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修行?

何謂修行?

佛教的化世功能,就是以佛法來淨化人間,提升人品,使得眾生,既得現世利益,也得後世安樂。如何達成其目的?便是依照佛陀所說的教法去實踐、去修行。佛教基礎的修行方法,不出福業、定業、慧業。福業是指佈施與持戒,定業是指禪定,慧業是指智慧。以修「佈施」、「持戒」的功德,可得人天福報,也可進而成就佛果,唯有佛陀堪稱福智圓滿的人。

一、佈施

佈施又稱為檀那、佈施度或佈施波羅蜜,是菩薩六度之一。以福利施與人,以財施、法施、無畏施為主,也就是施與財物、飲食乃至佛法為本義。為了幫助一切眾生,將自己所擁有的財物或法給予眾生。佈施種類有三種:法施,財施和無畏施。

二、持戒

持戒是六波羅密之一,釋迦牟尼在涅槃前告誡弟子:以戒為師。就是要佛家弟子用神聖的戒律來規範行者的行、坐、住、臥。來達到走向彼岸的目的。“維摩詰經/佛國品”中提到:“持戒是菩薩淨土。”清淨的持戒,當下進入靈性的清淨,能夠當下抓住靈性的清淨,不影響靈性的清淨,這就是持戒。不同修持層次的行者有不同的戒律需要遵守。如五戒、八戒、十戒、菩薩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

何謂修行?

三、禪定

禪定的意思是心無二念,開始練習時必有方法,方法的作用是使得我們的心念由散亂狀態而至集中狀態,再由集中狀態而至統一狀態。到了統一的狀態,便稱為定,但是統一狀態也有不同的層次:由身心的統一,至內心與外境的統一,再進一步,便是前念與後唸的統一。要想達到前念與後唸的統一,必須經過前念與後唸的連續如項鍊,一念扣一念,念念同一念一樣的念頭,然後才能把前後唸的間隔消化,僅剩下一念的存在,此時即是止於一念,名之為定。到了連此一念也不存之時,便是即定即慧。

四、 智慧

佛教的智慧,並不等同人們日常所說的智慧。佛教的智慧,是出世意義上的明瞭,是建立在無漏上的覺悟。對於佛教來說,以出世的智慧來消除眾生的業累,是佛教心性修煉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