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新生態構建來日方長

最近A股市場如春天般再度暖和起來。註冊制暫緩、戰略新興板被刪、證金公司恢復轉融資並下調費率等政策暖風頻吹,美元暫緩加息後人民幣匯率持續堅挺,外圍環境也是風和日麗。當然,最熱的是各種看多和造多的輿論。於是,A股行情心隨風動,滬深兩市日交易量從5000億左右迅速向萬億水平躥升。我們之前分析提示,A股自2月份以來形成的弱平衡可能會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打破悶局,目前A股已有形成破局的架勢。但是,如果認為目前A股在2638點已經成底、3000點突破後開始轉折向上,則為時尚早。

制約A股走出更大級別反彈的主要問題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近期行情幾個交易日內的日交易量翻了一倍,但滬指才漲了5%。雖然股諺稱“量在價先”,但3200點之上囤積著去年6-8月和11-12月的天量套牢籌碼,需要增量資金大規模入市和行情持續堆量才能切入更高的反彈空間。但目前A股仍是存量資金運作的格局,且市場槓桿率較之去年已經大幅度收縮,難以滿足“解放史上最大受套盤”的條件。對應在當前行情局勢上,A股在3200點以下均是存量資金運作的技術性反彈性質,反之,如果放量切入到3400點以上,那就不是反彈,而是熊市結束的轉折。很明顯,後一種行情情況的條件目前還不具備。因此,我們認為,對於目前的弱勢反彈“小玩玩可以,大機會還沒有。”

其次,3000點一帶的A股整體估值無論是縱向看,還是橫向看,都只處於一個合理區域,且結構性高估值的問題仍未得到解決。眾所周知,目前資產荒背景下不缺場外資金,但估值無吸引力是場外資金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並且,一季報從4月份即將陸續公佈,報表數據比較難看的壓力即將來臨,會進一步削弱A股的估值吸引力和反彈動力。這決定了目前A股仍是技術性反彈性質,而非吸引力的重現。

再次,這輪弱勢反彈受“部分銀行重啟配資”、“鼓勵儲蓄進入股票市場”等消息的影響較大。但配資再怎麼重啟也不可能恢復到去年上半年的狀態,媒體杜撰的“鼓勵儲蓄進入股票市場”已被權威部門闢謠,這些均說明市場仍處於“靠講故事驅動行情”的狀態。從去年下半年以來,“講故事”對行情驅動力和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弱。市場“講故事”劣性難改且了無新意,本身也說明行情只是反彈性質,並且力度會逐漸減弱。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們反覆分析認為,A股在較長時間內有一個重建市場新生態的過程,反應在市場中,一些最簡單的指標是:如果投資者對去年下半年災害性下跌仍耿耿於懷、機構投資者和上市公司大股東等仍未從災害性下跌的次生影響中脫困、行情仍想通過“講一些舊故事”來驅動反彈、在去年下半年遭受損毀的一些市場制度與規則還未得以重整和完善,那就證明舊的一頁仍未翻過去,市場新生態的構建還來日方長。

我們近期分析提示,在一季報風險沒有得到充分釋放與消化之前,A股在2700-3000點的弱平衡箱體即使偶爾有向上的突破也可能是曇花一現。因此,目前在各種暖風頻吹的時候還需防備“倒春寒”,在目前階段“小玩玩可以,大機會沒有”的基本格局下,應繼續遵從“防禦性為主、交易性為輔”的基本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