生活,變得抑鬱,究其原因,都在家長身上,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接受我們的孩子將來可能是一個普通人,或者過分要求十全十美,但是,仔細想一想,對我們的生活中的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這就是現實。孩子學習,工作,成家,當我們不接受這個現實時,就會去把希望和壓力強加給自己和孩子,痛苦自然就產生了。

我們每一位家長,終其一生,不會積累太多的財富,也沒有太大的名望,但是我們每一個父母都可以通過生活積累一些好的經驗和品行,把這些給孩子吧,他們會用新的生命去放大,去傳承,併發出光芒。

(胡高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